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4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山东体育学院
开课教师章岚高丽李晓霞沙继斌郑亮亮杨永杰黄传业李晔李荀王孝强
学科专业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当今社会文明飞速发展,体育运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科学有效体育运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在简要介绍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讲解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多接触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3)在保持和精练生理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使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点更加紧凑和协调。解决当前运动训练、国民健身等实践问题。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章岚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章岚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调控
章岚
骨骼肌机能
肌纤维结构回顾与深化
肌节、肌管系统、肌丝的分子组成
沙继斌
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沙继斌
兴奋由神经向骨骼肌的传递,三联管
沙继斌
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沙继斌
骨骼肌收缩形式
骨骼肌收缩形式比较
沙继斌
骨骼肌纤维类型特点及与运动的关系
沙继斌
血液
血液的组成
高丽
血液的功能和理化特性
高丽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高丽
血型和输血原则
高丽
循环机能
心脏生理
心肌生理特性
章岚
心脏的泵血功能
章岚
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李荀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李荀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黄传业
心血管对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
黄传业
呼吸机能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
呼吸运动
黄传业
肺通气机能
黄传业
气体交换和运输
氧离曲线
黄传业
呼吸与酸碱平衡
黄传业
呼吸运动的调节
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黄传业
运动时合理呼吸
黄传业
呼吸肌与运动训练
黄传业
物质与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糖代谢简介
沙继斌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沙继斌
脂代谢与运动
沙继斌
肥胖与体重控制
沙继斌
能量代谢
沙继斌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沙继斌
肾脏
肾脏机能
李晔
尿的生成过程
李晔
肾小管与集合管
李晔
内分泌
内分泌和激素概述
杨永杰
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杨永杰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
杨永杰
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
杨永杰
胰岛、性腺及其他内分腺和内分泌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杨永杰
感觉与神经系统
感觉机能
王孝强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概念和生理本质
杨永杰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上)
杨永杰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下)
杨永杰
有氧、无氧运动工作能力
概述
运动后过量氧耗与影响因素
黄传业
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概述
黄传业
最大摄氧量测试与应用
黄传业
乳酸阈测试与应用
黄传业
有氧工作能力
无氧工作能力测试(wingate测试)
黄传业
提高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训练方法
黄传业
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
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郑亮亮
力量训练的原则
郑亮亮
力量训练要素
郑亮亮
肌肉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郑亮亮
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郑亮亮
耐力素质
郑亮亮
平衡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郑亮亮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郑亮亮
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郑亮亮
协调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郑亮亮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分类
李荀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李荀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和特征
李荀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
李荀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
李荀
进入工作状态
李荀
稳定状态
李荀
恢复过程
李荀
促进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李荀
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什么是高原、高原应激
李晓霞
高原服习
李晓霞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一)
李晓霞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二)
李晓霞
高原训练的要素
李晓霞
热环境与运动
黄传业
冷环境与运动
黄传业
不同人群与体育运动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黄传业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
黄传业
女性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高丽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高丽
  • 第一章绪论

    绪论

  • 1.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1.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 1.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调控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调控

  • 第二章骨骼肌机能

    骨骼肌机能

  • 2.1肌纤维结构回顾与深化

    肌纤维结构回顾与深化

  • 2.2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

    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

  • 2.3骨骼肌收缩形式

    骨骼肌收缩形式

  • 2.4骨骼肌纤维类型特点及与运动的关系

    骨骼肌纤维类型特点及与运动的关系

  • 第三章血液

    血液

  • 3.1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 3.2血液的功能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功能和理化特性

  • 3.3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 3.4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和输血原则

  • 第四章循环机能

    循环机能

  • 4.1心脏生理

    心脏生理

  • 4.2血管生理

    血管生理

  • 4.3心血管对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

    心血管对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

  • 第五章呼吸机能

    呼吸机能

  • 5.1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

  • 5.2气体交换和运输

    气体交换和运输

  • 5.3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物质与能量代谢

  • 6.1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

  • 6.2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 6.3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 第七章肾脏

