-
第一章绪论
《戏剧之美》是一门美育课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美育与戏剧的关系,以及中西方戏剧对比的意义。美育是包含感性和情感的人文学科,是通过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人进行情感的陶冶、健康审美力培养和健全人格塑造的教育。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教育可以使同学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审美能力,有着强大的美育功能。在中西方戏剧对比中,特别强调了比较研究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的意义。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两者性质的界定,明确了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的可比性。
因此,这一章分两部分进行,一是“美育与戏剧”,二是“中西方戏剧选题的意义”。这两节对于后面的课程起到了抛转引玉的作用。 -
●1.1美育与戏剧
这节内容可使学生了解到,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教育的功能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使每个人的感官都进入充分感知状态。戏剧的美育功能是强大的。
-
●1.2中西方戏剧选题意义
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可使学生了解到为什么本课程选取中西方戏剧作为本课的主题,中西方戏剧对比的意义在哪里。
-
第二章中西方戏剧艺术特点概述
这一章总体上对中西方戏剧艺术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比较、分析,所以谓之为概述。这一章对中西方戏剧艺术特点的介绍是全面的,分中西方传统戏剧的发展轨迹、中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中西方戏剧的舞台艺术、中西方戏剧的语言、中西方戏剧的音乐与演唱,几个方面进行,这几个方面几乎涵盖了戏剧艺术的所有特点。
-
●2.1中西方传统戏剧的发展轨迹
从人类原始文明的开始和戏剧的诞生,到中西方戏剧发展不同轨迹的比较,再到中西方戏剧的发展、衰败与传承,进行了对比分析。
-
●2.2中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
中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抓住了“神似”和“形似”两个特点,分析了中西方戏剧在舞台表现上的不同。
-
●2.3中西方戏剧的舞台艺术
中西方戏剧的舞台艺术,着力介绍了中国戏曲的虚拟性和重娱情,西方戏剧的写实性、理智性和再现性特点。
-
●2.4中西方戏剧的语言
中西方戏剧的语言,主要从中国戏曲语言的舞蹈性、音乐性和讲唱性等特点上,与西方戏剧的舞台语言做了对比,使人更清晰的看到它们各自不同的习惯与传统。
-
●2.5中西方戏剧的音乐与演唱
中西方戏剧的音乐与演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在音乐创作与使用上的不同,中西方戏剧声乐艺术的差异,可以简单概括为艺术追求上的不同,即韵味和美声的差异。
-
第三章十六七世纪中西方戏剧发展简述
十六七世纪中西方的戏剧已经趋于成熟,在这一章里主要选取了中国戏曲,特别是昆曲的起源、兴盛、衰败与传承这条主线,与
西方戏剧的起源、分化,到歌剧的诞生与发展为主线的对比。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的发展演变,以及西方戏剧形态的形成、发展与中国戏剧形态的不同。这一章实际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深化了前面所讲述的中西戏剧的分化,同时为后面昆曲与歌剧的对比埋下了理论依据。 -
●3.1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从“中国戏剧艺术形态的演变”和“中国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戏剧的四个发展时期,以及中国戏曲音乐体式的流变。
-
●3.2中国昆曲的兴盛与发展
昆曲的美在它的音乐、唱腔和表演中,无一不透着雅致。本节课从昆曲的起源、兴盛、衰落和传承四个方面,介绍了昆曲的发展演变,使同学们了解昆曲,对昆曲有初步的认知。
-
●3.3西方戏剧形态的发展演变(一)
西方戏剧形态的发展演变是分为四个部分进行了讲述,本节课介绍了前两个部分,分别是“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和“罗马对希腊戏剧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一节里从酒神祭祀到古希腊悲喜剧和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再从古罗马的本土喜剧元素到罗马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和发展,为同学们解开了西方戏剧的神秘面纱。
-
●3.4西方戏剧形态的发展演变(二)
本节课讲述了西方戏剧形态的发展演变的后两个部分,“中世纪的宗教戏剧”和“欧洲戏剧的复兴与全盛”,详细介绍了文艺复兴与戏剧复兴,戏剧观念的变迁和戏剧类型的形成。由此,西方戏剧的形态演变,就较完整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了。
-
●3.5西方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歌剧的产生与发展共分两部分来介绍,分别是“西方歌剧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歌剧产生的条件分析”,对歌剧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以及西方歌剧产生的条件做了详细的叙述。
-
第四章昆曲《牡丹亭》和歌剧《奥菲欧》创作特征比较
汤显祖(1550—1616)与蒙特威尔第(1567—1643)是同时代中西戏剧领域的大家,他们的剧作《牡丹亭》和《奥菲欧》是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歌剧艺术的领军之作。《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作品,其题材来源于民间口头传承的故事传说《杜丽娘暮色还魂记》,它是中国昆曲艺术的代表曲目,在中国的影响深入而广泛,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成就远远超越了同时代其他的戏曲艺术作品。《奥菲欧》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早期优秀的歌剧作品,其题材同样来自于民间口头传承的希腊神话《俄耳甫斯》的故事,它经过歌剧大师蒙特威尔第的天才创作,一举成为欧洲近代歌剧的标志作品,奠定了歌剧这个艺术品种的基础。本章选取这两部经典剧作进行比较,有利于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热爱中国戏曲和欧洲歌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艺术情操。
