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药
漫谈中医药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9/28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江西中医药大学
开课教师章莹聂建华
学科专业医学中医学类
开课时间2025/07/21 - 2026/01/20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学好中医基础——入门轻松;正确认识中药——避免误用;科学对待养生——终生受益;生活,实用,有效;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中医的特点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上)
章莹
整体观念(下)
章莹
辨证论治
章莹
中医中的哲学
气一元论
章莹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上)
章莹
阴阳学说(中)
章莹
阴阳学说(下)
章莹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上)
章莹
五行学说(中)
章莹
五行学说(下)
章莹
中医理论的核心—藏象
藏象概述
章莹
心系统
心系统(上)
章莹
心系统(中)
章莹
心系统(下)
章莹
肺系统
肺系统(上)
章莹
肺系统(中)
章莹
肺系统(下)
章莹
脾系统
脾系统(上)
章莹
脾系统(中)
章莹
脾系统(下)
章莹
肝系统
肝系统(上)
章莹
肝系统(中)
章莹
肝系统(下)
章莹
肾系统
肾系统(上)
章莹
肾系统(中)
章莹
肾系统(下)
章莹
人体的生理物质
章莹
章莹
津液
章莹
章莹
经络
经络
章莹
人为什么会生病
六淫
六淫概述
章莹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章莹
七情内伤
章莹
病机——人体内的战争
虚实变化
章莹
阴阳失调
章莹
气血失常
章莹
学习如何诊病
望诊
望神
章莹
望色
章莹
望舌
章莹
闻诊
章莹
问诊
章莹
切诊
章莹
辨证
章莹
从中医临床认识中药
什么是中药
定义
聂建华
中药形态
聂建华
中医认识中药的维度
命名(上)
聂建华
命名(下)
聂建华
四气
聂建华
五味源由与内涵
聂建华
五味用途(上)
聂建华
五味用途(中)
聂建华
五味用途(下)
聂建华
升降浮沉源由
聂建华
升降浮沉内涵与用途
聂建华
归经
聂建华
从方剂中体悟中医思维
方剂配伍原则——君臣佐使框架思维
配伍的初衷(上)
聂建华
配伍的初衷(下)
聂建华
君臣佐使框架配伍思维-君
聂建华
君臣佐使框架配伍思维-臣
聂建华
君臣佐使框架配伍思维-佐(上)
聂建华
君臣佐使框架配伍思维-佐(下)
聂建华
君臣佐使框架配伍思维-使
聂建华
逍遥散中木郁达之、既病防变的思维
思维产生的必然性
聂建华
思维指导下的用药实践
聂建华
补中益气汤中甘温除大热的思维
从历史得到的启发
聂建华
疾病发生发展的必然
聂建华
深入思考后的结果
聂建华
理法方药一致性的升华
聂建华
镇肝熄风汤中中西医结合的思维
西学东渐激荡出的不同认识
聂建华
衷中参西指引下的治疗方式
聂建华
  • 第一章中医的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1.1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自身以及人与环境联系性和统一性的思想

  • 1.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第二章中医中的哲学

    中医学理论体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气、阴阳、五行学说融合贯穿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构建中医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 2.1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和自然科学思想,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

  • 2.2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基本内涵,以及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

  • 2.3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要素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是探求宇宙自然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 第三章中医理论的核心—藏象

    中医“象”思维,以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通过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思维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活体”人内在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体本身和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实现了在认识上的从实体到功能的转变,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系统。

  • 3.1藏象概述

    藏象学说,即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脏腑之间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相互关系的理论。

  • 3.2心系统

    心居胸腔,肺之下,横膈之上,外有心包护卫

  • 3.3肺系统

    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通过气道与喉、鼻相通。

  • 3.4脾系统

    脾居中焦,位于隔膜之下,形如刀镰

  • 3.5肝系统

    肝位于隔膜下,右胁内

  • 3.6肾系统

    肾居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 第四章人体的生理物质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 4.1

