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青岛大学)
局部解剖学(青岛大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9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青岛大学
开课教师金利新陈忠恒王双燕张明
学科专业医学基础医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探寻人体奥秘,揭秘生命实质,夯实医学基础,开启医路旅程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局部解剖学简介
金利新
解剖器械及解剖操作
金利新
头部
概述
头部的表面解剖
金利新
面部
面部浅层结构
金利新
腮腺咬肌区
金利新
面侧深区
金利新
颅部
颅顶的层次结构
金利新
颅底内面的结构
金利新
硬脑膜与颅内静脉
金利新
颈部
概述
颈部的分区和表面解剖
金利新
颈部层次结构
颈部的浅层结构及颈筋膜
金利新
颈前区
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结构
金利新
肌三角的基本结构
金利新
肌三角:甲状腺
金利新
胸锁乳突肌区与颈外侧区
金利新
颈根部及颈部淋巴结
颈根部
金利新
颈部淋巴结
金利新
胸部
概述
胸部分区和表面解剖
金利新
胸壁
胸壁的浅层结构
金利新
胸壁的深层结构
金利新
金利新
胸膜和胸膜腔
金利新
金利新
纵隔
纵隔概述
金利新
上纵隔
金利新
后纵隔
金利新
下纵膈
金利新
纵膈间隙和淋巴结
金利新
腹部
概述
腹部分区和表面解剖
陈忠恒
腹前外侧壁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陈忠恒
腹前外侧壁的局部结构
陈忠恒
腹膜及腹膜腔
腹膜形成的结构
陈忠恒
腹膜腔
陈忠恒
腹膜间隙
陈忠恒
结肠上区
陈忠恒
十二指肠
陈忠恒
陈忠恒
肝段划分
陈忠恒
肝外胆道
陈忠恒
胰和脾
陈忠恒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陈忠恒
盲肠、阑尾和结肠
陈忠恒
腹膜后隙
腹膜后隙及内容
陈忠恒
肾脏
陈忠恒
盆部和会阴
盆部
盆部的构成和盆筋膜
陈忠恒
盆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陈忠恒
盆腔脏器(上)
陈忠恒
盆腔脏器(下)
陈忠恒
会阴
肛区
陈忠恒
尿生殖区
陈忠恒
脊柱区
概述
脊柱区的分区与表面解剖
金利新
层次结构
脊柱区的层次结构
金利新
脊柱区的血管和神经
金利新
脊柱
金利新
上肢
概述
上肢的表面解剖
王双燕
肩部
腋区
王双燕
三角肌和肩胛区
王双燕
臂部
王双燕
肘部
王双燕
前臂部
王双燕
腕前区与手掌
王双燕
腕后区、手背与手指
王双燕
下肢
概述
表面解剖
张明
臀部
张明
股部
张明
膝部
张明
小腿部
张明
踝和足
张明
  • 第一章绪论

    《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和学习方法
    人体层次结构的基本概念
    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
    解剖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 1.1局部解剖学简介

    1、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2、人体的分部和基本层次结构
    3、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生活、基础联系临床、重视解剖操作、加强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等。

  • 1.2解剖器械及解剖操作

    1、常用的解剖器械及使用方法
    2、解剖操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包括体现人文精神、珍惜动手机会、认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等

  • 第二章头部

    头部解剖学基础

  • 2.1概述

    1、头部的境界与分区,头部可以分为颅部和面部两部分。
    2、头部的体表标志,主要包括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翼点等。
    3、头部的体表投影,主要介绍了脑膜中动脉、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投影。

  • 2.2面部

    1、面部皮肤、浅筋膜的结构特点,皮肤含有较多的汗腺、皮脂腺和毛囊,浅筋膜内有表情肌,血供丰富。
    2、面部的主要血管,有面动脉、面静脉。面部浅层淋巴管非常丰富,吻合成网。
    3、面部的神经分布,主要有三叉神经、面神经的分支
    4、腮腺的局部结构,包括腮腺床、腮腺咬肌筋膜、腮腺鞘、腮腺管、腮腺淋巴结等。
    5、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在颅外依据与腮腺的位置关系,面神经分为3段。
    6、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包括纵行和横行穿过腮腺的结构。 7、颞下颌关节
    8、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内容包括翼内肌、翼外肌、翼丛、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等。
    9、面部的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舌下间隙。