-
●4.1汤显祖《牡丹亭》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一)
在“汤显祖《牡丹亭》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一)”中,详细介绍了汤显祖的生平、成就。围绕汤显祖一生的三个时期,为同学们展开了“汤显祖的科举之路”、“汤显祖的坎坷仕途”和“汤显祖的情与梦”。
-
●4.2汤显祖《牡丹亭》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二)
《牡丹亭》传奇的剧情唯美而跌宕,表达了为了爱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观,剧中戏剧的张力,使得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奋力抗争的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大放光彩。如此“至情至爱”的作品诞生,除了和作者的生平相关外,恐怕和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紧密相关,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呈现给同学们的内容。
-
●4.3蒙特威尔第《奥菲欧》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一)
东方有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大放异彩,同时代的西方也出现了一部让当下的人们如痴如狂的剧作,那就是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这节课中我们就首先来了解“近代歌剧之父”蒙特威尔第的人生。
-
●4.4蒙特威尔第《奥菲欧》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二)
《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如此唯美的爱情在同一时空,但不同纬度的西方歌剧《奥菲欧》中再次呈现。本节课中会使同学们领略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西方的爱情故事。同样震撼,同样涕零,但是却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
-
●4.5《牡丹亭》与《奥菲欧》创作特征比较(一)
中国《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在这节课中为同学们呈现的是中西两位剧作大家的“和”与“不同”。
-
●4.6《牡丹亭》与《奥菲欧》创作特征比较(二)
中西方两部如此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剧作《牡丹亭》和《奥菲欧》,在哲学观、创作题材、创作手法上又有哪些“和”与“不同”呢?在这节课中将为同学们揭晓答案。
-
●4.7《牡丹亭》与《奥菲欧》音乐特征比较(一)
在这节课中将为同学们呈现的是昆曲《牡丹亭》和歌剧《奥菲欧》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之处。让我们看一看在词曲关系、创作形式和乐队设置上,两剧的不同特色。
-
●4.8《牡丹亭》与《奥菲欧》音乐特征比较(二)
本节课将继续为同学们呈现,《牡丹亭》与《奥菲欧》音乐特征比较的相似之处。让我们来继续领略,两部剧作除了在题材、剧情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外,在音乐创作上还有哪些令人惊叹的相似之处。
-
第五章歌剧《卡门》与京剧《红楼二尤》两部戏剧的比较
乔治比才(GeorgesBizet,1838-1875)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卡门》是西方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是法国歌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法国歌剧界独树一帜,也预示着19世纪晚期歌剧界反对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运动。京剧《红楼二尤》是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荀派六大悲剧之一。2017年该剧目入选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第二批京剧电影工程十部电影之一。两部戏剧作品的女主角都是具有鲜明性格的社会底层女性。通过两部经典作品的对比,感受中外戏剧的魅力。
-
●5.1浅析比才与歌剧《卡门》
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及法国作曲家比才;了解歌剧《卡门》的内容
-
●5.2解读京剧《红楼二尤》
概述红楼戏的发展及了解《红楼二尤》的内容和经典剧目欣赏。
-
●5.3歌剧《卡门》与京剧《红楼二尤》两部剧的主要创作手法---互衬
《卡门》中的卡门与米卡艾拉和《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与尤二姐,剧作者的设置都是一位热情如火、亦正亦邪,一位温柔似水,善良可人,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
-
●5.4卡门与尤三姐两位女主角的比较
卡门与尤三姐两个人物形象都诞生于19世纪末,但是相比于中国的社会制度与环境,卡门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于尤三姐来说,女性的地位相对更高一些,女性可以不依附男人,思想和经济都是较为独立。所以民族和社会的背景赋予了卡门的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性格。这成了她骨子里的东西。而尤三姐有刚烈的性格,独立的人格,但是社会地位的底下与经济的不独立迫使她与贾府的男人们虚与委蛇。
-
第六章中西古典悲剧比较
