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2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欢迎大家一起学习我的课程!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稀溶液的依数性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韦柳娅
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韦柳娅
溶液的渗透压及渗透浓度
韦柳娅
酸碱解离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韦柳娅
弱酸弱碱解离平衡
韦柳娅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韦柳娅
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韦柳娅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机制
韩玮娜
缓冲溶液的计算和缓冲范围
韩玮娜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石玮玮
原电池
石玮玮
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测定
石玮玮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Nernst方程
石玮玮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石玮玮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计算电池电动势
石玮玮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石玮玮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韩玮娜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
韩玮娜
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韩玮娜
原子轨道能级顺序
韩玮娜
核外电子排布
韩玮娜
元素的周期、族和分区
韩玮娜
分子结构
现代价键理论
程远征
杂化轨道理论
程远征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程远征
分子轨道理论(一)
程远征
分子轨道理论(二)
程远征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程远征
分子间的作用力
程远征
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概念
阎芳
配合物的组成
阎芳
配合物的命名
阎芳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阎芳
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阎芳
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
阎芳
螯合物和生物配合物
阎芳
  • 第一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本章主要讲述稀溶液的4个依数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的渗透压。重点是4个依数性的计算及应用。

  • 1.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讲述蒸气压的产生、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现象及其计算

  • 1.2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讲述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现象、计算及应用

  • 1.3溶液的渗透压及渗透浓度

    讲述溶液的渗透压概念、计算公式及溶液的渗透浓度

  • 第二章酸碱解离平衡

    本章主要讲述酸碱质子理论及溶液pH的计算,重点是溶液pH的计算。

  • 2.1酸碱质子理论

    讲述酸碱质子理论及应用

  • 2.2弱酸弱碱解离平衡

    讲述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及平衡的移动

  • 2.3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讲述水的解离平衡、溶液pH的定义

  • 2.4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讲述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及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 第三章缓冲溶液

    本章讲述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缓冲机制以及缓冲溶液pH的计算,重点要理解并掌握缓冲机制的发生,会计算缓冲溶液的pH。

  • 3.1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机制

    讲述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介绍缓冲机制

  • 3.2缓冲溶液的计算和缓冲范围

    讲述缓冲溶液三种pH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缓冲范围

  •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本章讲述氧化还原反应及电极电势的相关内容,重点是电极电势的应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池的书写方式及电动势等。

  • 4.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其实质

  • 4.2原电池

    讲述电池的相关概念及书写方法及常见的电极类型

  • 4.3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测定

    讲述电极电势的产生原理及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测定方法

  • 4.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Nernst方程

    讲述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的关系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 4.5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讲述电极电势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中的应用

  • 4.6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计算电池电动势

    讲述电极电势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计算电池电动势中的应用

  • 4.7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讲述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及用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的原理

  •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本章讲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量子数的取值和物理意义,以原子轨道能级顺序为基础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并简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 5.1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讲述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和Bohr理论

  • 5.2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

    讲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和波函数

  • 5.3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讲述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则和物理意义

  • 5.4原子轨道能级顺序

    讲述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顺序

  • 5.5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原则以及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 5.6元素的周期、族和分区

    讲述周期、族和分区的划分原则和特点

  • 第六章分子结构

    本章讲述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重点是围绕共价键讨论共价分子的各种理论模型。

  • 6.1现代价键理论

    讲述共价键的本质、特点和类型

  • 6.2杂化轨道理论

    讲述杂化轨道的概念、方式和类型

  • 6.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讲述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和判断过程

  • 6.4分子轨道理论(一)

    讲述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和分子轨道的类型

  • 6.5分子轨道理论(二)

    讲述分子轨道的能级和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

  • 6.6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讲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和判断

  • 6.7分子间的作用力

    讲述van der Waals力和氢键及判断

  •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本章讲述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命名、价键理论、配位平衡,重点是配合物的命名及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

  • 7.1配合物的概念

    讲述配合物概念

  • 7.2配合物的组成

    讲述配合物的组成

  • 7.3配合物的命名

    讲述配合物的命名

  • 7.4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讲述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及配合物的类型

  • 7.5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讲述配合物的配位平衡及其标准稳定常数

  • 7.6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

    讲述配合物的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

  • 7.7螯合物和生物配合物

    讲述螯合物概念、结构特点及生物配合物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1.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2 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1.3 溶液的渗透压及渗透浓度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酸碱解离平衡

    2.1 酸碱质子理论

    2.2 弱酸弱碱解离平衡

    2.3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2.4 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缓冲溶液

    3.1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机制

    3.2 缓冲溶液的计算和缓冲范围

    视频数2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4.2 原电池

    4.3 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测定

    4.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Nernst方程

    4.5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4.6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计算电池电动势

    4.7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视频数7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5.1 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5.2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

    5.3 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5.4 原子轨道能级顺序

    5.5 核外电子排布

    5.6 元素的周期、族和分区

    视频数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分子结构

    6.1 现代价键理论

    6.2 杂化轨道理论

    6.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6.4 分子轨道理论(一)

    6.5 分子轨道理论(二)

    6.6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6.7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视频数7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7.1 配合物的概念

    7.2 配合物的组成

    7.3 配合物的命名

    7.4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7.5 配位平衡与平衡常数

    7.6 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

    7.7 螯合物和生物配合物

    视频数7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