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读
针灸医籍选读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5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开课教师徐平王静张潮虎力
学科专业医学中医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内经》和《难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是针灸医学之大道。本课程选取其中有关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经络调治等经典论述,阐明基于经络气血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治疾病的针灸理论和临床思维,传授针灸基本规则、经络腧穴理论、针灸辨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 课程要求:掌握有关针刺补泻迎随、逆顺浅深与分层补泻、提插补泻、虚实补泻、寒热补泻、补泻方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标本根结理论的意义,六经皮部的名称、功能、主病意义及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腧穴作为人体最精华之气的聚集在诊断和治疗上的意义;熟悉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的过程及内涵,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刺法灸法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针灸治则
粗守形,上守神
徐平
知逆顺,明迎随
徐平
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徐平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徐平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徐平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徐平
不知所苦,两蹻之下
徐平
男阴女阳,良工所禁
徐平
必知天忌,乃言針意
徐平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
徐平
深居静处,占神往來
徐平
刺实须其虛,刺虛须其实
徐平
脏有要害,不可不察
徐平
针法补泻
灸分补泻
徐平
补泻原则及方法
徐平
持针之道
徐平
补泻效应的判断
徐平
补泻方圆(上)
徐平
补泻方圆(下)
徐平
呼吸补泻(上)
徐平
呼吸补泻(下)
徐平
针刺深浅
针刺浅深与经脉气血相关(上)
徐平
针刺浅深与经脉气血相关(下)
徐平
针刺浅深与病位相关
徐平
针刺浅深与四时气候相关
徐平
针刺浅深与疾病相关
徐平
三刺法则机理
徐平
三刺至谷气
徐平
三刺刺法
徐平
谷气与邪气的区别
徐平
必中气穴,无中肉节
徐平
经络腧穴
经络、气血、营卫
标本、根结(上)
徐平
标本、根结(下)
徐平
関、阖、枢
徐平
皮部(上)
徐平
皮部(中)
徐平
皮部(下)
徐平
皮部的临床意义
徐平
经络病候及辨证
经筋第一篇
张潮
经筋第二篇
张潮
五输穴、原穴和俞募穴
腧穴(访谈)
徐平,虎力
节、穴、俞、络
徐平,虎力
十二原(上)
徐平
十二原(下)
徐平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徐平
五输穴
徐平
五输穴主病
徐平
刺井法
徐平
俞募穴
徐平
经络调治
五脏证治
藏象何如?(上)
徐平
藏象何如?(下)
徐平
十一脏取决于胆
徐平
藏而不泻与泻而不藏(上)
徐平
藏而不泻与泻而不藏(下)
徐平
五官九窍
徐平
四肢八溪之朝夕也(上)
徐平
四肢八溪之朝夕也(下)
徐平
大谷小溪
徐平
五藏咳(上)
徐平
五藏咳(下)
徐平
六腑证治
邪气之中人也奈何
徐平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上)
徐平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下)
徐平
六腑证治(上)
徐平
六腑证治(下)
徐平
疟、痹、痿证治
六经腰痛(上)
徐平
六经腰痛(中)
徐平
六经腰痛(下)
徐平
痿证病因病机(上)
徐平
痿证病因病机(下)
徐平
治痿独取阳明
徐平
  • 第一章刺法灸法

    针灸治疗是个综合过程,涉及针具、手法、治疗环境、精神、病证、地理位置等多个因素。本章主要学习《内经》、《难经》有关针灸治则、针灸补泻的原则及意义,逆顺、迎随的概念及方法,针刺浅深的生理病理基础与气血的关系等主要内容。

  • 1.1针灸治则

    选摘《灵枢》、《素问》和《难经》相关原文,讨论针灸法天则地,治神、治未病,持针之道,针刺环境,患者体质,补虚泻实,候气得气、针灸禁忌等多个方面,如此操作之审慎、诊察之细腻、思考之缜密,医者必对生命持充分之尊重,体现生命之至高无上。
    学习要点:
    《内经》针灸治疗基本原则,“粗守形,上守神”、“持针之道,坚者为宝”、“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以意和之”、“深居静处,占神往来”、“上工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刺血络”、“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等。
    重点难点:
    归纳理解针灸治疗原则。

  • 1.2针法补泻

    选摘《灵枢》、《素问》和《难经》有关针法补泻原文,《内经》记载了许多针刺操作方法,通过捻转、提插、徐疾、轻重、迎随、开阖等运针手法,配合调神、调息等功法,达到通调经气、补虚泻实、治病保健的目的。
    学习要点:
    ①《内经》针灸补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②针刺补泻手法的综合效应及临床运用。
    重点难点:针灸补泻迎随原则和方法。

