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对颅内压增高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十分重要。脑疝是颅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尽快去除病因,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
●1.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对颅内压增高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
●1.2脑疝
脑疝是颅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尽快去除病因,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
第二章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主要因交通事故、跌落、跌倒等所致,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依然高居身体各部位损伤之首。如何进一步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2.1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
●2.2颅骨骨折
颅底骨折按照骨折所发生的部位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后窝骨折。
-
●2.3脑震荡
脑震荡是临床当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而弥漫性轴索损伤是神经外科中最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之一,熟练掌握这两种疾病,不仅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医学生成才的基石之一。本次内容将从两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解,其中临床表现是重点内容。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同学进一步了解脑震荡及弥漫性轴索损伤,也更进一步掌握原发性脑损伤的相关内容。
-
●2.4脑挫裂伤
随诊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脑挫裂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亦逐年增多。本次课程将从脑挫裂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解,其中临床表现是重点内容。因为脑挫裂伤常常合并颅内血肿,增加了治疗难度,所以学习脑挫裂伤不仅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原发性脑损伤的认识,更能够对治疗复杂脑损伤提供帮助。
-
●2.5脑干损伤
脑干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损伤,约有10%~20%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脑干损伤,致残率,致死率极高,是神经外科难治性急危重症之一。脑干损伤后,除了有局部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外,意识障碍、运动感觉障碍的表现往往较重,而且还可有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危及生命。
-
●2.6下丘脑损伤
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活动的最高中枢,在调节机体器官功能和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丘脑损伤的患者容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病情更为复杂,病死率更高。
-
●2.7硬膜外血肿
脑组织与颅骨之间为脑膜,脑膜有三层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如果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出血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就是硬膜外血肿。
-
●2.8硬膜下血肿
头皮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还有脑内血肿等,都是由脑外伤导致,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外伤导致出血部位不同。
-
●2.9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重点内容为脑内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
●2.10非火器性开放性颅脑损伤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的致伤因素较多,可概括为打击伤和碰撞伤两大类。前者是指由锐器或钝器打击在相对静止的头部所致,后者是指移动的头颅碰撞在相对固定的物体上所造成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与火器伤不同的是它没有因能量的发散而造成的中心凝固性坏死区域。颅脑损伤往往局限于受力点附近,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部位和深度,一般来说,额部的损伤可引起个性的改变,但预后较好;颞部的损伤是由于颞部与脑干和主要血管比较接近,故损害较大。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家庭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频发,开放性颅脑损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
●2.11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记分标准
GCS评分,指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估,其中有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其三个方面的分数相加总分数即为昏迷指数。昏迷指数,是医学上评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指标,现今用的最广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
第三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与心血管和恶性肿瘤构成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卒中需要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
●3.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本节介绍了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3.2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本节介绍了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3.3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手术目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预后影响因素。
-
第四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颅内及椎管内各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由身体他处转移到神经系统的继发性肿瘤。
-
●4.1肿瘤概论
颅内肿瘤是人体常见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神经胶质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恶性肿瘤,脑膜瘤是颅内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垂体腺瘤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理检查结果为确定诊断提供依据。
-
●4.2胶质瘤
胶质瘤是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最高,胶质瘤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与一些疾病的诊断相鉴别,分子生物学诊断对预后和治疗策略有指导作用,总体治疗原则是手术、术后放疗+同步化疗、多周期化疗,胶质瘤的预后整体不佳,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短,需要定期随访复查。
-
●4.3脑膜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的帽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蛛网膜上皮细胞,主要分布在静脉窦旁或静脉窦内,外层蛛网膜和基底蛛网膜的上皮细胞容易长入凸面硬膜和颅底硬膜,因此绝大多数脑膜瘤都有一宽基底与硬膜紧密相连。
-
●4.4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排在颅内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小节通过复习垂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学习垂体腺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第二小节通过病历讨论,学习垂体腺瘤的处理原则以及判断预后。
-
●4.5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也是桥小脑角区的常见肿瘤,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支神经鞘膜细胞。本节主要向大家介绍听神经瘤的流行病学与解剖基础、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
第五章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外科技术治疗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的历史很长。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良好的神经外科技术不仅可以矫正畸形、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且也是减少此类疾病导致死亡的重要措施。
-
●5.1先天性脑积水
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脑脊液吸收-分泌失衡或循环通路受阻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内脑脊液的异常蓄积,使脑室扩大、脑实质相应减少,临床上常伴有颅内压增高。
-
●5.2颅裂
颅裂(cranium bifidum)是人类胚胎发育时期原始神经管头端闭合不全导致的先天性畸形疾病。颅裂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颅裂主要分为脑膜膨出、脑膨出、脑膜脑膨出等类型,常需手术治疗。关闭颅裂处的缺损,切除膨出的肿块,将膨出的脑组织复位,整复皮肤、兼顾外观,是颅裂的手术治疗目的。术前正确评价患儿畸形情况及心肺功能极大影响患儿手术效果,对评价患儿预后极其重要。
-
●5.3狭颅症
狭颅症(Craniostenosis)又称为颅缝早闭症或颅缝骨化症,是由于一条或多条颅骨骨缝过早闭合而导致颅腔容积减小引起继发性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及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先天性疾病。颅骨早闭骨缝垂直方向的生长停止而平行方向生长出现代偿是其主要的生长特点。根据其受累颅缝数量、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严重影响患儿的狭颅症,常需手术治疗且手术越早效果越好,生后6个月以内手术者预后较好。
-
●5.4颅底陷入症
颅底凹陷症也被称为颅底陷入症,是指缩小枕骨的骨组织以枕骨大孔为中心向颅腔内陷入,致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而进入颅内,枕骨大孔前后径变短,后颅窝容积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可合并如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和脊髓积水等。
-
●5.5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名Arnold–Chiari畸形,为常见的颅颈交接区畸形。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使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颈椎管内,严重者部分延髓下段、四脑室下部下蚓部也下疝入椎管内。常合并有脊髓空洞。可表现为颈枕部疼痛、上肢力弱、肌肉萎缩、肩臂部痛温觉减退、吞咽困难、眩晕、恶心、共济失调、甚至瘫痪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