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匮要略》
解读《金匮要略》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中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从基础到临床的必由之路,课程始终均体现了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及中医临床思维。《金匮要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旨在为中医学专业、中西结合医学、针灸学专业等全校所有专业学生以及中医药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视频学习的平台。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重点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科发展新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临床各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奠定基础;为中医药学工作者开展科研、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引言
喻嵘
《金匮要略》学术思想
喻嵘
《金匮要略》论治思想
喻嵘
《金匮要略》用药特点
喻嵘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
发病与预防
喻嵘
病因病机
喻嵘
望诊
喻嵘
闻诊、切诊、四诊合参
喻嵘
预后
喻嵘
虚实异治原则
喻嵘
治病当分先后原则
喻嵘
审因论治、饮食与护理原则
喻嵘
痉湿暍病脉证治
湿病证候与治法
喻嵘
湿病证治——麻黄加术汤证
喻嵘
湿病证治——麻杏苡甘汤证、防已黄芪汤证
喻嵘
湿病证治——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
喻嵘
暍病脉因证治
喻嵘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百合病脉证、病机
喻嵘
百合病正治法与正治方
喻嵘
狐惑病
喻嵘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
中风病脉证与鉴别
喻嵘
中风病成因与辨证
喻嵘
历节病病因病机
喻嵘
历节病证治
喻嵘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
血痹病的成因与血痹轻证证治
喻嵘
血痹重证的证治
喻嵘
虚劳概述及脉象总纲
喻嵘
虚劳病的病机与辨证
喻嵘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喻嵘
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
喻嵘
八味肾气丸证
喻嵘
酸枣仁汤证
喻嵘
薯蓣丸证
喻嵘
大黄䗪虫丸证
喻嵘
《虚劳病》的归纳总结
喻嵘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心痛的概述与病因病机
概述
易亚乔
胸痹、心痛病因病机
易亚乔
胸痹的论治
胸痹典型证、重证的论治
易亚乔
胸痹急重证与轻证的论治
易亚乔
胸痹的虚实异治
易亚乔
心痛的治疗
易亚乔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概述
易亚乔
腹满的辩证与治则
虚寒性腹满的辩证
易亚乔
腹满的虚实辨证
易亚乔
腹满的证治
腹满—厚朴七物汤证和厚朴三物汤证
易亚乔
腹满—大柴胡汤证和大承气汤证
易亚乔
腹满—附子粳米汤证和大建中汤证
易亚乔
腹满—大黄附子汤证
易亚乔
寒疝的论治
寒疝—大乌头煎证
易亚乔
寒疝—当归生姜羊肉汤证和乌头桂枝汤证
易亚乔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概念
苏联军
成因与脉证
苏联军
治则
苏联军
饮停心下和饮及脾肾
苏联军
留饮欲去和饮聚成实
苏联军
下焦逆饮
苏联军
悬饮和溢饮
苏联军
肺胃支饮
苏联军
水饮呕吐
苏联军
水气病脉证并治
水气病的概念及水气分类
艾碧琛
水分血分
艾碧琛
水气病治法
艾碧琛
防己黄芪汤证与防己茯苓汤证
艾碧琛
越婢汤证
艾碧琛
黄疸病脉证并治
湿热发黄机理
艾碧琛
黄疸病机
艾碧琛
茵陈蒿汤证
艾碧琛
栀子大黄汤证与大黄硝石汤证
艾碧琛
茵陈五苓散
艾碧琛
黄疸的转归与预后
艾碧琛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概述+呕吐成因与脉证(1)
喻嵘
呕吐成因与脉证(2)
喻嵘
呕吐病症的治疗原则与治疗禁忌
喻嵘
虚寒呕吐的证治
喻嵘
实热呕吐以及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
喻嵘
饮邪呕吐的证治
喻嵘
妊娠病脉证治
胎、癥的鉴别与治疗
肖碧跃
妊娠恶阻
肖碧跃
妊娠腹痛
肖碧跃
妊娠小便不利等
肖碧跃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新产三病
肖碧跃
产后腹痛
肖碧跃
产后中风
肖碧跃
虚热烦呕、热利伤阴
肖碧跃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病因病机
肖碧跃
月经病
肖碧跃
带下病、腹痛、转胞证治
肖碧跃
  • 第一章绪论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荐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专书。

