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中国影视艺术特色和文化传统
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在吸收世界影视艺术经验和文化营养的同时,形成了本土经验和独特景观,包括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叙事手法和思想观念。
-
●1.1中国当代影视文化里的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影视作品注重情感表达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情感方式。本节将以电影《小城之春》《伤逝》和《城南旧事》为例,分析影视文化如何体现“引而不发”、“隐忍克制”、“言外之意”、“情景交融”等情感方式。
-
●1.2中国影视文化的叙事模式
中国影视文化不仅有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还有独树一帜的叙事模式。叙事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情节性、戏剧性和全知视角三个方面,
-
●1.3中国影视文化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也强调文艺的教化作用。这种倾向在中国影视传统中得以延续和传承,主要表现为影视作品重功利性、教育性。
-
第二章新中国影像建构和概观
新中国倡导的革命文艺思想,带来了中国影像文化的巨大变化。新中国电影受苏联电影创作模式和政治化电影观念的影响,从起步、初创并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
●2.1新中国影像形成和建构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工作者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承担着新的国家影像的构筑。
-
●2.2新中国影像的僵化
新中国影像文化由于过于强调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和电影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造成了影像的简单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等弊病,使作品偏离了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和艺术真实而渐变成空洞的政治神话。
-
●2.3新中国影像的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影像,除了确证新中国历史合法性和体现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之外,在社会生活、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等许多方面也体现了相应的时代风貌、精神气息和审美风格。
-
第三章新时期影像的反思和崛起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当代影像表现出来的新格局,显示了影像表达的思想、空间和样式等各方面的突破和崛起。
-
●3.1新时期初期的影像新貌
“文革”结束后,中国大陆文艺界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影视文化也在逐渐复苏和回归。首先出现的是一批摆脱僵化的政治观念,根据艺术创作规律探索影视艺术表达,充满了清新气息的电影作品。
-
●3.2伤痕、反思和青春激情
选择当代中国中的“文革”或者“反右”作为影像表达的内容,既是延续了中国影像文化中惯有的关注现实和人生的人文传统,也是人们对于刚过去的“文革”悲剧的痛心追问和批判。
-
●3.3纪实美学和电影创作
新时期后,第四代导演的表现变得突出。伴随着政治反思的深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围绕着电影艺术本性问题,展开了理论上的讨论。这些文章和围绕着文章所展开的电影艺术特性的讨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
-
●3.4第四代导演及其作品
在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影像文化内在发展规律的共同作用下,第四代导演对电影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全方位探索。
-
第四章中国影像的话语转换和新趋向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影像文化进入全面发展和深化阶段。第五代导演开创的影像美学为中国影像文化开创了新的局面,而随后的新生代的电影创作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影像文化的发展。
-
●4.1“影像化”镜头语言
在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影像文化内在发展规律的共同作用下,第四代导演对电影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全方位探索。
-
●4.2第五代导演及其作品
这一节要主要介绍几位“第五代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和黄建新。
-
●4.3“写实性”的镜头语言
新生代导演承袭中国导演的代际概念,这一群体大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90年代初毕业并开始电影创作,包括张元、胡雪杨、娄烨、管虎、路学长、王超、贾樟柯、王小帅、章明、何建军等。
-
●4.4新生代导演及其作品
这一节要主要介绍几位“新生代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贾樟柯、王小帅和娄烨。
-
第五章主题电视剧解析
在前面的四章中,我们主要涉及了中国当代影像历史。接下来要进入第五章“主题电视剧解析”,分析相关的电视剧现象。
-
●5.1电视剧帝王戏中的“家国模式”
电视剧是当今生活中拥有较多受众的艺术样式,不少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不断热播,帝王戏占据相当大的份额。
-
●5.2电视剧亲情戏的困境和应对
新世纪以来,亲情戏这一电视类型剧多角度地探讨了现代家庭成员间的道德伦理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第六章娱乐片解读
除了中国影视文化自身的发展轨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扩大,娱乐片的要求也变得更为突出。冯小刚的贺岁片和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成为其中的突出代表。
-
●6.1冯小刚的贺岁片
冯小刚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能表达中国当代大众的民情民意,形成了地道中国风味的类型电影。
-
●6.2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1990年代以来,香港影星周星驰在华语圈内确立了特有的无厘头表演风格。周星驰影片的“无厘头”风格看似无明确指向和莫名其妙的行为,以离经叛道的恶搞反叛正统社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秩序,在深层次契合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大众文化精神价值和审美需求。
-
第七章从沈从文的“天眼”到侯孝贤的长镜头
从沈从文的“天眼”到侯孝贤的长镜头
-
●7.1缘起
缘起
-
●7.2“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
“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
-
●7.3长镜头与“纯电影”
长镜头与“纯电影”
-
●7.4把这些小事原原本本说给你听
把这些小事原原本本说给你听
-
●7.5都是“好男好女”
都是“好男好女”
-
●7.6我们怎么可以不悲伤?
我们怎么可以不悲伤?
-
第八章论严歌苓小说的电影改编
论严歌苓小说的电影改编
-
●8.1至灵、唯灵的爱
至灵、唯灵的爱
-
●8.2刘峰——严歌苓属灵之爱谱系中的“旷世情种”
刘峰——严歌苓属灵之爱谱系中的“旷世情种”
-
●8.3“弱者”为神
“弱者”为神
-
●8.4张艺谋的去语境化改编
张艺谋的去语境化改编
-
●8.5单向度的电影
单向度的电影
-
●8.6电影是情感的“孤儿院”
电影是情感的“孤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