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苏州大学)
通信原理(苏州大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苏州大学
开课教师胡剑凌游善红向练邵卫东于天琪
学科专业工学电子信息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掌握信息传输的理论基础分析信息传输的过程环节建立信息传输的应用框架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课程简介与通信概述
胡剑凌
通信系统模型和分类
胡剑凌
信息量度量与性能指标
胡剑凌
确知信号
确知信号
游善红
随机过程
平稳随机过程
胡剑凌,游善红,邵卫东
平稳高斯过程
胡剑凌,游善红,邵卫东
窄带过程与通信信号的关系
胡剑凌,游善红,邵卫东
窄带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邵卫东,游善红,胡剑凌
信道
信道类型和信道模型
游善红
信道特性和信道容量
游善红
模拟调制系统
调幅与双边带调制
向练
单边带调制及线性调制的一般模型
向练
残留边带调制
向练
相干解调及其抗噪声性能
向练
包络检波及其抗噪声性能
向练
非线性调制的基本概念
向练
调频信号的产生
向练
调频信号的解调
向练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向练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概述
胡剑凌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及数学描述
胡剑凌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
胡剑凌
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胡剑凌
数字基带信号的无码间串扰传输
胡剑凌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特性设计
胡剑凌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胡剑凌
部分响应系统
胡剑凌
时域均衡器
胡剑凌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2ASK调制解调
胡剑凌,邵卫东
2FSK调制解调
邵卫东,胡剑凌
2PSK调制解调
胡剑凌,邵卫东
2DPSK调制解调
邵卫东,胡剑凌
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一)
胡剑凌,邵卫东
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二)
邵卫东,胡剑凌
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三)
邵卫东,胡剑凌
多进制调制原理
邵卫东,胡剑凌
QPSK调制原理
邵卫东,胡剑凌
QPSK的改进
胡剑凌,邵卫东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正交振幅调制与最小频移键控
游善红
正交频分复用
游善红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胡剑凌
信源编码
模拟信号的抽样
游善红
模拟信号的量化
游善红
脉冲编码调制
游善红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
游善红
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游善红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游善红
同步原理
同步原理
胡剑凌
  • 第一章绪论

    本章概况第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通信发展历史,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信息的度量以及评价通信系统性能的指标。

  • 1.1课程简介与通信概述

    本节将简单介绍本课程总体情况,介绍通信基本概念和通信发展史上。

  • 1.2通信系统模型和分类

    本节将介绍通信系统一般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以及通信方式。

  • 1.3信息量度量与性能指标

    本节将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度量方法,通信系统的主要性指标

  • 第二章确知信号

    本章首先介绍随机过程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随后介绍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以及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情况,重点对窄带过程与通信信号的关系做了阐述。

  • 2.1确知信号

    本节从希尔伯特变换出发介绍窄带信号、解析信号、等效低通信号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窄带过程的解析表示及窄带过程与调制解调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随机过程

    本章首先介绍随机过程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随后介绍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以及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情况,重点对窄带过程与通信信号的关系做了阐述。

  • 3.1平稳随机过程

    本节首先介绍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和数字特征,然后平稳随机过程、各态历经性以及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 3.2平稳高斯过程

    本节首先介绍高斯过程高斯白噪声的定义和特点,然后介绍平稳高斯通过线性系统,最后介绍通过不同滤波器后的带限白噪声。

  • 3.3窄带过程与通信信号的关系

    本节从希尔伯特变换出发介绍窄带信号、解析信号、等效低通信号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窄带过程的解析表示及窄带过程与调制解调之间的关系。

  • 3.4窄带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本节主要讲解窄带随机过程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统计特性。

  • 第四章信道

    本章主要介绍信道的相关内容,包括信道的类型、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特性、信道噪声和信道容量。

  • 4.1信道类型和信道模型

    本节首先介绍信道类型,然后介绍不同的无线信道与有线信道的特性,最后介绍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数学模型。

  • 4.2信道特性和信道容量

    本节首先分别介绍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然后介绍不同的信道噪声,最后介绍离散信道容量和连续信道容量。

  • 第五章模拟调制系统

    本章主要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两个方面介绍了模拟调制系统中的基本原理,重点讨论了AM、DSB、SSB、VSB、FM调制信号的实现与解调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抗噪声性能,最后对各种模拟调制系统进行了比较

  • 5.1调幅与双边带调制

    本节介绍了调制的基本概念,按照不同角度对模拟调制系统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调幅(AM)信号和双边带调制(DSB)信号的特点,并给出了数学描述。

  • 5.2单边带调制及线性调制的一般模型

    本节详细介绍了单边带调制(SSB)信号的特点,并给出了产生方法,由此引出了线性调制的两种一般模型。

  • 5.3残留边带调制

    本节介绍了残留边带调制(VSB)信号特点,由VSB信号解调进行分析,获得了产生VSB信号滤波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 5.4相干解调及其抗噪声性能

    本节介绍了相干解调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数学描述,给出了抗噪声性能分析的一般模型,进而详细分析了DSB、SSB相干解调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5.5包络检波及其抗噪声性能

    本节介绍了包络检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AM包络检波系统在大信噪比和小信噪比下的抗噪声性能,并对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进行了比较。

  • 5.6非线性调制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了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给出了角度调制的一般数学表达式,引出了相位调制(PM)和频率调制(FM)概念,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关系,详细介绍了FM信号的频域特征,获得了FM信号带宽的表达式。

