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山东联盟)
建筑工程测量(山东联盟)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9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青岛黄海学院
开课教师孙伟马洪洲陈福钊梁倩勾文利
学科专业工学建筑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必修课。本课程是研究为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保养维修等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一门学科,是全国高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利用现代测量技术进行民用和工业工程建设和管理所需的测绘和测设工作:一方面,能掌握按照一定的方法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将测区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方法;另一方面,掌握按照设计图纸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测设到实地上的测量工作,从而为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后继课程以及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走进测绘学
马洪洲
地面点位的确定(1)
马洪洲
地面点位的确定(2)
马洪洲
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陈福钊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1)
陈福钊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2)
陈福钊
角度测量
认识经纬仪
梁倩
水平角观测方法
梁倩
竖直角观测方法
梁倩
距离测量
视距测量
孙伟
直线定向
陈福钊
坐标方位角
陈福钊
距离测量
孙伟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孙伟
导线测量(1)
孙伟
导线测量(2)
孙伟
高程控制测量
孙伟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物的表示方法
陈福钊
地貌的表示方法
陈福钊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概述
孙伟
距离测设
孙伟
角度测设
孙伟
高程测设
孙伟
水平位置测设
孙伟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
孙伟
坡度测设
孙伟
曲线测设
孙伟
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
勾文利
  •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工作基本内容及原则,掌握地面上点位确定方法,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投影带的概念及划分,熟悉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重点:工程测量学的任务以及测量的基本工作与原则。
    难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投影带概念及划分。

  • 1.1走进测绘学

    本节介绍了测量学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测量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在我国又称为测绘学。在工程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和安全监测预报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测定;2.测设。测定是指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 1.2地面点位的确定(1)

    本节介绍了地面点位的确定。 经过长期测量实践研究表明,地球形状极近似于一个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即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形体。旋转椭球面可以用数学公式准确地表达。因此,在测量工作中用这样一个规则的曲面代替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在投影面上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经度、纬度)来表示的。地理坐标,分为天文地理坐标和大地地理坐标两种。。

  • 1.3地面点位的确定(2)

    本节介绍了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进行的。地球表面虽然很不规则,有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但这些起伏相对于地球本身十分微小。 经过长期测量实践研究表明,地球形状极近似于一个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即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形体。旋转椭球面可以用数学公式准确地表达。因此,在测量工作中用这样一个规则的曲面代替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在投影面上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经度、纬度)来表示的。地理坐标,分为天文地理坐标和大地地理坐标两种。

  • 第二章水准测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和仪器操作,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与成果整理,熟悉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熟悉水准测量的误差与注意事项,了解自动安平、精密、电子水准仪。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及方法以及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难点:水准测量内业数据计算。

  • 2.1四等水准测量

    本节介绍了四等水准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常用作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制,以及工程建设地区内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三、四等水准网应从附近的国家高一级水准点引测高程。

  • 2.2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1)

    本节介绍了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水准路线是指在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为避免在测量成果中存在错误,保证测量成果能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水准测量都要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作业要求布设成某种形式的水准路线,并利用一定的条件来检核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包括:1.附和水准路线的计算;2.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3.支水准路线的计算。

  • 2.3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2)

    本节介绍了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水准路线是指在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为避免在测量成果中存在错误,保证测量成果能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水准测量都要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作业要求布设成某种形式的水准路线,并利用一定的条件来检核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包括:1.附和水准路线的计算;2.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3.支水准路线的计算。

  • 第三章角度测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角度测量的原理、常用方法以及角度测量的实际操作训练,掌握经纬仪的对中整平、水平角、竖直角观测与计算,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及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分析。
    重点:角度测量的原理以及水平角与竖直角测量常用方法。
    难点:经纬仪的对中整平与水平角、竖直角观测与计算。

  • 3.1认识经纬仪

    本节介绍了经纬仪的分类。掌握了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DJ6光学经纬仪读数方法以及DJ6光学经纬仪操作步骤。

  • 3.2水平角观测方法

    本节介绍了使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观测的方法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加以巩固。

  • 3.3竖直角观测方法

    本节介绍了使用经纬仪进行竖直角观测的方法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加以巩固。

  • 第四章距离测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线定向的方法,掌握钢尺量距的基本方法及测距相对误差的计算,掌握视距测量方法及相关计算,理解直线定向的基准方向,掌握直线定向的方法,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重点: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的基本方法及的计算以及直线定向的方法。
    难点:视距测量与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 4.1视距测量

    本节介绍了视距测量。距离测量是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测量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它利用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和标尺进行观测,方法简便、快速、不受地面起伏影响。视距测量是利用视距丝配合标尺读数来完成的。

  • 4.2直线定向

    本节介绍了直线定向。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仅知道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此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称为直线定向。测量工作中,常采用方位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 4.3坐标方位角