  • 1.3针刺深浅

    针刺深浅是构成针刺操作要领的核心问题。针刺深浅的依据涉及气血的深浅、形体的胖瘦差异、四时的生长收藏特性、疾病的病性、病位等密切相关问题。
    学习要点:
    ①《内经》针法深浅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②针刺“浅深”的生理病理依据;
    ③浅深与气血的关系的含义及临床运用。
    重点难点:
    《内经》针刺深浅的理论基础、原则及应用。

  • 第二章经络腧穴

    本章学习《内经》、《难经》有关经络和腧穴的基础理论,讲述内容包括关阖枢、标本根结理论、六经皮部等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经络辨证,以及特定腧穴的内涵,如五输穴、原穴和俞募穴的概念和作用。

  • 2.1经络、气血、营卫

    本节是《内经》和《难经》有关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要点:
    ①关阖枢的概念,经络的标本根结理论,六经皮部的名称、功能、主病及意义;
    ②络脉与经脉的关系及其意义;
    ③营气、卫气的生成、运行、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
    ④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及病候特点;
    ⑤三焦的主要功能及其特点;
    ⑥宗气、卫气、营气分布;
    ⑦孙络、溪谷的概念作用。
    重点难点:
    建立经络辨证思维方式。
    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关阖枢、根结理论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 2.2经络病候及辨证

    本章选自《灵枢》、《素问》和《难经》,主要阐述经络的病候及辨证:十二经脉病候、十五络病候、奇经八脉病候、十二经筋病候和十二皮部病候。
    学习要点:
    掌握《内经》、《难经》有关经络病候及经络辨证的主要规律,提高对经络辨证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运用能力。

  • 2.3五输穴、原穴和俞募穴

    本节学习《内经》有关腧穴理论,认识腧穴的理论内涵,讨论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穴、俞募穴的理论。
    学习要点:
    ①《内经》中有关腧穴的名词及其概念;
    ②原穴与原气和三焦的关系;
    ③五输穴的阴阳五行属性及临床意义,井穴补泻的原则及方法;
    ④俞穴与募穴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意义。
    重点难点:
    五输穴,原穴与原气、三焦、脏腑的关系

  • 第三章经络调治

    本章主要讨论《内经》《难经》中有关经络预防和治疗的理论,阐述中医对复杂人体结构的认识,以五脏为中心的经络系统结构,并讨论经络调理和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

  • 3.1五脏证治

    本章选自《灵枢》、《素问》,主要阐述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失常后的常见疾病。《内经》提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结构,经络维络联系全身,是中医学认识复杂人体结构的重要部分。
    学习要点:
    ①《内经》藏象的基本概念及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②五脏功能逆乱时常见病证及经络治疗;
    ③疾病发生和治疗的经络机制。
    重点难点:
    以五脏为中心并与外部息息相关的经络脏腑系统结构,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疾病变化。

  • 3.2六腑证治

    本章选自《灵枢》、《素问》,主要阐述六腑常见病症及针灸治疗原则。
    学习要点:
    ①《内经》六腑病症表现及“合治内府”的原理;
    ②多穴配合治疗疾病的意义;
    ③经脉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邪气侵犯机体入里入腑的发病规律;
    “中于阳则溜于经”“中于阴则溜于腑”的规律;
    经脉病症和内腑病症的辨别和取穴原则。

  • 3.3疟、痹、痿证治

    本章选自《灵枢》、《素问》,主要阐述疟、痹、痿、厥、腰痛的主要症状及其针刺治疗,特别指出痿证、痹证等的分类,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等的治疗原则。
    学习要点:
    ①《内经》痿痹等证的证治,拓展学习痿证与痹证的区别与联系;
    ②“治痿独取阳明”治疗原则的意义;
    ③《内经》治腰痛的辨证原则和方法。
    难点重点:
    疟、痹、痿、厥、腰痛的不同经络辨证。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刺法灸法

    1.1 针灸治则

    1.2 针法补泻

    1.3 针刺深浅

    视频数31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经络腧穴

    2.1 经络、气血、营卫

    2.2 经络病候及辨证

    2.3 五输穴、原穴和俞募穴

    视频数18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经络调治

    3.1 五脏证治

    3.2 六腑证治

    3.3 疟、痹、痿证治

    视频数2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