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总论
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又涵盖其他各临床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venereology)。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
●1.1古今中外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史
18世纪中叶以前,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师承担,有关皮肤病学的知识也被包含在外科学教科书中;由于传染性疾病是临床内科学的主要疾病,而传染性疾病最早出现、最多见、最直观的症状多在皮肤,迫使内科医师学习发生于皮肤的症状和体征,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上半叶,使皮肤病学逐渐成为内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在19世纪,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等病原体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分支,而皮损是临床医师诊断这些疾病的“窗口”。进人20世纪,由于免疫学的发展,使病原学诊断越来越准确,皮肤病学和传染病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1.2皮肤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皮肤(skin)被覆于体表,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口、鼻、尿道口、阴道口和肛门等处与体内各种管腔表面的黏膜互相移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
●1.3皮肤的功能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对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十分重要,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等多种功能。
-
●1.4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皮肤性病的主要依据。
-
●1.5 皮肤医学检查与诊断
皮肤病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诊断及其他方法。皮肤病形态相似的皮损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因此对皮损特点进行认真考虑,结合必要的全身检查,对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
●1.6皮肤病的美容学
美容皮肤科学(cosmetic dermatology)是以皮肤科学为基础,融合了医学美学、美容心理学、无创性皮肤检测、光电技术、化学剥脱、注射美容、医学护肤品等内容的一门皮肤科学分支学科。其目的是维持皮肤健康状态,改善皮肤亚健康,使皮肤病达到治疗、美丽、预防一体化。皮肤医学美容技术及皮肤保健与美容是美容皮肤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
●1.7皮肤病的治疗
皮肤性病的治疗要有整体观念,首先应明确是单纯皮肤病变还是合并其他系统病变,从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个体化治疗。皮肤性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物理治疗和皮肤外科治疗,其中外用药物治疗是皮肤科特有的治疗方法。
-
第二章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是指人类由于病毒感染出现皮肤、黏膜损害的一类疾病。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包括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痘病毒(如传染性软疣病毒等)、乳多空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等)、腺病毒和微小病毒。 RNA病毒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披膜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冠状病毒、正黏病毒、反转录病毒、沙粒样病毒、杆状病毒和副黏病毒。
-
●2.1病毒性皮肤病的总论
病毒性皮肤病是指人类由于病毒感染出现皮肤、黏膜损害的一类疾病。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包括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痘病毒(如传染性软疣病毒等)、乳多空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等)、腺病毒和微小病毒。 RNA病毒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披膜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冠状病毒、正黏病毒、反转录病毒、沙粒样病毒、杆状病毒和副黏病毒。
-
●2.2单纯疱疹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泛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
●2.3带状疱疹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共同病原体;原发感染表现为水痘(varicella),潜伏在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再度活化则引起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
●2.4寻常疣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俗称“刺瘊”“瘊子”,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手部为多,手外伤或水中浸泡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瘤状增生。
-
●2.5传染性软疣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
-
●2.6 得了水痘怎么办?
儿童多见,平均潜伏期14天,皮损首先发生于头面部,然后扩展到躯干和四肢近端,呈向心性分布,可累及口腔、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
-
第三章细菌性皮肤病
定植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是皮肤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皮肤菌群包括需氧球菌、需氧和厌氧的棒状杆菌、革兰阴性细菌等。它们通过与病原微生物的生态学竞争以及水解皮肤脂质产生脂肪酸以保护皮肤免受感染,从而使皮肤与菌群间形成生态学平衡。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发生各类感染性皮肤病。
-
●3.1细菌性皮肤病总论
定植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是皮肤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皮肤菌群包括需氧球菌、需氧和厌氧的棒状杆菌、革兰阴性细菌等。它们通过与病原微生物的生态学竞争以及水解皮肤脂质产生脂肪酸以保护皮肤免受感染,从而使皮肤与菌群间形成生态学平衡。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发生各类感染性皮肤病。
-
●3.2 得了“黄水疮”怎么办?
脓疱疮(impetigo)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
-
●3.3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有多可怕?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多累及5岁内婴幼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咽、鼻、耳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
-
●3.4常见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可分为球菌性和杆菌性两类,前者主要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正常皮肤上,故又称原发感染(如脓疱疮、疖、痈等);后者分为特异性感染(如皮肤结核和麻风)和非特异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所致皮肤感染),其中非特异性感染常发生在原有皮肤病变的基础上,故又称继发感染。
-
●3.5“流火”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丹毒是一组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
第四章真菌性皮肤病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 -
●4.1真菌性皮肤病概论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fungu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4.2花斑癣的诊断与治疗
花斑糠疹(pityriasis versicolor)既往称花斑癣、汗斑,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引起的表浅感染。
-
●4.3皮肤癣菌病的病因及种类
感染人类的真菌部分来自外界环境,可通过接触、吸人或食人而致病。部分真菌可直接致病,而多数真菌在一定条件下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 根据真菌人侵组织深浅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及系统性真菌病。
-
●4.4秃疮
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
-
●4.5 夏天大腿根为什么会又红又痒呢?
