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5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土壤地理学这门课程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的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土壤地理学课程简介
李筱琳
土壤圈与人类社会发展
李筱琳
土壤组成和性质
土壤矿物质(一)
李筱琳
土壤矿物质(二)
李筱琳
土壤有机质(一)
李筱琳
土壤有机质(二)
李筱琳
土壤生物
刘吉平
土壤水分和空气
李筱琳
土壤物理性质(一)
刘吉平
土壤物理性质(二)
李筱琳
土壤物理性质(三)
李筱琳
土壤物理性质(四)
李筱琳
土壤胶体性质
李筱琳
土壤溶液
李筱琳
土壤发生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蒋云峰
土壤发育和成土因素的关系(一)
李筱琳
土壤发育和成土因素的关系(二)
李筱琳
土壤形成过程
李筱琳
主要成土过程(一)
李筱琳
主要成土过程(二)
李筱琳
主要成土过程(三)
李筱琳
主要成土过程(四)
李筱琳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李筱琳
土壤发育
蒋云峰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一)
蒋云峰
3.12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二)
蒋云峰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马丽娜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概述
李筱琳
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
李筱琳
前苏联其他土壤分类派别
李筱琳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李筱琳
中国土壤分类
李筱琳
其他国家土壤分类
马丽娜
土壤野外调查
李筱琳
土壤类型
灰土
李筱琳
淋溶土
李筱琳
富铁土
李筱琳
铁铝土
李筱琳
均腐土
李筱琳
黑土
李筱琳
盐成土
李筱琳
干旱土
马丽娜
人为土
马丽娜
土壤分布
土壤分布规律(一)
李筱琳
土壤分布规律(二)
李筱琳
土壤区划
李筱琳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壤资源特征
李筱琳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李筱琳
土壤质量评价
李筱琳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一)
李筱琳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二)
李筱琳
  •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土壤地理学》这门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二是土壤圈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从整个课程体系看,属于总论的部分,是对整门课程的一个统领。

  • 1.1土壤地理学课程简介

    本节课主要对本门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等做以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1.2土壤圈与人类社会发展

    本节课主要介绍土壤圈的主体-土壤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做准备。

  • 第二章土壤组成和性质

    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土壤组成,探讨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组成部分有何特点;二是土壤性质,主要学习土壤有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本章内容属于本门课程最基础的部分,是学习其余各章内容的基础。

  • 2.1土壤矿物质(一)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矿物质的种类,以及各种土壤矿物的特点。

  • 2.2土壤矿物质(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矿物质所经历的风化过程,以及各风化过程的特点。同时还要了解土壤矿物在自然界的地理分布。

  • 2.3土壤有机质(一)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固相物质组成-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及其组成,重点学习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的特点。

  • 2.4土壤有机质(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意义,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意义,土壤圈各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 2.5土壤生物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以及他们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各自所起到的作用。

  • 2.6土壤水分和空气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液相物质-土壤水分和土壤气相物质-土壤空气的相关知识。

  • 2.7土壤物理性质(一)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土壤质地的概念,国内外土壤质地分类现状,不同土壤质地类型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 2.8土壤物理性质(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土壤结构的定义,土壤结构的类型,土壤结构的形成机理,土壤结构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 2.9土壤物理性质(三)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比较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土壤的比重、容重和土壤的孔隙度的相关内容。

  • 2.10土壤物理性质(四)

    本节课主要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土壤另外一个重要的性质-土壤颜色。

  • 2.11土壤胶体性质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土壤胶体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有哪些种类,其性质如何。

  • 2.12土壤溶液

    本节课主要土壤溶液的各种性质。

  • 第三章土壤发生

    本章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界的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与周围的地理环境要素发生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哪些重要的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壤剖面和土层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3.1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本节课主要学习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产生背景,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该学说的发展过程。

  • 3.2土壤发育和成土因素的关系(一)

    本节课主要学习影响土壤发生发育的母质因素、气候因素和生物因素。

  • 3.3土壤发育和成土因素的关系(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影响土壤发生发育的地形因素、时间因素,以及除此之外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 3.4土壤形成过程

    本节课主要什么是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以及最常见的两个土壤形成过程。

  • 3.5主要成土过程(一)

    本节课主要学习自然界的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

  • 3.6主要成土过程(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自然界的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

  • 3.7主要成土过程(三)

    本节课主要学习自然界的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

  • 3.8主要成土过程(四)

    本节课主要学习自然界的主要成土过程的特点。

  • 3.9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剖面的定义和分类,自然土壤剖面中有哪些主要土壤发生层以及各土层的特点,以及自然界中土壤剖面的类型。