    本节介绍了坐标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其角值从0°~ 360°。 由不同的标准方向所得到的方位角,分别为: 真方位角:A;磁方位角:Am;坐标方位角:α。

  • 4.4距离测量

    本节介绍了钢尺量距距离测量,按精度分为钢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当地面两点距离过长或地形起伏较大时,为了便于量距,需要在两点连线方向上标定若干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经纬仪定线适用于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 第五章控制测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坐标计算方法,理解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与常用方法,了解交会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
    重点:导线测量。
    难点: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 5.1控制测量概述

    本节介绍了控制测量的概念。控制测量是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控制点是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Y,H)的基准点。控制网是由控制点按一定规律构成几何图形。

  • 5.2导线测量(1)

    本节介绍了导线测量。导线是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接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导线测量是测定各转角,各边,根据起算数据和一定的几何关系推出各点的坐标。导线类型是按使用仪器和量边工具不同分为:钢尺量距导线,视距导线,(罗盘导线,视差导线),电磁波测距导线。

  • 5.3导线测量(2)

    本节介绍了导线测量。导线是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接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导线测量是测定各转角,各边,根据起算数据和一定的几何关系推出各点的坐标。导线类型是按使用仪器和量边工具不同分为:钢尺量距导线,视距导线,(罗盘导线,视差导线),电磁波测距导线。

  • 5.4高程控制测量

    本节介绍了高程控制测量。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即往返测,也称直觇、反觇。 由A向B观测称往测,直觇(仪器在A点上) 由B向A观测称返测,反觇 (仪器在B点上) 。对向观测目的是取平均值为最后高程,可消除两差改正影响,在等级控制中(三四)必须对向观测。

  • 第六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比例尺及其精度,熟悉地形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重点:地形图的比例尺。
    难点: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表示方法。

  • 6.1地物的表示方法

    本节介绍了地物的表示方法。地物是地面上人造和天然的固定物体。地物符号有:1.比例符号;2.非比例符号。

  • 6.2地貌的表示方法

    本节介绍了地貌的表示方法。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起伏形态,它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在地形测绘中,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 第七章施工测量

    本章介绍了施工测量的概念,距离测设,角度测设,高程测设,水平位置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测设,坡度线测设,曲线测设以及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施工测量在施工阶段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施工测量的任务和内容、特点、原则、精度,掌握测设距离、角度、高程方法,掌握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 7.1施工测量概述

    本节介绍了施工测量的概念。施工测量是施工阶段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 7.2距离测设

    本节介绍了距离测设。距离测设是测设已知水平距离。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包括一般测设方法和精确测设方法。

  • 7.3角度测设

    本节介绍了角度测设。角度测设是测设已知水平角。包括一般测设方法和精确测设方法。一般测设方法是盘左盘有取中,精确测设方法是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进行垂线改正。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精确方法。 

  • 7.4高程测设

    本节介绍了高程测设。高程测设是测设已知高程。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高程为H设,则:水准仪视线高:Hi=HA+a;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 7.5水平位置测设

    本节介绍了水平位置测设。视线高:Hi=HA+a  ;b应=Hi-H设,各木桩红线位置即为该水平面的设计高程位置。

  • 7.6点的平面位置测设

    本节介绍了点的平面位置测设。平面位置测设方法:1.直角坐标法;2.极坐标法;3.距离交会;4.角度交会。

  • 7.7坡度测设

    本节介绍了坡度线测设。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已知坡度。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等工程施工中。  

  • 7.8曲线测设

    本节介绍了曲线测设。圆曲线主点包括:曲线起点ZY(直圆)点,曲线终点YZ(圆直),曲线的中间点QZ(曲中)三点.主点里程可根据交点里程和切线长度计算。

  • 7.9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

    本节介绍了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和断面法两种。断面法是将计算场地划分成若干横截面后逐段计算,最后将逐段计算结果汇总。断面法计算精度较低,可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断面不规则的场地。当场地地形较平坦时,一般采用方格网法。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走进测绘学

    1.2 地面点位的确定(1)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2)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水准测量

    2.1 四等水准测量

    2.2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1)

    2.3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2)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角度测量

    3.1 认识经纬仪

    3.2 水平角观测方法

    3.3 竖直角观测方法

    视频数3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距离测量

    4.1 视距测量

    4.2 直线定向

    4.3 坐标方位角

    4.4 距离测量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控制测量

    5.1 控制测量概述

    5.2 导线测量(1)

    5.3 导线测量(2)

    5.4 高程控制测量

    视频数4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6.1 地物的表示方法

    6.2 地貌的表示方法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施工测量

    7.1 施工测量概述

    7.2 距离测设

    7.3 角度测设

    7.4 高程测设

    7.5 水平位置测设

    7.6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

    7.7 坡度测设

    7.8 曲线测设

    7.9 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

    视频数9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