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基础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7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舞蹈基础》是一门面向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列课程,首期以蒙古族舞蹈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秉持舞蹈传授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审美能力与素养提升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集典型性、训练性、系统性为一体教学内容,将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文化溯源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线教程分为短句示范、课堂教学、组合呈现和剧目赏析四个层次,以身体部位法和“元素-短句-组合”结合的方式构建,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沉浸探究式”的方式,借助互联网营造“超时空”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课程设置详细的形成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方便选课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本课程还可以作为面向非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艺术美育通识课以及社会相关从业人员和广大舞蹈爱好者的自我提升学习平台。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手位
学习资料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原地手位
双手手位短句示范
张志雄
双手手位课堂教学
张志雄
单手手位短句示范
张志雄
单手手位课堂教学
张志雄
原地手位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手位组合
手位组合(一)短句示范
张志雄
手位组合(一)课堂教学
张志雄
手位组合(二)短句示范
张志雄
手位组合(二)课堂教学
张志雄
手位组合(三)短句示范
张志雄
手位组合(三)课堂教学
张志雄
手位组合(四)短句示范
张志雄
手位组合(四)课堂教学
张志雄
手位组合(五)短句示范
张志雄
手位组合(五)课堂教学
张志雄
手位组合(六)短句示范
张志雄
手位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脚位
脚位短句示范
张志雄
脚位课堂教学
张志雄
脚位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1
张志雄
剧目赏析2
张志雄
步法
平步(一)
学习资料
平步(一)短句示范
张志雄
平步(一)课堂教学
张志雄
平步(一)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平步(二)
学习资料
平步(二)短句示范
张志雄
平步(二)课堂教学
张志雄
平步(二)组合
张志雄
点步
点步短句示范
张志雄
点步课堂教学
张志雄
点步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踮步
踮步短句示范
张志雄
踮步课堂教学
张志雄
踮步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碎步
学习资料
碎步短句示范
张志雄
碎步课堂教学
张志雄
碎步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1
张志雄
剧目赏析2
张志雄
硬肩
学习资料
硬肩短句示范
张志雄
硬肩课堂教学
张志雄
硬肩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1
张志雄
剧目赏析2
张志雄
柔肩
柔肩短句示范
张志雄
柔肩课堂教学
张志雄
柔肩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碎抖肩
学习资料
碎抖肩短句示范
张志雄
碎抖肩课堂教学
张志雄
碎抖肩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体态
学习资料
体态短句示范
张志雄
体态课堂教学
张志雄
体态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1
张志雄
剧目赏析2
张志雄
胸背
学习资料
胸背短句示范
张志雄
胸背课堂教学
张志雄
胸背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动律
绕圆动律
学习资料
绕圆动律短句示范
张志雄
绕圆动律课堂教学
张志雄
绕圆动律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横韵动律
横韵短句示范
张志雄
横韵课堂教学
张志雄
横韵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
张志雄
民间传统舞蹈
顶碗舞
学习资料
顶碗短句示范
张志雄
顶碗课堂教学
张志雄
顶碗组合
张志雄
剧目赏析1
张志雄
剧目赏析2
张志雄
剧目赏析3
张志雄
附录—课堂实例
课堂实例1
张志雄
课堂实例2
张志雄
课堂实例3
张志雄
课堂实例4
张志雄
  • 第一章手位

    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风格特征,是由诸多内、外要素结合,积淀、融化而成的,‍‍基本手形便是其中一个要素。‍‍基本手型对于舞蹈动作、舞姿、造型犹如参天大树不能没有树枝树叶一样。对于以‍‍肩、臂、腕和手的动作丰富而著称的蒙古舞来说,基本手型更为重要;基本手位是指‍‍以身体为中心,双手在空间围绕身体的不同‍‍高度(上、中、下),在不同点面(‍‍前、侧、旁、后)上起落的位置。本章将学习蒙古舞的基本手型和基本手位。‍‍

  • 1.1原地手位

    本节内容为原地手位,包括双手手位和单手手位。依据蒙古舞民间‍‍舞蹈‍‍臂部动作的方位和变化规律,归纳出以下6个基本位置。一位‍‍双手在胯前‍‍暗涨‍‍肘部微弯,上臂微弯,‍‍上臂‍‍烧假期,‍‍保持椭圆形,‍‍手在身前为前一位,‍‍手在身后为后一位,‍‍手指向里或向外手心朝上或朝下。

  • 1.2手位组合

    本节是以基本手位为基础的各种手位组合教学。

  • 第二章脚位

    本章内容为蒙古舞的脚位。脚的基本位置是指双脚在舞蹈中动与静、进与退、起与落的起步点和‍‍回收位置,‍‍它是从蒙古舞的各种步法变化的规律及其方位中归纳出来的基本位置。‍‍基本脚形是指双脚站立或做各种步法时,‍‍按规格要求所保持的基本形状。‍‍舞蹈中基本脚型与步伐紧密相连,可以说基本脚型是基本步法的静态基本步法是基本小型的动态延续。‍