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在戏剧的范畴来看,悲剧必然是一个或多个完整的事件,里面至少包含了两种力量的对抗和一个或多个冲突。其中代表正面的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追溯西方悲剧如《美狄亚》,《哈姆雷特》等无不让人感受到悲剧的力量。我国古代的戏论和曲论中没有“悲剧”这一词汇,但存在着大量被戏论家称作“悲愤激烈”“惨绝悲极”的戏曲创作,这些“苦情”戏已具备了明显的悲剧观念和悲剧意识。这门课程以中外具有代表意义的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及中国戏曲的成熟时期宋元时期的悲剧为主要范畴,分析西方古典悲剧和中国古典悲剧悲剧观上的差异是悲剧作家所在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及审美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这种比较的实质不是为了表明孰优孰劣,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悲剧的特征和意义,探究文化背景对剧作的影响,相互学习借鉴。
-
●6.1中西英雄悲剧对比---以戏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为例
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中国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两部剧作都是以复仇为题材的作品,《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戏剧中不多见的以复仇为题材的优秀悲剧作品。在复仇题材的矛盾冲突下仅仅颂扬了主人公高尚伟大的英雄行为,并未涉及实质的社会问题。西方复仇题材的悲剧大多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社会的黑暗在复仇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
●6.2女性视角下的 中西伦理悲剧对比---以戏剧《美狄亚》与《琵琶记》为例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与中国古典剧作家高则诚都创作塑造了一些成功的悲剧式女性形象。《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和《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就是他们所塑造的典型的悲剧式弃妇形象。《琵琶记》和《美狄亚》诞生于中西方古典悲剧的黄金时代,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开始逐渐成熟时期,古希腊是西方古代戏剧的初创期与繁荣期。它们都探索了女性在不幸婚姻中的情感体验。
-
●6.3中西古典悲剧对比
本节从中外文化对比、中外悲剧主人公的对比、中外悲剧大结局的对比阐述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可能背后反映的是中西方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的差异问题。
-
第七章中国戏曲之美
本章主要介绍了戏曲的内涵、形成和发展,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即唱、念、做、打,戏曲的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并且将中西方戏剧文化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大家对戏曲有更深的了解,更加喜欢戏曲!
-
●7.1戏曲概述
本节主要讲了戏曲的内涵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戏曲的发展脉络。
-
●7.2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上)
本节主要讲解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的前两项:唱和念,让大家了解唱、念之美。
-
●7.3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中)
本节主要讲解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做,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髯口、甩发、水袖等艺术之美。
-
●7.4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下)
本节主要讲解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虚拟夸张之美——打,通过观看视频,体会把子功、毯子功的艺术之美!
-
●7.5戏曲的四大行当
本节主要讲解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了解个大行当的魅力所在。
-
●7.6中西方戏剧文化特点对比(上)
本节主要讲述戏剧的魅力,将中西方戏剧文化特点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让人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
-
●7.7中西方戏剧文化特点对比(下)
本节主要讲述了中西方戏剧文化特点的不同点:艺术表演程式不同、艺术理念不同,进而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戏剧文化特点的不同,更好地去欣赏戏剧之美!
-
第八章从《梁祝》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外戏剧之美
本章主要讲解《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点,让大家更专业地欣赏戏剧之美。
-
●8.1《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上)
本节主要对《梁祝》进行赏析,从历史背景出发,欣赏越剧《梁祝》的魅力。
-
●8.2《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下)
本节是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赏析,从历史背景出发,拓宽知识面,欣赏戏剧之美。
-
●8.3《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分析(上)
本节主要对《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点,找出共同魅力所在!
-
●8.4《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分析(下)
本节主要对《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不同点,找出各自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