股癣(tinea cruris)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浅表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
-
●4.6患了手足癣怎么办?
手癣(tinea manus)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而足癣(tineapedis)则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跟、足侧缘。
-
●4.7“灰指甲“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而甲癣(tinea un-guium)特指由皮肤癣菌感染所致的甲病。
-
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
在动物界能侵犯人体引起皮肤损害的门类较多,包括皮肤猪囊虫病、蝇蛆病、刺胞皮炎等,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治策略各有特点。 临床上以昆虫及寄生虫最为常见。其机制主要有:1蚊、蠓、臭虫等的口器或尾钩叮咬机械损伤皮肤;2桑毛虫等虫类的刺毛、鳞片、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蜈蚣、蝎、蜘蛛等刺蜇人时排出毒液刺激皮肤,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3昆虫的毒腺或唾液内含多种抗原引起I型超敏反应;4昆虫口器留在组织内或以寄生虫直接钻入皮内移行引起炎症反应、肉芽肿性丘疹或结节。临床表现取决于昆虫种类和个体反应差异。 如明确致病昆虫时应诊断为其所致的独立皮肤病(如疥疮、隐翅虫皮炎等),若致病昆虫种类不能确定,则统称为虫咬皮炎。
-
●5.1节肢动物引起皮肤病的概论
临床上以昆虫及寄生虫最为常见。其机制主要有:1蚊、蠓、臭虫等的口器或尾钩叮咬机械损伤皮肤;2桑毛虫等虫类的刺毛、鳞片、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蜈蚣、蝎、蜘蛛等刺蜇人时排出毒液刺激皮肤,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3昆虫的毒腺或唾液内含多种抗原引起I型超敏反应;4昆虫口器留在组织内或以寄生虫直接钻入皮内移行引起炎症反应、肉芽肿性丘疹或结节。临床表现取决于昆虫种类和个体反应差异。
-
●5.2桑毛虫皮炎的诊断与治疗
毛虫皮炎(caterpillar dermatitis)是毛虫的毒毛或毒刺进入皮肤后,其毒液引起的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
●5.3 预防蚊子叮伤
蚊虫叮咬(mosquito sting)被蚊虫叮咬后可毫无反应,或在皮肤上出现瘀点、风团、丘疹
或瘀斑,自觉剧痒。 -
●5.4虱子咬伤的诊断与医治疗
虱病(pediculosis)是由虱寄生于人体,反复叮咬吸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阴虱为性传播疾病),亦可通过被褥、衣帽等物品间接接触传播。
-
●5.5 臭虫咬伤怎么办?
臭虫叮咬(cimicosis)叮咬后数小时可出现风团样丘疹和瘙痒,皮损中央有针尖大小瘀点、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伴有剧烈瘙痒和疼痛。
-
●5.6蜜蜂蛰伤怎么办?
蜂种类很多,常见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等,其尾部毒刺蜇入皮肤而致病。 蜂毒含有组胺、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 及含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分子物质等。
-
●5.7你知道疥疮吗?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
-
●5.8 隐翅虫皮炎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隐翅虫皮炎是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
第六章过敏性皮肤病
皮炎湿疹类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瘙痒,皮损为多形性。“皮炎”和“湿疹"常被认为是同义词,但有些学者认为“皮炎”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皮肤炎症,因此湿疹属于皮炎,但并非所有皮炎都是湿疹。 本章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淤积性皮炎和湿疹。
-
●6.1皮肤为什么会过敏?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
●6.2药疹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人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
●6.3湿疹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
●6.4接触性皮炎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
●6.5染发过敏了怎么办?
由染发剂后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炎。病情轻重程度不等,轻者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泛发全身。出现染发过敏一定要注意停止染发、剪去染过的头发,抗过敏治疗,及时就医。
-
●6.6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
化妆品皮炎 系由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后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炎。病情轻重程度不等,轻者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泛发全身。
-
●6.7荨麻疹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较常见,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病因】 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前者在短时期内能痊愈。
-
●6.8嘴巴为什么会突然变肿?