  • 2.1脚位短句示范

    本节为蒙古舞中脚位的基本动作示范。

  • 2.2脚位课堂教学

    本节为蒙古舞中脚位的课堂教学。

  • 2.3脚位组合

    本节为蒙古舞中脚位的动作组合。

  • 2.4剧目赏析1

    彩虹

  • 2.5剧目赏析2

    鼓舞

  • 第三章步法

    步法是蒙古舞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蒙古舞步行形态的归纳。 步法与基本脚型、脚位紧密相关,脚型、脚位是步法的静止状态而步法又是脚型、脚位在活动中的延续,二者相辅相成,是动与静的联系。蒙古舞的步法具有稳、开、健的特点,不论做何种步法,总要保持基本脚形稳健。端庄的步法也好,婀娜轻盈的步法也好,走起来都要给人以流畅,恬适之感。

  • 3.1平步(一)

    平步是蒙古舞的最基本的步法,其他各种步法都是在平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平步是脚在2位上保持不绷不勾的自然脚形,脚掌拖地行走,落地也要保持二位,脚型外开25度,脚掌拖地走一条线,有直体平步前行、后退,由转体平步前行、后退,有全蹲平步前行、后退。

  • 3.2平步(二)

    平步是蒙古舞的最基本的步法,其他各种步法都是在平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平步是脚在2位上保持不绷不勾的自然脚形,脚掌拖地行走,落地也要保持二位,脚型外开25度,脚掌拖地走一条线,有直体平步前行、后退,由转体平步前行、后退,有全蹲平步前行、后退。

  • 3.3点步

    点步分为前点步和后点步。前点步是指不论向任何方向行走,迈出一步的同时,动力脚总是在主力脚前脚掌或全脚尖的5位上屈膝点地,收回的速度要快,有前行后退。 后点步是指不论向任何方向行走,主力脚迈出去的同时,动力脚随即至主力脚后脚掌或全脚尖在4位上屈膝点地,有前行、后退和向旁。

  • 3.4踮步

    踮步也是在蒙古舞蹈中常见的一种步法,在雄浑刚劲的马刀舞中,在古朴的鄂伦春民族舞蹈中,在柔美恬静的女性舞蹈中我们都屡见不鲜,在丰富的蒙古舞步法中,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主力脚在1~5位上,以全脚为重心行步,动力脚在后点步4位上半脚尖踮步,它起着主力脚迈出第2步前,快速更换重心的作用,有前行、后退、向旁和连续踮步。

  • 3.5碎步

    碎步是蒙古舞蹈中多用的步法,特别是蒙古族女性舞蹈更为多用,如《盅碗舞》,有一位碎步,四位碎步,迈小步碎步三种。

  • 第四章

    蒙古舞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变化多端而富有表现力的肩部运动,它是始于模拟鸟兽形态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肩部动作,铸成了蒙古舞个性结构的主要横断面。蒙古舞的先民们创造出优美生动独特的肩部动作,用以抒发他们的感情,刻画不同性格,表现美的形象,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从鄂尔多斯地区的民间《盅碗舞》的细腻优美的柔肩中,可以体察出蒙古人性格中内在含蓄、深沉的一面,而《筷子舞》的绕肩则给人留下热情、豪爽、自信的气质,从土尔扈特蒙古民间舞的硬肩、耸肩、碎抖肩中便可以看到蒙古民族坚定、刚毅、憨厚,淳朴的性格特征和诙谐、幽默、风趣的乐观精神,蒙古族民间舞蹈中常见的肩部动作归纳起来有以下6种,1,硬肩,2、柔肩,3、绕肩,4、耸肩,5、甩肩,6碎抖肩。 本课程将进行硬肩、柔肩和碎抖肩的教学。

  • 4.1硬肩

    本节内容为原地手位,包括双手手位和单手手位。依据蒙古舞民间‍‍舞蹈‍‍臂部动作的方位和变化规律,归纳出以下6个基本位置。一位‍‍双手在胯前‍‍暗涨‍‍肘部微弯,上臂微弯,‍‍上臂‍‍烧假期,‍‍保持椭圆形,‍‍手在身前为前一位,‍‍手在身后为后一位,‍‍手指向里或向外手心朝上或朝下。

  • 4.2柔肩

    柔肩是指按硬肩的基本动律,双肩交替动的时候,用斜方肌、背部深肌、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的拧动,把肩推上去、压下来,以此交替形成双肩在弧线上交替动,肩动的过程慢而柔韧、内在、含蓄、连贯。

  • 4.3碎抖肩

    碎抖肩是指腰部挺立,双肩极度放松之后,按硬肩的肌肉活动规律(但肌肉收缩放松的时间缩短,速度加快),从而使肩胛骨在原位上颤动引起双肩的抖动。规格要领:腰、后背控制好,双臂放松,不能憋气,双肩抖动要快而碎,节奏均匀、流畅。

  • 第五章体态

    蒙古舞的基本体态: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体态是训练蒙古族舞蹈演员或辽阔.或挺拔.或大气的形象气质!女性多沉稳端庄,男性则雄伟矫健.