  • 3.10土壤发育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发育的各种类型。

  • 3.11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一)

    土壤动物是指那些在其生命周期中存在一段在土壤中生活的时期,并且会对生活的土壤造成一定影响的动物。多依据体宽、土壤中栖居的时间以及在土壤中的位置进行分类。介绍了对土壤性质影响较大,生理习性及生态功能较为熟知的几种优势土壤动物类群,分别是螨目、弹尾目、线虫和蚯蚓。

  • 3.123.12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二)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已走过了70年历程,70年来国家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0年来的政治建设历程及其成就经验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经济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 3.13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是土壤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节我们从土壤微生物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影响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管理和利用方面讲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 第四章土壤分类

    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土壤分类,主要学习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土壤分类体系和我国土壤分类的现状;二是土壤野外调查,主要学习现代土壤野外调查方法。

  • 4.1土壤分类概述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关土壤分类的一些基本问题。

  • 4.2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

    本节课主要学习前苏联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体系,重点学习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的指导思想和分类的优缺点。

  • 4.3前苏联其他土壤分类派别

    本节课主要学习前苏联其他的土壤分类派别-成土过程发生学分类和历史发生学分类的特点。

  • 4.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本节课主要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土壤系统分类(土壤诊断学分类),重点学习土壤系统分类的指导思想和分类的优缺点。

  • 4.5中国土壤分类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国目前现存的土壤分类体系及其特点。

  • 4.6其他国家土壤分类

    本节课主要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主要土壤分类体系。

  • 4.7土壤野外调查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野外调查的相关知识,包括土壤野外调查的目的,现代土壤野外调查的程序等等。

  • 第五章土壤类型

    本章主要学习各个土纲的特点,即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标准划分的各个土纲的特点。

  • 5.1灰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灰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2淋溶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淋溶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3富铁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富铁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4铁铝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铁铝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5均腐土

    本节课主要学均腐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6黑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黑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7盐成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盐成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8干旱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干旱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5.9人为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人为土的地理分布(世界上和中国)、成土条件(五大自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状(土体构型和理化性质)、土壤分类及土壤利用和改良问题。

  • 第六章土壤分布

    本章主要自然界土壤的分布规律和如何进行土壤区划工作。

  • 6.1土壤分布规律(一)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的广域性分布规律。

  • 6.2土壤分布规律(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 6.3土壤区划

    本节课主要学习为什么要进行土壤区划,以及土壤区划的原则、单位和划分依据。

  • 第七章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章主要主要是根据目前世界上和中国土壤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以及针对土壤退化问题所提出的土壤可持续利用对策。

  • 7.1土壤资源特征

    本节课主要学习世界土壤资源的特征和中国土壤资源的特征。

  • 7.2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世界和中国土壤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7.3土壤质量评价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质量的概念,如何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土壤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

  • 7.4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一)

    本节课主要土壤退化的概念,以及土壤退化中土壤侵蚀和土壤风蚀沙化的防治对策。

  • 7.5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壤退化中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地理学课程简介

    1.2 土壤圈与人类社会发展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土壤组成和性质

    2.1 土壤矿物质(一)

    2.2 土壤矿物质(二)

    2.3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生物

    2.6 土壤水分和空气

    2.7 土壤物理性质(一)

    2.8 土壤物理性质(二)

    2.9 土壤物理性质(三)

    2.10 土壤物理性质(四)

    2.11 土壤胶体性质

    2.12 土壤溶液

    视频数12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土壤发生

    3.1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3.2 土壤发育和成土因素的关系(一)

    3.3 土壤发育和成土因素的关系(二)

    3.4 土壤形成过程

    3.5 主要成土过程(一)

    3.6 主要成土过程(二)

    3.7 主要成土过程(三)

    3.8 主要成土过程(四)

    3.9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3.10 土壤发育

    3.11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一)

    3.12 3.12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二)

    3.13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视频数13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土壤分类

    4.1 土壤分类概述

    4.2 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

    4.3 前苏联其他土壤分类派别

    4.4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4.5 中国土壤分类

    4.6 其他国家土壤分类

    4.7 土壤野外调查

    视频数7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土壤类型

    5.1 灰土

    5.2 淋溶土

    5.3 富铁土

    5.4 铁铝土

    5.5 均腐土

    5.6 黑土

    5.7 盐成土

    5.8 干旱土

    5.9 人为土

    视频数9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土壤分布

    6.1 土壤分布规律(一)

    6.2 土壤分布规律(二)

    6.3 土壤区划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

    7.1 土壤资源特征

    7.2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7.3 土壤质量评价

    7.4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一)

    7.5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二)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