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
【病因和发病机制】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类似于荨麻疹,可由药物、食物、吸入物或物理刺激等因素引起。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由C1酯酶抑制物(C1esterase inhibitor,ClINH)功能缺陷所致。
-
第七章物理性皮肤病
物理性皮肤病是因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病,这些物理因素包括各种光、温度、机械力及各种放射线等。
-
●7.1光线性皮肤病总论
光是一种连续的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波长以nm(10-9m)为单位,且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而能量越小。日光中能引起皮肤病的有紫外线(UV)和可见光,UV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UVC、UVB和UVA,其中UVB和UVA是引起光敏性皮肤病的的主要作用光谱,UVB主要累及表皮,UVA主要累及真皮。正常皮肤对光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其机制包括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及皮肤成分对光的吸收(主要是黑素细胞)。
日光(主要是UV)照射对皮肤的影响包括免疫抑制、光老化、诱导肿瘤和导致光敏性皮肤病等,后者的发生机制包括光毒性反应(phototoxicity)和光变态反应(photoa11ergy), -
●7.2蔬菜也会引起皮肤病?
食用一些蔬菜可引起皮肤对光的敏感性,造成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瘙痒,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积极停止食用此类蔬菜,及时就医。
-
●7.3得了痱子怎么办?
痱子(miliaria)亦称粟粒疹,是汗孔闭塞导致皮肤内汗液潴留的一组疾病。 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汗液的浸渍、角质层过度脱脂及表皮较多的细菌繁殖均能导致汗孔闭塞、汗液排泄受阻,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周围组织而发病,得了痱子正确处理
-
●7.4冻疮的正确处理
冻疮(pernio)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淤血性、红斑炎症性疾病。得了冻疮避免不当措施引起皮肤坏死。
-
第八章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本组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以红斑或红斑鳞屑为主的皮肤病。
-
●8.1银屑病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多发生于青壮年,春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节多缓解。
-
●8.2玫瑰糠疹是什么病?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为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覆有领圈状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病程为自限性。
-
●8.3扁平苔藓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一种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黏膜常受累,病程慢性。
-
第九章结缔组织病
结缔织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包括一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疏松结缔组织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本组疾病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粘液样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和血管炎,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本组疾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
-
●9.1结缔组织病概论
结缔织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包括一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疏松结缔组织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
-
●9.2红蝴蝶疮
红斑狼疮(1upus erythematosu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分为以下几种亚型:①盘状红斑狼疮;②深在性红斑狼疮;③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④系统性红斑狼疮;⑤新生儿红斑狼疮;⑥药物性红斑狼疮。除特殊类型如NLE外,脏器受累及严重程度呈现由盘状红斑狼疮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谱状变化,可仅累及皮肤黏膜,也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
●9.3硬皮病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组织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女性多见,男女患病率之比约1:3。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前者局限于皮肤,后者常可侵及肺、心、肾、胃肠等器官,病程呈慢性经过。
-
●9.4皮肌炎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累及40~60岁,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2。本病可分为六种亚型:①多发性肌炎;②特发性皮肌炎;③合并恶性肿瘤的皮肌炎;④与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的皮肌炎;⑤儿童皮肌炎;⑥无肌病性皮肌炎。
-
第十章血管性皮肤病
血管性皮肤病(vascular dermatosis)是指原发于皮肤血管管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其共同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及管周炎症细胞浸润或肉芽肿形成。
-
●10.1腿上有出血点,应当及时就医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亨-许紫癜(Henoch-Schőnlein purpura),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的改变。
-
第十一章皮肤附属器疾病
皮肤附属器疾病:是指皮肤附属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主要有: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斑秃、多汗症等。
-
●11.1青春的烦恼,青春痘
痤疮(acne)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
-
●11.2酒渣鼻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酒渣鼻(rosacea)是一种发生在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人。
-
●11.3传说中的鬼剃头
斑秃(alopecia areata)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头发全部脱落称全秃(alopecia totalis),全身毛发均脱落称普秃(alopecia universalis)。
-
第十二章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黑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色素,此外皮肤血液中氧化及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胡萝卜素(carotine)以及皮肤的厚薄均与皮肤颜色有关。本章主要介绍由于黑素细胞、黑素生成异常导致的皮肤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将色素性皮肤病分为色素增加和色素减退两大类。
-
●12.1 雀斑的点点滴滴
雀斑(freckle)是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黄褐色色素斑点,家族聚集现象严重的雀斑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致病基因定位于4q32-q34。
-
●12.2白癜风带来的苦恼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肤色深的人群比肤色浅的患病率高,我国人群患病率约0.1%~2%。
-
●12.3不要黄褐斑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数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但一般多认为直接或间接与神经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其防治除药物治疗外,尚需积极查找病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打断其恶性循环,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13.1令人头疼的瘙痒症
瘙痒症(pruritus)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
-
●13.2神经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即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
第十四章遗传性皮肤病
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皮肤病发生中的作用大小,可以把皮肤病分为:①单纯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环境因素几乎不起作用(如鱼鳞病、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②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决定发病(如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③单纯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遗传因素几乎不起作用(如夏季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
●14.1鱼鳞病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鱼鳞病(ichthyosis)是一组以皮肤干燥伴片层鱼鳞状粘着性鳞屑为特征的角化异常性遗传性皮肤病。临床类型包括寻常型鱼鳞病、性联隐性鱼鳞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板层状鱼鳞病、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等。
-
第十五章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充足的营养和正常的新陈代谢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当人体的营养代谢出现障碍时,不仅机体各相关系统可出现不同程度损害,有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皮肤损害,这些皮肤损害可为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和线索。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缺乏性皮肤病的发病已较以前明显减少。营养代谢性皮肤病种类繁多,本章仅介绍几种代表性疾病。
-
●15.1过量摄入维生素好吗?