  • 2.3颅部

    1、硬脑膜的结构特点,脑膜有两层,在颅顶与颅骨愈着疏松、在颅底愈着紧密。
    2、硬脑膜形成的主要结构,包括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和鞍膈,以及两层硬脑膜之间形成的硬脑膜静脉窦。
    3、颅内外静脉交通,分别通过面部静脉、翼丛、导静脉、板障静脉等途径形成交通。
    4、颅底的结构特点,颅底各部骨质厚薄不一,颅底有许多薄弱点,颅底与颅外存在许多交通部位。
    5、颅底内面的结构,颅前窝由额骨眶板、蝶骨小翼和筛骨筛板构成;颅中窝由蝶骨体、蝶骨大翼和颞骨岩部构成,可分为中央部的碟鞍区和两侧凹陷的外侧部;颅后窝由颞骨岩部后面和枕骨内面组成,有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颈静脉孔、内耳门等结构。
    6、硬脑膜的结构特点,脑膜有两层,在颅顶与颅骨愈着疏松、在颅底愈着紧密。
    7、硬脑膜形成的主要结构,包括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和鞍膈,以及两层硬脑膜之间形成的硬脑膜静脉窦。
    8、颅内外静脉交通,分别通过面部静脉、翼丛、导静脉、板障静脉等途径形成交通。

  • 第三章颈部

    颈部解剖学基础

  • 3.1概述

    1、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2、颈部的体表标志,包括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颈动脉结节、胸锁乳突肌、胸骨上窝、锁骨上大窝等。
    3、主要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包括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外静脉、副神经、臂丛、胸膜顶等。

  • 3.2颈部层次结构

    1、颈部的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浅静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浅神经(颈丛皮支)等。
    2、颈筋膜,包括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
    3、颈部筋膜间隙,主要有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 3.3颈前区

    1、下颌下三角的结构,包括下颌下腺、面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等。
    2、颈动脉三角的结构,主要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等。
    3.二腹肌后腹的毗邻
    4、肌三角的构成
    5、肌三角的内容,包括甲状腺(略)、甲状旁腺、喉和气管、咽和食管等。 
    6、甲状腺的形态和被膜。甲状腺表面有甲状腺囊和甲状腺鞘包被。
    7、甲状腺的位置和毗邻,甲状腺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前外侧。两侧叶后外侧有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
    8、甲状腺的动脉和喉的神经。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在距甲状腺上缘1-2cm处分开;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相交的部位约在甲状腺侧叶中、下1/3交界处的后方。

  • 3.4胸锁乳突肌区与颈外侧区

    1、胸锁乳突肌区的结构,主要有颈袢、颈动脉鞘、颈交感干等。
    2、颈外侧区的结构,包括副神经、臂丛的锁骨上分支、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

  • 3.5颈根部及颈部淋巴结

    1、颈根部的境界
    2、颈根部的内容,包括胸膜顶、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胸导管、椎动脉三角和斜角肌间隙等。
    3、颈部淋巴结的分组,包括颈上部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枕淋巴结、乳突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颈前淋巴结(浅、深)、颈外侧淋巴结(上、下)3大群。
    4、颈部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颈上部淋巴结位于头颈交界处以及颈部静脉血管周围,颈前淋巴结位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颈外侧淋巴结位于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周围。通常浅层淋巴向深层淋巴结引流,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向颈外侧下深淋巴结引流,最后经锁骨上淋巴结输出管汇合形成颈干。

  • 第四章胸部

    胸部解剖学基础

  • 4.1概述

    1、胸部的境界与分区
    2、胸部表面解剖,包括胸部重要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锁骨、肋间隙、肋弓、)和胸部标志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中线、肩胛线)。

  • 4.2胸壁

    1、胸壁的皮肤、浅筋膜,浅筋膜内含有浅血管、淋巴管、皮神经和乳腺。
    2、乳房的结构,包括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乳房的血管、乳房的淋巴回流等。
    3、胸壁的深筋膜,包括浅、深两层(锁胸筋膜)。
    4、胸廓外肌层,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直肌上部和腹外斜肌上部。
    5、胸廓和肋间隙的结构,肋间隙内有肋间肌、肋间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等。
    6、胸廓内血管和胸内筋膜

  • 4.3

    1、膈的位置分部,膈的中央为中心腱、周围为肌性部(胸骨部、肋部、腰部)。
    2、膈的裂孔,有腔静脉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
    3、膈的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 4.4胸膜和胸膜腔

    1、胸膜及其配布,胸膜可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壁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2、胸膜腔及胸膜隐窝,胸膜腔的某些部位形成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
    3、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两侧胸膜前界形成两个无胸膜区域(胸腺区、心包区)。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8,10,11肋相交。

  • 4.5

    1、肺的位置和体表投影,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6,8,10肋相交。
    2、肺的结构,包括肺门、肺根、肺段等。
    3、肺的血管,包括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
    4、肺的淋巴引流和神经

