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的发展历程。
-
●1.1开启学习之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对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了阐述。
-
●1.2过去和现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主要介绍了心理发展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以及相关代表人物的理论研究成果。
-
●2.1陪你一起成长:心理发展概述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大因素及其地位,以及心理发展的五大规律及其教育启示
-
●2.2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重要概念和四个认知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思维特征。
-
●2.3解锁成长的密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八个阶段以及对应的发展任务。
-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主要对学习进行了概述,并根据时间发展顺序分别介绍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主要学派的学习理论。
-
●3.1学习的真相: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
●3.2关注头脑外部的变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
认识一下巴甫洛夫的狗、华生的小阿尔伯特、桑代克的猫。
-
●3.3关注头脑外部的变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班杜拉)
认识一下斯金纳的小白鼠和班杜拉的波波玩偶。
-
●3.4关注头脑内部的变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科勒、托尔曼)
认识一下科勒的黑猩猩和托尔曼的小白鼠
-
●3.5关注头脑内部的变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奥苏贝尔)
布鲁纳改变了以往学习理论总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结果而推演到人的活动这一现象。
-
●3.6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强调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大势力。
-
●3.7你和我的建构不一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直接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
-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
主要介绍了知识学习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及学习,并论述了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
●4.1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并根据不同维度有不同的分类。
-
●4.2今天你学习了吗: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介绍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
●4.3理解而教: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为理解而教,专治各种“不理解”。
-
第五章技能的学习
主要介绍了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
-
●5.1技多不压身:技能学习概述
技能的定义及其特点,以及两种类型即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
●5.2武功秘籍:操作技能的形成
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以及操作技能的四个培训要点。
-
●5.3燃烧吧大脑:心智技能的形成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加里培林的五阶段合并简化成三阶段。
-
第六章学习动机
在概述学习动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有关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6.1寻找学习的“引擎”: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的概念、功能;学习动机的产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四种分类方式。
-
●6.2探秘学习“引擎”的原理: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从低级到高级共有7种需要;成败归因理论的关键是“三维度,六因素”。
-
●6.3探秘学习“引擎”的原理:强化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自我效能理论由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了积极思维的力量并提出来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
-
●6.4怎样发动学习“引擎”: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六项举措。教师在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教育情境和学生的个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
第七章学习迁移
着重阐明学习迁移的性质和原理,并针对学习迁移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
●7.1举一反三: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的内涵,及根据七类不同标准对学习迁移进行的分类。
-
●7.2打开迁移的暗箱:学习迁移的理论
学习迁移的理论,按照早期迁移理论和现代迁移理论的划分时间段,早期迁移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和关系转换说,现代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其中每个理论都有代表性的人物、实验、观点,各个理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
●7.3为迁移而教:学习迁移与教学
学习迁移与教学主要包含两块内容,一是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二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主要介绍了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
-
●8.1什么?学习还有一条小捷径: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类。认知策略主要有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以及组织策略。
-
●8.2我们来聊一聊“你是怎样学习的”: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策略的分类,分别是计划策略、监控策略以及调节策略。
-
●8.3今天你的学习高效吗: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的分类,主要有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以及学业求助。
-
●8.4学以致用: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指导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煮花生特有效”,分别是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有:指导教学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以及合作学习模式。
-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主要介绍了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策略、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9.1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该怎么办: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
-
●9.2转变思维,你会有不同的收获: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你会觉得“灵光咋现”“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有时候也能解决问题。
-
●9.3天马行空与脑洞大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让你明白自己到底有多聪明,因为“创造性思维”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
-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主要探讨情感领域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来阐明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并介绍有关道德发展的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
●10.1当心!他可能笑里藏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了解态度和品德的实质及结构对于区分态度与品德两者之间本质的特征,更有利于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打下良好的基础。
-
●10.2谁更应该受到惩罚呢: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发现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回答,通过对这些回答的分析,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合作道德阶段以及公正阶段。
-
●10.3人生总有两难: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的基础上,提出“两难故事法”,并提出了道德的三水平六阶段,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个水平都包括两个阶段。
-
第十一章教学设计与评价
主要介绍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分类。
-
●11.1灵魂工程师的作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
●11.2看看你学得咋样: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课程安排以及培养方案的好坏的评价,包含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以用测验评价和非测验评价两种方法进行评价。
-
第十二章教师心理
学与教的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教师心理特征与成长心理是教学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
●12.1以梦为马: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教师成长阶段的划分以及教师成长的途径。
-
●12.2守护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最坏结果是习得性无助,可以通过提高教学效能感来预防这种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