维生素在体内与其他化合物构成辅酶和其他重要物质,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并影响生长发育。体内维生素缺乏时,可发生相应的皮肤黏膜病变。
-
●15.2维生素缺乏症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①维生素摄入不足:见于食物烹调、处理或储存方法不当,也可由长期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偏食等引起;②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不良:见于消化道疾病、胃肠道手术后、糖尿病后各脏器代谢功能减退等情况;③维生素消耗过多: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强体力劳动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明显高于一般人,因此易患相对性维生素缺乏症。
-
第十六章 皮肤肿瘤部分
皮肤起源于外胚叶及中胚叶,组织结构异常复杂,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各种组织均可异常增生形成肿瘤,因此皮肤肿瘤的种类远远超过其他器官。皮肤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易演变为恶性者,称为癌前期皮肤病。
-
●16.1皮肤肿瘤有哪些?
皮肤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易演变为恶性者,称为癌前期皮肤病。
-
●16.2关注皮肤肿瘤
良性皮肤肿瘤主要包括痣细胞痣、皮脂腺痣、先天性血管瘤、瘢痕疙瘩等。
-
第十七章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STD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可导致不育症、生殖器畸型或缺损、毁容及特征性后遗症。
-
●17.1 性传播疾病概论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
●17.2 你知道杨梅疮吗?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梅毒。
-
●17.3淋病是怎么回事儿?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简称淋球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导致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淋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
-
●17.4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尖锐湿疣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STD之一,国外发病率占性病的第2位,且仍有不断增加趋势;国内2002年报道发病率为12.94/10万。
-
●17.5令人烦恼的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STD。近30多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
-
●17.6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STD,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肿瘤等而死亡。
-
第十八章皮肤美容技术
皮肤与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衰老。皮肤覆盖于体表,岁月的痕迹往往先从皮肤上表现出来,如鱼尾纹、额头皱纹、眼睑下垂的出现直至全身皮肤松弛,标志着一个人的生命里程逐渐走向暮年,目前尚无阻止这种自然生理演变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某些影响皮肤健康的瑕癖则可采用一定的方法去除或减轻,如临床常用的激光、冷冻、电灼、电凝固、切割术等方法
-
●18.1中医美容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
-
●18.2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
激光美容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且疗效显著的一项皮肤美容技术。
-
●18.3果酸治疗
利用腐蚀剂直接外用于皮损处,借助药物的原发性刺激,使皮损处的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结痂、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18.4玻尿酸治疗
利用腐蚀剂直接外用于皮损处,借助药物的原发性刺激,使皮损处的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结痂、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18.5皮肤外科治疗领域
皮肤科亚专科之一,是一个以皮肤病学为基础的,综合多个学科的交叉科学。主要是以外科相关技术和手段,治疗和解决皮肤疾病、修复皮肤缺损、改善皮肤质量。
-
●18.6 皮肤美容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头面部的生理知识、化妆品的基本知识、美容仪器、皮肤的分类及分析皮肤的方法、皮肤清洁、面部按摩、面部刮痧、面膜、面部皮肤护理程序、一般类型皮肤护理、常见问题性皮肤护理、眼部护理、修饰美容技术、病理性皮肤知识等。
-
第十九章皮肤病的全身改变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皮肤具备着近乎完美的生理保护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肤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引起皮肤病。
-
●19.1 哪些皮肤病会出现全身表现(上)
皮肤病(dermatosis)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多种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表现。
-
●19.2哪些皮肤病会出现全身表现(下)
皮肤病(dermatosis)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多种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表现。
-
第二十章干细胞治疗皮肤病的前景
干细胞美容原理是通过输注特定的多种细胞(包括各种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激活人体自身的“自愈功能”,对病变的细胞进行补充与调控,激活细胞功能,增加正常细胞的数量,提高细胞的活性,改善细胞的质量,防止和延缓细胞的病变,恢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疾病康复、对抗衰老的目的。
-
●20.1干细胞简介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
●20.2干细胞在皮肤科的应用
动物体在发育的过程中,体内却始终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细胞,这就是干细胞,干细胞的衰老是机体衰老或人类衰老的重要因素,因而,人体干细胞移植(或注射)对阻止人类衰老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