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3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共十章,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依据师范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按照理论+实践模块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学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认知教育本质、知道教育功能;进一步理解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的机制,即,需要有教育目的指引、需要有教育制度、课程等保障。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及其逻辑关系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学校内部的教学与德育。从感性到理性、再以理性审视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形成正确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等职业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坚定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教育学概述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学习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靳淑梅
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靳淑梅
独立学科创立发展阶段
靳淑梅
多元化发展阶段
许红花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含义与本质属性
靳淑梅
教育的起源
靳淑梅
教育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与农业社会教育特点
靳淑梅
工业社会教育特点
靳淑梅
信息社会教育特点
靳淑梅
教育与社会发展
影响教育的社会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
俞子恩
政治经济制度
俞子恩
文化因素
俞子恩
人口因素
俞子恩
教育功能与教育相对独立性
俞子恩
现代社会发展中教育的挑战
俞子恩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发展的概述
金海英
人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
金海英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金海英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
金海英
学生与教师
学生
学生权利与义务
靳淑梅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靳淑梅
教师
教师的性质地位角色
靳淑梅
教师劳动特点
靳淑梅
教师素质
靳淑梅
教师专业发展
靳淑梅
师生关系
靳淑梅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含义
靳淑梅
教育目的意义与制定依据
靳淑梅
我国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靳淑梅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
靳淑梅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靳淑梅
教育制度
学制概述
学制概述
靳淑梅
学制的制定依据
靳淑梅
双轨、单轨与分支型学制
靳淑梅
中国的学制
中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靳淑梅
中国现行学制形态
靳淑梅
学制改革趋势
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改革趋势
靳淑梅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靳淑梅
课程
课程含义
课程含义辨析
靳淑梅
课程在学校表现形式
靳淑梅
课程类型
分科、活动与综合课程——内涵
靳淑梅
分科、活动与综合课程——优缺点
靳淑梅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靳淑梅
显性、隐性与必修、选修课程
靳淑梅
课程资源与开发
金香兰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改革理念与目标
靳淑梅
改革主要内容
靳淑梅
教学
教学概述
俞子恩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和特征
俞子恩
教学过程的规律
俞子恩
教学过程原则
俞子恩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
俞子恩
教学方法
俞子恩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俞子恩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俞子恩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
俞子恩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形式
俞子恩
德育
德育含义与目标
德育含义与中小学德育总目标
靳淑梅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靳淑梅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含义与构成因素
靳淑梅
德育过程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靳淑梅
德育过程理论——科尔伯格的前习俗水平阶段理论
靳淑梅
德育过程理论——科尔伯格的习俗与后习俗水平阶段理论
靳淑梅
德育过程规律——知情意行规律
靳淑梅
德育过程规律——其他规律
靳淑梅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含义与导向性原则
靳淑梅
疏导、严格要求与集体教育原则
靳淑梅
教育影响一致性、因材施教与发扬积极因素原则
靳淑梅
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含义与课程育人途径
靳淑梅
文化育人与活动育人
靳淑梅
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靳淑梅
班主任
靳淑梅
德育方法
靳淑梅
  •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概述

  • 1.1学习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学习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 1.2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

  • 第二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2.1教育的含义与本质属性

    教育的含义与本质属性

  • 2.2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 2.3教育发展历程

    教育发展历程

  •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 3.1影响教育的社会因素

    影响教育的社会因素

  • 3.2教育功能与教育相对独立性

    教育功能与教育相对独立性

  • 3.3现代社会发展中教育的挑战

    现代社会发展中教育的挑战

  •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 4.1人发展的概述

    人发展的概述

  • 4.2人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

    人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

  • 4.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 4.4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

  •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教师

  • 5.1学生

    学生

  • 5.2教师

    教师

  • 5.3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

  • 第六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 6.1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概述

  • 6.2我国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表述: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6.3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 第七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 7.1学制概述

    学制概述

  • 7.2中国的学制

    中国的学制

  • 7.3学制改革趋势

    学制改革趋势

  • 第八章课程

    课程

  • 8.1课程含义

    课程含义

  • 8.2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

  • 8.3课程资源与开发

    课程资源与开发

  • 8.4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 第九章教学

    教学

  • 9.1教学概述

    教学概述

  • 9.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9.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 9.4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 第十章德育

    德育

  • 10.1德育含义与目标

    德育含义与目标

  • 10.2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

  • 10.3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

  • 10.4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

  • 10.5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1.1 学习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1.2 教育学的发展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1 教育的含义与本质属性

    2.2 教育的起源

    2.3 教育发展历程

    视频数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3.1 影响教育的社会因素

    3.2 教育功能与教育相对独立性

    3.3 现代社会发展中教育的挑战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4.1 人发展的概述

    4.2 人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

    4.3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4.4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5.1 学生

    5.2 教师

    5.3 师生关系

    视频数7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教育目的

    6.1 教育目的概念

    6.2 我国教育目的

    6.3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视频数5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教育制度

    7.1 学制概述

    7.2 中国的学制

    7.3 学制改革趋势

    视频数7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课程

    8.1 课程含义

    8.2 课程类型

    8.3 课程资源与开发

    8.4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视频数9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教学

    9.1 教学概述

    9.2 教学过程

    9.3 教学方法

    9.4 教学组织形式

    视频数10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德育

    10.1 德育含义与目标

    10.2 德育过程

    10.3 德育原则

    10.4 德育途径

    10.5 德育方法

    视频数16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