  • 4.6纵隔

    1、纵隔的位置与境界
    2、纵隔的分区,解剖学通常采用四分法,上纵隔和下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
    3、纵隔的整体观"
    4、胸腺
    5、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6、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7、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8、前纵隔的结构,包括胸腺剩件、纵隔前淋巴结等。
    9、中纵隔的结构,包括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10、后纵隔的结构,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和纵隔后淋巴结等。"
    11、纵隔间隙,包括胸骨后间隙、气管前间隙、食管后间隙等。
    12、纵隔淋巴结,包括纵隔前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肺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 第五章腹部

    腹部解剖学基础

  • 5.1概述

    1.腹部范围:上界---胸廓下口,即由剑突、肋弓、第11肋前缘、第12肋的下缘、第12胸椎的连线;下界---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嵴、第5腰椎下缘的连线。
    2、九分法:上水平线---经两侧肋弓下缘,下水平线---两侧髂前上棘,两条垂直线---经腹股沟韧带的中点/腹直肌的外侧缘
    四分法:通过脐的水平及垂直线

  • 5.2腹前外侧壁

    1.腹前外侧壁由皮肤、浅筋膜(下腹部有camper和scarp筋膜两层)、深筋膜和肌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构成。
    2.腹外斜肌形成的结构包括:(1)腹股沟韧带(2)皮下环(3)腔隙韧带(4)返转韧带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结构:(1)腹股沟镰(2)提睾肌
    4.腹直肌鞘:有前后两层、弓状线、腹白线等结构。 5.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壁、深浅两环。

  • 5.3腹膜及腹膜腔

    1.网膜:大网膜、小网膜
    2.系膜:小肠系膜、结肠系膜
    3.肝周韧带、胃周韧带、肾周韧带
    4.腹膜腔概念(脏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间隙,含少量浆液)
    5.网膜囊: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隙。
    6.网膜孔:上界:肝尾状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
    7.腹膜间隙和分区:分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8.肝周间隙:(膈下间隙)、肝裸区以外、在镰状韧带和肝圆韧带两侧的双层腹膜反折形成6个分区。结肠下区:结肠旁沟、肠系膜窦
    9.腹壁和盆腔上口又形成隐窝、陷凹,如肝肾隐窝、Douglas腔等

  • 5.4结肠上区

    1.胃的位置与毗邻
    2.胃的韧带
    3.胃的血管和淋巴
    4.胃的神经
    5.十二指肠的分四部分及其周围毗邻
    6.十二指肠的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
    7.血管和淋巴:胰十二指肠上、下血管及其周围淋巴"
    8.肝的位置与毗邻:膈面与脏面
    9.肝周围的韧带: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等
    10.肝周间隙:左右肝上下间隙
    11.肝门肝蒂:第一肝门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
    肝段是肝内管道glisson系统的第四级分支所分布的区域介于肝静脉各级属支所在的肝裂之间,按照Couinaud划分法,可分为左右半肝、5叶8段,当然,个体差异很大。
    12.肝外胆道组成: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及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
    13.胆总管的分部和毗邻:在十二指肠和胰腺周围,分为上段、后段、胰腺段和壁内段。
    14.胰的位置形态
    15.胰的主要毗邻关系
    16.胰脏的血供
    17.脾的位置、周围韧带

  • 5.5结肠下区

    1.空、回肠的位置形态及大致分段。
    2.肠系膜根、系膜三角肠系膜窦的概念。
    3.空回肠的血供、神经和淋巴回流
    4.回盲部的位置
    5.回盲瓣
    6.阑尾的位置、体表投影阑尾炎各种体征的解剖学基础
    7.结肠的分部和血供和血供的薄弱部位

  • 5.6腹膜后隙

    1.腹膜后隙的位置范围
    2.腹膜后隙的分区
    3.腹膜后隙主要结构:肾旁前间隙:胰腺、十二指肠、升降结肠
    肾周间隙:肾(下一讲)、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
    4.肾的位置
    5.肾的毗邻
    6.肾内主要结构
    7.肾段
    8.肾的被膜

  • 第六章盆部和会阴

    盆部及会阴解剖基础

  • 6.1盆部

    1.骨盆的构造
    2.盆壁肌:盆壁肌和盆底肌
    3.盆膈:由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和位于其内的肛提肌、尾骨肌共同形成。
    4.盆筋膜:盆壁筋膜、盆底筋膜和盆脏筋膜
    5.筋膜间隙:耻骨后隙、直肠系膜
    6.盆腔的血管
    7.盆腔淋巴
    8.盆腔神经支配
    9.盆腔的脏器排列与腹膜配布
    10.主要腹腔脏器的位置、毗邻血管、淋巴神经等
    (1)直肠、
    (2)膀胱
    (3)输尿管盆段
    (4)前列腺、子宫等"

