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4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开课教师田丹张虹张灿云李明爱
学科专业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一古老的医学正焕发出新的光彩,并走向全球为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那么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将是开启中医学相关课程的一把钥匙。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它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学理论等影响下形成的,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藏象经络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及防治原则等。本门课程是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的基础课和入门课,为继续学习中医学的后续课程,以及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等相关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哲学基础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阴阳学说
如何运用阴阳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田丹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田丹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田丹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来诊断人体的疾病
田丹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来指导疾病的防治
田丹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及特性
田丹
五行学说之五行相生与相克
田丹
五行学说之五行相乘与相侮
田丹
如何运用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的生理功能
田丹
如何运用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和指导疾病诊断
田丹
如何运用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
田丹
藏象
藏象的概念
张虹
五脏——心
心主神志
张虹
心主血脉
张虹
五脏——肺
肺主气司呼吸
张虹
肺主宣发肃降
张虹
肺主行水
张虹
肺朝百脉
张虹
五脏——脾
脾主运化
张虹
脾主升清
张虹
脾主统血
张虹
五脏——肝
肝主疏泄
张虹
肝主藏血
张虹
五脏——肾
肾主藏精
张虹
肾主纳气
张虹
肾主水
张虹
气血津液
气的生成
张灿云
气的运动
张灿云
气的功能
张灿云
气的分类
张灿云
血的生成
张灿云
血的循环与功能
张灿云
血的生理功能
张灿云
气与血的关系
张灿云
津液
津液的代谢
张灿云
经络学说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组成和十二经脉的命名
张灿云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张灿云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与流注次序
张灿云
十二经脉循行
张灿云
奇经八脉
张灿云
经络学说的应用
张灿云
病因
外感病因
风邪
李明爱
寒邪
李明爱
暑邪
李明爱
湿邪
李明爱
燥邪
李明爱
火邪
李明爱
内伤病因
七情内伤
李明爱
饮食失宜
李明爱
劳逸失度
李明爱
病理产物性病因
痰饮
李明爱
瘀血
李明爱
病机
病是怎样得的?
田丹
疾病演变
田丹
养生和预防原则
养生原则
养生的意义与原则
田丹
预防原则
预防的意义与原则
田丹
治疗原则
基本治则(一)
田丹
基本治则(二)
田丹
  • 第一章哲学基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它们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精气、阴阳、五行等学说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 1.1阴阳学说

    本节主要介绍阴阳的概念、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2五行学说

    本节主要介绍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第二章藏象

    藏象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脏腑、形体与官窍、神与志等相关知识,是中医思维模式建立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藏象的概念、内涵以及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征象,为将来进行四诊及辨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 2.1藏象的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了藏象的概念及具体内含,同时解释了中医脏腑与现代医学脏器之间的区别,为具体脏腑知识学习做以铺垫。

  • 2.2五脏——心

    本节主要介绍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两个生理功能,明确心的生理功能正常时人体外在的表现,以及心的生理功能异常时人体的病理变化。

  • 2.3五脏——肺

    本节主要介绍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朝百脉四个生理功能,明确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时人体外在的表现,以及肺的生理功能异常时人体的病理变化。

  • 2.4五脏——脾

    本节主要介绍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三个生理功能,明确脾的生理功能正常时人体外在的表现,以及脾的生理功能异常时人体的病理变化。

  • 2.5五脏——肝

    本节主要介绍肝主疏泄、肝藏血两个生理功能,明确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时人体外在的表现,以及肝的生理功能异常时人体的病理变化。

  • 2.6五脏——肾

    本节主要介绍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三个生理功能,明确肾的生理功能正常时人体外在的表现,以及肾的生理功能异常时人体的病理变化。

  • 第三章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生成、输布及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与脏腑的生理功能密不可分。作为人体的精微物质,精气血津液具有不同的性状、分布及生理功能,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为用。由脏腑功能所化生的精气血津液同时也是脏腑、经络、官窍、四肢百骸实现各自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生理功能及香花关系,加深对藏象理论、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的理解。

  • 3.1

    本节主要介绍气的生成、运动、功能、分类。

  • 3.2

    本节主要介绍血的生成、循行、生理功能。

  • 3.3津液

    本节主要介绍津液的概念、代谢。

  • 第四章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的解剖和藏象知识,并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形成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分布规律;掌握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和各自的大体循行路线;掌握奇经八脉的概念、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各自功能。

  • 4.1十二经脉

    本节主要介绍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十二经脉的命名。

  • 4.2奇经八脉

    本节主要介绍奇经八脉的概念、生理特点、生理功能、循行和功能。

  • 4.3经络学说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第五章病因

    中医学中的病因学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以及其他病因。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在中医学理论中,都有哪些发生疾病的病因,以及这些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以判断病因致病后,会产生怎样的临床特征。

  • 5.1外感病因

    本节主要介绍了外感病因之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和火邪。

  • 5.2内伤病因

    本节主要介绍内伤病因之七情内伤、饮食适宜和劳逸适度。

  • 5.3病理产物性病因

    本节主要介绍了病理产物性病因之痰饮和瘀血。

  • 第六章病机

    病机,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依据。研究病机就是认识疾病本质的关键、也是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前提。
    通过对病机的学习了解发病的机理和疾病的基本病变机理,并能运用发病机理及基本病机阐释疾病发生、发展及传变的内在机理。

  • 6.1病是怎样得的?

    本节主要介绍的发病的机理和发病的类型。

  • 6.2疾病演变

    本节主要介绍病位传变规律、病性传变规律以及疾病转归。

  • 第七章养生和预防原则

    养生是研究人类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各种保养身体的原则及方法。预防是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和手段,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则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养生、预防、治疗理论和原则,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养生及防止原则,并运用养生的原则指导养生,以及运用防治原则能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7.1养生原则

    本节主要介绍中医养生学的概念、意义和养生的基本原则。

  • 7.2预防原则

    本节主要介绍预防的概念、意义和预防的基本原则。

  • 7.3治疗原则

    本节主要介绍治则的概念、中医治疗观和基本治则。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哲学基础

    1.1 阴阳学说

    1.2 五行学说

    视频数11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藏象

    2.1 藏象的概念

    2.2 五脏——心

    2.3 五脏——肺

    2.4 五脏——脾

    2.5 五脏——肝

    2.6 五脏——肾

    视频数1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气血津液

    3.1

    3.2

    3.3 津液

    视频数9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经络学说

    4.1 十二经脉

    4.2 奇经八脉

    4.3 经络学说的应用

    视频数6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病因

    5.1 外感病因

    5.2 内伤病因

    5.3 病理产物性病因

    视频数11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病机

    6.1 病是怎样得的?

    6.2 疾病演变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养生和预防原则

    7.1 养生原则

    7.2 预防原则

    7.3 治疗原则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