  • 5.1体态短句示范

    本节为蒙古舞中体态的基本动作示范。

  • 5.2体态课堂教学

    本节为蒙古舞中体态的课堂教学。

  • 5.3体态组合

    本节为蒙古舞中体态的动作组合。

  • 5.4剧目赏析1

    (剧目名)。

  • 5.5剧目赏析2

    筷子舞

  • 第六章胸背

    胸背是蒙古族舞蹈中为解决表演者上半身表现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练习动作,大开大合间蕴含蒙古族舞蹈舞姿的抒情能力!

  • 6.1胸背短句示范

    本节为蒙古舞中胸背的基本动作示范。

  • 6.2胸背课堂教学

    本节为蒙古舞中胸背的课堂教学。

  • 6.3胸背组合

    本节为蒙古舞中胸背的动作组合。

  • 6.4剧目赏析

    (剧目名)。

  • 第七章动律

    一个民族的舞蹈之所以能独立存在,首先是以它的动律为基础的。动律是舞蹈民族风格的核心,是它个性的最突出、最显著的属性。具体的说,动律就是这一民族的舞蹈和这一舞种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舞蹈或舞种的独特的典型动作和主要特征的基本规律。换句话说,是动作律动自身的特殊的逻辑规律。比如蒙古舞和朝鲜舞都有肩部动作,同样上肢动作极为丰富,而且都很优美,但是因为它们动作自身的特殊的逻辑规律不同,便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民族风格。 具体的、单一的动作虽然是动律的主要要素,但它们不能划等号;动律不是动作的堆砌或机械的连接。动律是形神的结合,它的内容除动作之外还包括韵律、身法、神态,造型,音乐节奏等要素,它是身体各部位单一动作互为依存而组成的综合体,是情、形、气、力结合的统一体,是动作、性格、风貌气质的凝聚体。 根据上述的认识和理解,在对蒙古舞蹈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内蒙古新舞蹈近40年的艺术实践精华,归纳出三种主要动律,绕圆动律,横韵动律,拧倾动律,本章教授绕圆动律和横韵动律。

  • 7.1绕圆动律

    手、肩、胸、腰同时在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里,在身体的不同方位的弧线上,顺向连续移动所构成的运动形态称为绕圆动律,可分为三种:立体圆,平面圆、8字圆。

  • 7.2横韵动律

    横韵是上身挺拔、倾身、左右摆动的韵律,横韵动律的另一种做法是“横摆扭”,该动律的元素来源于鄂尔多斯地区的传统民间舞,盅碗舞、顶碗舞中的肩部上肢动作。经过专业编导和演员们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的加工发展、创新,便形成一种刚柔兼备、舒展、优美,富有独特风格的动律。横是指动律运动方位始终都在横线的左右方向上摆动,摆是指双手在横线上左右上下摆动。扭牛,是指腰部随双手的摆动而左右扭动,合起来就叫“横摆扭”。这一动律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精神气质中所含有的健美,柔美,优美,豁达,坦荡和内在的韧性力量。

  • 第八章民间传统舞蹈

    民间传统舞蹈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在传统舞蹈训练体系中提炼出自然快乐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趋向规范,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和古板。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突出的民俗特征,它地域色彩分明、风味浓郁、形象生动、表现形式多样。

  • 8.1顶碗舞

    盅碗舞亦称打盅子,是蒙古族“打盅舞”和“顶碗舞”结合的舞蹈艺术。传说起源于古代打仗时获胜利的人们在庆典宴会,拍掌击节,击酒盅助兴。演变至今,发展成为手持酒盅、头顶彩碗而舞之。

  • 第九章附录—课堂实例

    本附录展示了《中国舞蹈基础》创新课堂的课堂实例。

  • 9.1课堂实例1

    本节包括经典再现和文化溯源。

  • 9.2课堂实例2

    本节展示了硬肩短句教与学的过程。

  • 9.3课堂实例3

    本节展示了创新教学中硬肩短句教与学的过程。

  • 9.4课堂实例4

    本节展示了创新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分组讨论、编创作业和作业阐述和展示。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手位

    1.1 原地手位

    1.2 手位组合

    视频数19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脚位

    2.1 脚位短句示范

    2.2 脚位课堂教学

    2.3 脚位组合

    2.4 剧目赏析1

    2.5 剧目赏析2

    视频数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步法

    3.1 平步(一)

    3.2 平步(二)

    3.3 点步

    3.4 踮步

    3.5 碎步

    视频数20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4.1 硬肩

    4.2 柔肩

    4.3 碎抖肩

    视频数1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体态

    5.1 体态短句示范

    5.2 体态课堂教学

    5.3 体态组合

    5.4 剧目赏析1

    5.5 剧目赏析2

    视频数5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胸背

    6.1 胸背短句示范

    6.2 胸背课堂教学

    6.3 胸背组合

    6.4 剧目赏析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动律

    7.1 绕圆动律

    7.2 横韵动律

    视频数8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民间传统舞蹈

    8.1 顶碗舞

    视频数6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附录—课堂实例

    9.1 课堂实例1

    9.2 课堂实例2

    9.3 课堂实例3

    9.4 课堂实例4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