    肾脏

  • 7.1肾脏机能

    肾脏机能

  • 7.2尿的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过程

  • 7.3肾小管与集合管

    肾小管与集合管

  • 第八章内分泌

    内分泌

  • 8.1内分泌和激素概述

    内分泌和激素概述

  • 8.2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 8.3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

  • 8.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

    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

  • 8.5胰岛、性腺及其他内分腺和内分泌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胰岛、性腺及其他内分腺和内分泌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 第九章感觉与神经系统

    感觉与神经系统

  • 9.1感觉机能

    感觉机能

  • 第十章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

  • 10.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生理本质

    运动技能的概念和生理本质

  • 10.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上)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上)

  • 10.3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下)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下)

  • 第十一章有氧、无氧运动工作能力

    有氧、无氧运动工作能力

  • 11.1概述

    概述

  • 11.2有氧工作能力

    有氧工作能力

  • 11.3有氧工作能力

    有氧工作能力

  • 11.4提高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训练方法

    提高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训练方法

  • 第十二章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

  • 12.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

  • 12.2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 12.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

  • 12.4平衡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平衡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 12.5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 12.6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 12.7协调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协调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 第十三章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

  • 13.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分类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分类

  • 13.2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 13.3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和特征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和特征

  • 13.4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

  • 第十四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 14.1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

    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

  • 14.2进入工作状态

    进入工作状态

  • 14.3稳定状态

    稳定状态

  • 14.4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

  • 14.5促进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促进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 第十五章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 15.1什么是高原、高原应激

    什么是高原、高原应激

  • 15.2高原服习

    高原服习

  • 15.3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 15.4高原训练的要素

    高原训练的要素

  • 15.5热环境与运动

    热环境与运动

  • 15.6冷环境与运动

    冷环境与运动

  • 第十六章不同人群与体育运动

    不同人群与体育运动

  • 16.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 16.2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

  • 16.3女性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女性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 16.4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2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1.3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调控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2.1 肌纤维结构回顾与深化

    2.2 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

    2.3 骨骼肌收缩形式

    2.4 骨骼肌纤维类型特点及与运动的关系

    视频数6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血液

    3.1 血液的组成

    3.2 血液的功能和理化特性

    3.3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3.4 血型和输血原则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循环机能

    4.1 心脏生理

    4.2 血管生理

    4.3 心血管对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

    视频数6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呼吸机能

    5.1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

    5.2 气体交换和运输

    5.3 呼吸运动的调节

    视频数7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6.1 物质代谢

    6.2 能量代谢

    6.3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视频数6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肾脏

    7.1 肾脏机能

    7.2 尿的生成过程

    7.3 肾小管与集合管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内分泌

    8.1 内分泌和激素概述

    8.2 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8.3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

    8.4 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

    8.5 胰岛、性腺及其他内分腺和内分泌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视频数5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感觉与神经系统

    9.1 感觉机能

    视频数1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运动技能

    10.1 运动技能的概念和生理本质

    10.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上)

    10.3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下)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有氧、无氧运动工作能力

    11.1 概述

    11.2 有氧工作能力

    11.3 有氧工作能力

    11.4 提高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训练方法

    视频数6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身体素质

    12.1 力量素质

    12.2 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12.3 耐力素质

    12.4 平衡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12.5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12.6 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12.7 协调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视频数10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运动性疲劳

    13.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分类

    13.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13.3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和特征

    13.4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评价

    视频数4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14.1 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

    14.2 进入工作状态

    14.3 稳定状态

    14.4 恢复过程

    14.5 促进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视频数5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15.1 什么是高原、高原应激

    15.2 高原服习

    15.3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15.4 高原训练的要素

    15.5 热环境与运动

    15.6 冷环境与运动

    视频数7
  • 第十六章  作业测试
    第十六章 不同人群与体育运动

    16.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16.2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

    16.3 女性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16.4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