  • 6.2会阴

    1.会阴的概念、狭义会阴范围;肛直肠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坐骨肛门窝境界、内容
    3.Alcock管概念及其穿行内容
    4.尿生殖区的层次结构,会阴浅隙、会阴深隙的结构与内容;
    5.阴囊和精索下部的层次结构
    6.男性尿道不同部位断裂,尿液外渗的范围及其解剖学基础。
    7.会阴中心腱

  • 第七章脊柱区

    脊柱区解剖

  • 7.1概述

    1、脊柱区的境界与分区
    2、脊柱区的表面解剖,包括肩胛骨、棘突、骶角和骶管裂孔、尾骨、髂嵴、第12肋、脊肋角等。

  • 7.2层次结构

    1、脊柱区的浅层结构,浅筋膜内有枕大神经、第3枕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中神经等。
    2、脊柱区的深筋膜,腰区的深筋膜增厚形成胸腰筋膜,分三层形成竖脊肌鞘和腰方肌鞘。
    3、脊柱区的肌肉,由浅入深分为浅层、中层、深层。肌肉之间形成听诊三角、枕下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
    4、脊柱区的深部血管神经,包括枕动脉、肩胛背动脉、椎动脉、胸背动脉,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肩胛背神经等。
    5、椎骨的连结,主要有椎间盘、钩椎关节、黄韧带等。
    6、椎骨形成的结构,包括椎间孔、椎管等。
    7、椎管内容物,主要有脊髓被膜(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硬膜腔(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椎静脉丛等。

  • 第八章上肢

    上肢解剖

  • 8.1概述

    上肢的境界与分区及其表面解剖

  • 8.2肩部

    腋窝的境界组成、腋动脉的分段分支、臂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腋淋巴结分位置分组、肌腱袖的组成与功能

  • 8.3臂部

    臂部的境界与分区、桡神经在臂后区的走行位置、肱二头肌内侧沟的神经、血管分布情况及位置关系,臂前后区的浅层结构(浅静脉、皮神经)

  • 8.4肘部

    肘部的境界与分区、肘窝的概念、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 8.5前臂部

    前臂部的境界与分区,桡动脉、桡神经、尺动脉、尺神经的位置关系,前臂前区与前臂后区肌的分布及神经血管分布,前臂部的浅层结构

  • 8.6腕前区与手掌

    腕和手的分区,手掌和手背的浅层结构、深层结构(腕管、掌浅弓、掌深弓)。手背。手指

  • 8.7腕后区、手背与手指

    腕和手的分区,手掌和手背的浅层结构、深层结构(腕管、掌浅弓、掌深弓)。手背。手指

  • 第九章下肢

    下肢除具有行走和运动的功能外,还可使身体直立和支持体重。故下肢骨骼比上肢粗大,骨连结的形式较上肢复杂,稳固性大于灵活性。下肢的肌肉亦较上肢发达。下肢全长分为臀、股、膝、小腿、踝和足部。除臀部外,其余各部又可分为若干区。

  • 9.1概述

    体表标志、颈干角和膝外翻角

  • 9.2臀部

    大隐静脉、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 9.3股部

    臀部的层次、徒步的境界

  • 9.4膝部

    腘窝,膝关节韧带

  • 9.5小腿部

    骨筋膜鞘,血管神经束

  • 9.6踝和足

    踝与足的境界与分区,小腿横韧带与小腿十字韧带、踝管的位置及其深面通过的结构。足底血管神经分支分布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局部解剖学简介

    1.2 解剖器械及解剖操作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头部

    2.1 概述

    2.2 面部

    2.3 颅部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颈部

    3.1 概述

    3.2 颈部层次结构

    3.3 颈前区

    3.4 胸锁乳突肌区与颈外侧区

    3.5 颈根部及颈部淋巴结

    视频数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胸部

    4.1 概述

    4.2 胸壁

    4.3

    4.4 胸膜和胸膜腔

    4.5

    4.6 纵隔

    视频数11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腹部

    5.1 概述

    5.2 腹前外侧壁

    5.3 腹膜及腹膜腔

    5.4 结肠上区

    5.5 结肠下区

    5.6 腹膜后隙

    视频数1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盆部和会阴

    6.1 盆部

    6.2 会阴

    视频数6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脊柱区

    7.1 概述

    7.2 层次结构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上肢

    8.1 概述

    8.2 肩部

    8.3 臂部

    8.4 肘部

    8.5 前臂部

    8.6 腕前区与手掌

    8.7 腕后区、手背与手指

    视频数8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下肢

    9.1 概述

    9.2 臀部

    9.3 股部

    9.4 膝部

    9.5 小腿部

    9.6 踝和足

    视频数6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