  • 1.1引言

    《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基本内容、编写体例。

  • 1.2《金匮要略》学术思想

    《金匮要略》学术成就及学术思想 。

  • 1.3《金匮要略》论治思想

    《金匮要略》的主要论治思想。

  • 1.4《金匮要略》用药特点

    《金匮要略》的用药特点:重视单味药、药的配伍、方的加减、药物炮制、药物煎煮方法。

  • 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

    本章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对发病、预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护理等均作了原则性的提示,相当于全书的总论,具有纲领性意义。

  • 2.1发病与预防

    以反常气候、五邪中人举例说明发病病因,通过“厥阳独行”说明发病病机。

  • 2.2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与疾病分类、防病措施以及早期治疗。

  • 2.3望诊

    通过望面部气色、呼吸情况诊断疾病并判断其预后。

  • 2.4闻诊、切诊、四诊合参

    讲述听语声辨病位,脉象部位与主病的关系,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

  • 2.5预后

    以卒厥举例介绍其病机及预后。

  • 2.6虚实异治原则

    内伤杂病已病防传、虚实异治的治疗原则。

  • 2.7治病当分先后原则

    从表里同病、新旧同病论述治病当分先后原则。

  • 2.8审因论治、饮食与护理原则

    审因论治的原则,顺应五脏喜怒进行治疗和护理。

  • 第三章痉湿暍病脉证治

    本章介绍了痉、湿、暍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及预后。本篇多由外感诱发,起病多有太阳表证,与伤寒相似,具有伤寒与杂病的过度性质。

  • 3.1湿病证候与治法

    痉、湿、暍病的病位、病因、病症以及治疗原则。

  • 3.2湿病证治——麻黄加术汤证

    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辨证要点、用药要点、治疗禁忌。

  • 3.3湿病证治——麻杏苡甘汤证、防已黄芪汤证

    麻杏苡甘汤证、防己黄芪汤证的病因和论治。

  • 3.4湿病证治——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

    风湿兼表阳虚、风湿表里阳虚的证治。

  • 3.5暍病脉因证治

    暍病的脉证及其误治的变证、证治。

  • 第四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本章论述了百合病、狐

  • 4.1百合病脉证、病机

    总论百合病的病因病机、脉证、预后和治疗原则。

  • 4.2百合病正治法与正治方

    百合病的正治法与正治方,百合病误治及变证的证候变化及治疗。

  • 4.3狐惑病

  • 第五章中风历节病脉证治

    本章论述中风与历节病的成因及其证治。二者均属广义风病的范围,且皆有内虚邪范的病机特点,故合为一篇。

  • 5.1中风病脉证与鉴别

    中风病的概念、脉证与鉴别。

  • 5.2中风病成因与辨证

    中风病的病机及在络、经、腑、脏的辨证。

  • 5.3历节病病因病机

    历节病的概念、病因、病机。

  • 5.4历节病证治

    风湿历节和寒湿历节的证候、病机、治法以及代表方。

  • 第六章血痹虚劳病脉证治

    本章论述了血痹病、虚劳病的脉因证治。血痹病和虚劳病发病皆与阴阳气血亏虚有关,治疗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故合为一篇。

  • 6.1血痹病的成因与血痹轻证证治

    血痹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主症、血痹轻证的证治。

  • 6.2血痹重证的证治

    血痹重证的病因、病机、主症、药方及功效。

  • 6.3虚劳概述及脉象总纲

    仲景论述虚劳与中医内科中虚劳的异同以及虚劳病的脉象总纲。

  • 6.4虚劳病的病机与辨证

    虚劳病的病机与辨证。

  • 6.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证治、用药特点及其功效。

  • 6.6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

    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的证治、用药特点及其功效。

  • 6.7八味肾气丸证

    肾气虚的虚劳腰痛的证治以及代表方八味肾气丸的特点。

  • 6.8酸枣仁汤证

    虚劳不寐的证治,代表方酸枣仁汤的特点以及其与栀子豉汤的异同。

  • 6.9薯蓣丸证

    虚劳风气百疾的证治及其代表方薯蓣丸的特点和临床运用。

  • 6.10大黄䗪虫丸证

    虚劳干血的证治及其代表方大黄䗪虫丸证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 6.11《虚劳病》的归纳总结

    治疗虚劳病七大方证的异同及仲景论述虚劳的特点。

  • 第七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主要讨论胸痹、心痛两个病的成因、脉症和证治。

  • 7.1胸痹、心痛的概述与病因病机

    本节主要讲述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与合篇意义以及原文1通过“阳微阴弦”的脉象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原文2论述因邪实所致胸痹短气的病机。

