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西域音乐
新疆总人口2359.73万,地处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古称西域,这种地理文化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新疆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既保持了各自的传统风格特色,又相互交流,彼此吸收,从而形成了现今丰富多样、绚丽夺目的多民族音乐文化。
-
●1.1音乐文化
走进新疆歌曲的音乐文化
-
●1.2艺术交流
新疆是东西方四大文明交汇之地。这就像诸河汇聚的河口,河水在这里奔涌着汇流,狂澜席卷着周围的一切,但留下的却为锻造之后的精华;这里的高山、大漠、绿洲、草原都富有东西文明交流的的生命色彩和丝绸之路丰富的历史气息。东西文明的交融和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文化机制在新疆造就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西域文化艺术宝库。新疆歌舞则是这个宝库中境界最高、画面最壮丽、最动人心魄的篇章。它就是最具有生命冲击力的美的跃动。它既传承着中华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又让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与升华。它描绘了丝绸之路的荣辱兴衰,同时又启示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未来。
-
第二章绚丽多彩的新疆歌曲
绚丽多彩的新疆歌曲
-
●2.1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维吾尔”一词可解释为“团结”、“联合”之意。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天山以东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天山以北的鸟鲁木齐、伊犁等地。维吾尔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匈奴、丁零、高车、铁勒、回纥等操突厥语的部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和原来居住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即狭义的西域)操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的各族人经过长期的血缘衍化和融合,最终形成了近现代维吾尔族。
-
●2.2哈萨克族
新疆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及乌鲁木齐等新疆北部和东部的城镇地区。据2015年统计,新疆哈萨克族人口为159.12万人。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他们也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使用的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哈萨克先民曾使用过鄂尔浑一叶尼塞文、回鹘文。伊斯兰教传入后,接受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并沿用至今。
-
●2.3回族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中人口较多,经济文化也较发达的一个民族。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市(县)都有回族,主要同汉族和其他各民族杂居在一起,形成大分散和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有982万人,仅次于汉族,壮族和满族。居第四位。在新疆,主要聚居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及五个回族乡,据2015年统计,新疆回族人口现为101.58万人,仅次于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通用国语,但仍保留了少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新疆回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节日以肉孜节为大节,古尔邦节为小节。
-
●2.4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汉文史书中译为“鬲昆”;南北朝至隋时记载有“结骨”、“契骨”、“护骨”等称谓;唐时用“坚昆”;元时称“吉利吉斯”;清代称为“布鲁特”等。以上这些都是“柯尔克孜”一词在不同时期的汉译音。据2015年统计,我国柯尔克孜人口有20.22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地区。生活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的柯尔克孜族居住在天山南麓和帕米尔高原上,与被誉为“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为伴。这里拥有克孜勒苏河、托什干河、盖孜河及景色美丽迷人的高原秀湖卡拉库勒湖和布伦库勒湖。其余的柯尔克孜零星分布在新疆的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伊犁和塔城等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居南疆者通晓维吾尔语,居北疆者通晓哈萨克语。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掉罗勃左节等节日。
-
●2.5蒙古族
居住在新疆蒙古族大部分系卫拉特蒙古的后代,另有少部分是察哈尔蒙古、喀尔喀蒙古、乌梁海蒙古的后裔。据2015年统计,新疆蒙古族现有18.06万人,主要聚居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焉嗜回族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博乐市、温泉县、精河县,伊犁地区的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乌苏县、阿勒泰地区的阿勒泰市、布尔津县、昌吉回族自治区的吉木萨尔县,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县及乌鲁木齐市。新疆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部分蒙古族人开始从事农业。新疆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卫拉方言。用“托忒”蒙古文,目前推广全国通用的胡都木蒙古文,两种蒙古文并用。蒙古族最初信仰萨满教,16世纪以后逐渐改信藏传佛教格鲁派,但萨满教仍在传统的风俗习惯中留下深刻印迹。
-
●2.6塔吉克族
新疆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据2015年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5.01万人。塔吉克族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维吾尔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
●2.7锡伯族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口语称siwe,书面语称sibe。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现有人口近二十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据2015年统计,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32万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还有一部分散居于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县、霍城县、巩留县等地。
-
●2.8乌孜别克族
新疆的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伊宁、喀什、乌鲁木齐、塔城等城市以及南疆莎车、叶城、巴楚,北疆木垒、奇台、新源、尼勒克等县城及其所属农、牧区。据2015年统计,新疆共有乌孜别克族居民1.87万人,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通用维吾尔文。乌孜别克族先民曾信仰过佛教,从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时代就开始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从事经商和农牧业生产。
-
●2.9俄罗斯族
新疆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根据2015年统计,居住在新疆的俄罗斯族为1.18万人。使用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主要节日是复活节。新疆的俄罗斯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喜欢养蜂、捕鱼和园艺,在城里的部分人从事手工业和经商。
-
●2.10达斡尔族
新疆达斡尔族现今主要聚居在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根据2015年统计,人口0.69万。以农牧业为主,与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民族劳动、生活在一起。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达斡尔族曾信仰萨满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达斡尔族的节日主要有沃其贝节(敖包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
-
●2.11塔塔尔族
新疆的塔塔尔族人口较少,主要散居在天山北部和东部的广袤地区,与当地的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生活在一起。比较集中的是伊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等城镇牧区。塔塔尔和“达怛”、“达旦”、“达达”、“达靼”同为“鞑靼”的不同译音。据2015 年统计,塔塔尔族人口数为0.51万人。
-
●2.12满族
新疆满族是在1644年清朝建立之后逐步进入新疆的。雍正时清军进驻巴里坤、哈密、吐鲁番。乾隆时,清军又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少数上层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府统辖天山南北。清军进驻之地兴建满城,允许官兵携家带眷,使满族人大量增加。当时新疆满族人主要集中在奇台、伊犁和乌鲁木齐等地。满族使用满族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已通用汉文。据2015年人口统计,新疆满族人口为2.7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12%。
-
第三章新疆兵团音乐
新疆兵团音乐
-
●3.1屯垦戍边的音乐文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并列的省级单位,管辖
十四个师市。2013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70.14万,占新疆总人口的11.9%。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很特殊的组织,它不隶属于解放军,但是很大程度上又保持了军队编制的特点,如兵团最高长官叫兵团司令员、兵团政委,下辖15个师级单位,兵团有自己的武装机构、司法机构。但是,严格意义上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不属于军队编制了。 -
●3.2兵团歌曲
兵团歌曲的诞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和各个层次,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忠实、真切、全面地折射了兵团事业的发展和兵团人的精神面貌,赞颂了兵团的建设伟业,褒扬了兵团人的伟大精神。对于兵团歌曲的音乐传播,开创性地探索了兵团歌曲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效应,以及兵团歌曲本体焕发出的艺术民族性;对兵团歌曲音乐文化激励出的高亢激烈的奋战精神,进行钩沉爬梳,整理归宗,还原真实轶事的艺术遗存,观照兵团歌曲音乐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提炼其在理论与实践上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存续发展和广泛影响,继而前瞻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文化向社会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