    气是人体内一种细小难见,运动迅速,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 4.2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 4.3津液

    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 4.4

    精是生命之源

  • 第五章经络

    经络现象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人体内外上下有机联系的特殊通路,是中医学把人体作为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加以认识的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 5.1经络

    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生命活动发挥着信息传递等重要作用。

  • 第六章人为什么会生病

    当身体的动态平衡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而机体又不能自行调节以恢复是,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

  • 6.1六淫

    由于邪气从自然界而来,侵袭人体的途径也是由外至内,引起的病证多为外感病,称为外感病因。六淫即是外感病因之一。

  • 6.2七情内伤

    内伤性致病因素与外感性致病因素不同,其致病病因不是来自外邪侵袭,而是源于自身的七情失宜等。

  • 第七章病机——人体内的战争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是正气与邪气之间的斗争所决定的,这是贯穿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

  • 7.1虚实变化

    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和邪气之间不断地进行斗争,必然会导致双方力量的盛衰变化,从而形成疾病的虚实病机变化。

  • 7.2阴阳失调

    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两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从而形成阴阳或偏盛或偏衰等的病理状态。

  • 7.3气血失常

    脏腑经络一旦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的化生和运行,从而导致气血失常;而气血的失常也会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出现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 第八章学习如何诊病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医学完整的诊断体系。

  • 8.1望诊

    望神对于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望面部色泽之所以能判断疾病,其原理是因为面部血脉分布丰富,且易于显露,便于观察。望舌是中医分部望诊的重点内容,也最能体现中医诊断学特色。

  • 8.2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患者病情的诊察方法。

  • 8.3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 8.4切诊

    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 8.5辨证

    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

  • 第九章从中医临床认识中药

    立足于中医临床,从中药定义、命名、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维度,探讨传统中医是如何认识中药。

  • 9.1什么是中药

    中药概念的鉴定,与相似名词的区别与联系。
    当前中药存在的形态

  • 9.2中医认识中药的维度

    探讨认识中药维度的源由、内涵、用途。

  • 第十章从方剂中体悟中医思维

    以方剂的配伍规则,以及传统名方形成、应用为着眼点,体悟中医思维是如何贯彻于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 10.1方剂配伍原则——君臣佐使框架思维

    中药配伍而成方剂的初衷。
    君臣佐使框架结构的概念及应用。

  • 10.2逍遥散中木郁达之、既病防变的思维

    从逍遥散的病机洞察既病防变的思维。
    从逍遥散的方解探究木郁如何达之。

  • 10.3补中益气汤中甘温除大热的思维

    从补中益气汤的创作背景、病因病机、效用特点体悟甘温除大热之思维

  • 10.4镇肝熄风汤中中西医结合的思维

    从镇肝熄风汤主治病症、效用特点体悟中西医结合思维——衷中参西。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中医的特点

    1.1 整体观念

    1.2 辨证论治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中医中的哲学

    2.1 气一元论

    2.2 阴阳学说

    2.3 五行学说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中医理论的核心—藏象

    3.1 藏象概述

    3.2 心系统

    3.3 肺系统

    3.4 脾系统

    3.5 肝系统

    3.6 肾系统

    视频数1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人体的生理物质

    4.1

    4.2

    4.3 津液

    4.4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经络

    5.1 经络

    视频数1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6.1 六淫

    6.2 七情内伤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病机——人体内的战争

    7.1 虚实变化

    7.2 阴阳失调

    7.3 气血失常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学习如何诊病

    8.1 望诊

    8.2 闻诊

    8.3 问诊

    8.4 切诊

    8.5 辨证

    视频数7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从中医临床认识中药

    9.1 什么是中药

    9.2 中医认识中药的维度

    视频数12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从方剂中体悟中医思维

    10.1 方剂配伍原则——君臣佐使框架思维

    10.2 逍遥散中木郁达之、既病防变的思维

    10.3 补中益气汤中甘温除大热的思维

    10.4 镇肝熄风汤中中西医结合的思维

    视频数1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