  • 7.2胸痹的论治

    分条文论述胸痹的典型证、重证、急重证、轻证的辨证论治以及其虚实异治。

  • 7.3心痛的治疗

    本节内容为:心痛寒饮上逆证、阴寒痼结的分证论治。

  • 第八章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本篇论述腹满、寒疝、宿食的病因、病机、脉证和治疗,主要讲述腹满和寒疝,宿食是自学内容。

  • 8.1概述

    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

  • 8.2腹满的辩证与治则

    腹满虚实证的区别和治疗原则。

  • 8.3腹满的证治

    实证腹满、虚证腹满及寒实内结证的论治。

  • 8.4寒疝的论治

    寒疝病机以及阴寒痼结证、血虚内寒证以及寒疝兼表的证治。

  • 第九章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本章节主要讲述痰饮病成因、脉证、分类、治则及四饮证治。

  • 9.1概念

    讲述痰饮病的概念及与水气、痰的鉴别

  • 9.2成因与脉证

    讲述痰饮病的成因、脉证及四饮的分类

  • 9.3治则

    讲述痰饮病的治则

  • 9.4饮停心下和饮及脾肾

    讲述痰饮病饮停心下和饮及脾肾的证治

  • 9.5留饮欲去和饮聚成实

    讲述痰饮病留饮欲去和饮聚成实

  • 9.6下焦逆饮

    讲述痰饮病下焦逆饮证治

  • 9.7悬饮和溢饮

    讲述痰饮病悬饮和溢饮证治

  • 9.8肺胃支饮

    讲述痰饮病肺胃支饮证治

  • 9.9水饮呕吐

    讲述痰饮病水饮呕吐证治

  • 第十章水气病脉证并治

    本章论述水气病脉因证治。将水气病分为四水及黄汗,讨论其发病机理,提出水气病三大治法,论述了风水及皮水的证治。

  • 10.1水气病的概念及水气分类

    水气病的概念,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及黄汗的脉证分析。

  • 10.2水分血分

    以妇人病为例论述水分、血分的不同。

  • 10.3水气病治法

    水气病治法中的利小便与发汗法。水气病治法之攻下逐水法。

  • 10.4防己黄芪汤证与防己茯苓汤证

    风水表虚的证治。皮水气虚阳郁的证治。

  • 10.5越婢汤证

    风水夹热的证治。

  • 第十一章黄疸病脉证并治

    本章论述黄疸病的病机、脉证与治疗。重点论述湿热黄疸的发病及证治。并且提出了黄疸病的转归与预后。

  • 11.1湿热发黄机理

    黄疸病篇概述及湿热发黄的机理。

  • 11.2黄疸病机

    火劫发黄的症状、治法及湿邪在黄疸发病中的作用。寒湿发黄的病机。

  • 11.3茵陈蒿汤证

    湿热俱盛黄疸的证治。

  • 11.4栀子大黄汤证与大黄硝石汤证

    热重于湿的黄疸证治。热盛里实的黄疸证治。

  • 11.5茵陈五苓散

    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 11.6黄疸的转归与预后

    酒疸后期转化为黑疸的证候。以时间为期判断黄疸病预后。

  • 第十二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本章论述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此三病症均属胃肠疾患,且相互影响,多合并发生,故合为一篇。

  • 12.1概述+呕吐成因与脉证(1)

    三病合篇意义及病变规律,水饮治呕吐的辨证要点。

  • 12.2呕吐成因与脉证(2)

    虚寒胃反呕吐、脾胃两虚胃反的病机、脉证及预后。

  • 12.3呕吐病症的治疗原则与治疗禁忌

    呕吐病证的治疗原则与治疗禁忌。

  • 12.4虚寒呕吐的证治

    吴茱萸汤证、四逆汤证、大半夏汤证的证治及其组方特点。

  • 12.5实热呕吐以及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

    实热呕吐、寒热错杂呕吐的论治及其代表方的特点。

  • 12.6饮邪呕吐的证治

    饮邪呕吐的证治及代表方的特点,饮停呕后的调治。

  • 第十三章妊娠病脉证治

    本章节主要讲述妊娠病的鉴别及妇人腹痛、恶阻、小便不利、水肿、胎动不安的证候瘀治疗。

  • 13.1胎、癥的鉴别与治疗

    本节主要讲解胎、癥的鉴别与治疗

  • 13.2妊娠恶阻

    本节主要讲解妊娠恶阻轻症与重症的证治

  • 13.3妊娠腹痛

    本节主要讲解妊娠腹痛的证治

  • 13.4妊娠小便不利等

    本节主要讲解妊娠小便不利、水肿、胎动不安的证治

  • 第十四章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本章节主要讲述产后三病证候与治疗以及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产后虚热烦呕、下利的证候与治疗

  • 14.1新产三病

    本节主要讲述妇人新产三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 14.2产后腹痛

    本节主要讲述产后腹痛四种证型的辨证论治

  • 14.3产后中风

    本节主要讲述产后中风两种证型的辨证论治

  • 14.4虚热烦呕、热利伤阴

    本节主要讲述产后虚热烦呕、热利伤阴的辨证论治

  • 第十五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本章节主要讲述妇人杂病主要病因及妇人梅核气、脏躁、月经病、带下病、转胞等证候与治疗

  • 15.1病因病机

    本节主要讲解病因病机等

  • 15.2月经病

    本节主要讲述月经病三种证型的辨证论治

  • 15.3带下病、腹痛、转胞证治

    本节主要论述带下病、腹痛及转胞证治的证治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金匮要略》学术思想

    1.3 《金匮要略》论治思想

    1.4 《金匮要略》用药特点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

    2.1 发病与预防

    2.2 病因病机

    2.3 望诊

    2.4 闻诊、切诊、四诊合参

    2.5 预后

    2.6 虚实异治原则

    2.7 治病当分先后原则

    2.8 审因论治、饮食与护理原则

    视频数8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痉湿暍病脉证治

    3.1 湿病证候与治法

    3.2 湿病证治——麻黄加术汤证

    3.3 湿病证治——麻杏苡甘汤证、防已黄芪汤证

    3.4 湿病证治——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

    3.5 暍病脉因证治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4.1 百合病脉证、病机

    4.2 百合病正治法与正治方

    4.3 狐惑病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

    5.1 中风病脉证与鉴别

    5.2 中风病成因与辨证

    5.3 历节病病因病机

    5.4 历节病证治

    视频数4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

    6.1 血痹病的成因与血痹轻证证治

    6.2 血痹重证的证治

    6.3 虚劳概述及脉象总纲

    6.4 虚劳病的病机与辨证

    6.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6.6 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证

    6.7 八味肾气丸证

    6.8 酸枣仁汤证

    6.9 薯蓣丸证

    6.10 大黄䗪虫丸证

    6.11 《虚劳病》的归纳总结

    视频数11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7.1 胸痹、心痛的概述与病因病机

    7.2 胸痹的论治

    7.3 心痛的治疗

    视频数6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8.1 概述

    8.2 腹满的辩证与治则

    8.3 腹满的证治

    8.4 寒疝的论治

    视频数9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9.1 概念

    9.2 成因与脉证

    9.3 治则

    9.4 饮停心下和饮及脾肾

    9.5 留饮欲去和饮聚成实

    9.6 下焦逆饮

    9.7 悬饮和溢饮

    9.8 肺胃支饮

    9.9 水饮呕吐

    视频数9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

    10.1 水气病的概念及水气分类

    10.2 水分血分

    10.3 水气病治法

    10.4 防己黄芪汤证与防己茯苓汤证

    10.5 越婢汤证

    视频数5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

    11.1 湿热发黄机理

    11.2 黄疸病机

    11.3 茵陈蒿汤证

    11.4 栀子大黄汤证与大黄硝石汤证

    11.5 茵陈五苓散

    11.6 黄疸的转归与预后

    视频数6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12.1 概述+呕吐成因与脉证(1)

    12.2 呕吐成因与脉证(2)

    12.3 呕吐病症的治疗原则与治疗禁忌

    12.4 虚寒呕吐的证治

    12.5 实热呕吐以及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

    12.6 饮邪呕吐的证治

    视频数6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妊娠病脉证治

    13.1 胎、癥的鉴别与治疗

    13.2 妊娠恶阻

    13.3 妊娠腹痛

    13.4 妊娠小便不利等

    视频数4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14.1 新产三病

    14.2 产后腹痛

    14.3 产后中风

    14.4 虚热烦呕、热利伤阴

    视频数4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15.1 病因病机

    15.2 月经病

    15.3 带下病、腹痛、转胞证治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