  • 5.7调频信号的产生

    本节介绍了调频信号的两种产生方法,并详细讲解了间接法产生调频信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 5.8调频信号的解调

    本节介绍了调频信号的两种解调方法,给出了它们的原理框图以及数学描述,分析了各自特点及适用范围。

  • 5.9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本节介绍了调频信号非相干解调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从输入大信噪比和小信噪比两个方面分析了F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在同等条件下对各种模拟调制系统进行了比较。

  • 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本章在信号波形、传输码型及其谱特性的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设计基带传输总特性,以消除码间串扰;如何有效减小信道加性噪声 的影响以提高系统抗噪声性能;本章最后介绍了改善数字基带传输性能的两个措施——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

  • 6.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概述

    本节介绍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分析误码产生的原因,并从概念上介绍了消除码间串扰的方法,最后对眼图做了介绍。

  • 6.2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及数学描述

    本节介绍了数字基带传输中常用的信号波形,给出了数字基带信号表示为稳态波和交变波之和的数学描述。

  • 6.3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

    本节导出了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构成,分析了单/双极性归零和不归零码功率谱的特性。

  • 6.4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本节介绍了数字基带信号码型选择的依据,介绍了数字基带信号常用码型的编码规则和特点。

  • 6.5数字基带信号的无码间串扰传输

    本节给出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及传输模型,对码间串扰的作了定量分析,给出了无码间串扰的条件。

  • 6.6无码间串扰的传输特性设计

    本节介绍了无码间串扰设计的Nyquist第一准则,给出了余弦滚降滤波器的数学形式,探讨了无码间串扰系统工程实现需考虑的问题。

  • 6.7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本节介绍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分析模型,给出了二进制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公式。

  • 6.8部分响应系统

    本节介绍了消除码间串扰的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重点介绍了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的设计,同时给出了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

  • 6.9时域均衡器

    本节介绍了均衡器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有限长均衡器的设计原则,最后对本章内容作了总结。

  • 第七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的基本原理,重点讨论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并简要介绍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

  • 7.12ASK调制解调

    本节主要讲解2ASK基本原理、2ASK调制和解调方法以及2ASK已调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 7.22FSK调制解调

    本节主要讲解2FSK基本原理、2FSK调制和解调方法以及2FSK已调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 7.32PSK调制解调

    本节介绍了二进制PSK的基本原理,给出了2PSK的调制方法和解调方法,给出了2PSK已调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数学形式。

  • 7.42DPSK调制解调

    本节介绍了二进制DPSK的原理,给出了2DPSK的调制方法和解调方法,给出了2DPSK已调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数学形式。

  • 7.5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一)

    本节主要分析2ASK、2FSK和2PSK系统在相干解调时的抗噪声性能。

  • 7.6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二)

    本节主要分析2DPSK系统在相干解调和差分相干解调时的抗噪声性能。

  • 7.7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三)

    本节主要分析2ASK系统和2FSK系统在非相干解调时的抗噪声性能,并对二进制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作了分析比较。

  • 7.8多进制调制原理

    本节对多进制调制的基本原理作了概述,介绍了多进制ASK调制和多进制FSK调制的基本原理。

  • 7.9QPSK调制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多进制PSK的调制原理,重点介绍QPSK的调制原理,并对QPSK的特性作了分析。

  • 7.10QPSK的改进

     本节主要介绍几种改进型QPSK的调制原理,包括OQPSK、p/4-QPSK和QDPSK。最后对本章内容作了总结。

  • 第八章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新型的数字带通调制技术,主要有MQAM、MSK以及OFDM的基本原理、产生与解调方法及应用。

  • 8.1正交振幅调制与最小频移键控

    本节分别介绍MQAM和MSK基本原理和产生与解调方法。

  • 8.2正交频分复用

    本节首先对单载波和多载波进行了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特殊的多载波调制技术——OFDM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优缺点及应用。

  • 第九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本章首先介绍数字信号的统计特性,然后介绍了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两个原则——最大似然准则和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介绍了相关接收机和匹配滤波器两种最佳接收机的结构。

  • 9.1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本节介绍数字信号的统计特性,介绍了基于最大似然准则和最大后验概率准则的最佳接收原理,介绍了相关接收机和匹配滤波器两种最佳接收机的结构。

  • 第十章信源编码

    本章主要介绍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抽样、量化和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以及增量调制等编码技术。还要学习复用技术,主要包括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10.1模拟信号的抽样

    本节首先介绍了模拟信号数字化中波形编码的基本过程,然后介绍了低通型和带通型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最后介绍了实际抽样(PAM)的两种方法——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

  • 10.2模拟信号的量化

    本节介绍波形编码的第二个步骤——量化,主要包括量化的基本概念、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以及ITU关于电话语音信号的两个对数压缩特性——A律和m律。

  • 10.3脉冲编码调制

    本节介绍了模拟信号数字化中第三个步骤——PCM,主要包括PCM的基本原理、编译码实现、PCM信号的比特率和带宽以及PCM系统中噪声的影响。

  • 10.4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

    为了解决数字信号的带宽问题,在上一节PCM的基础上,本节主要介绍DPCM、自适应DPCM和增量调制。

  • 10.5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本节首先介绍了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及应用实例。

  • 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

    本章主要介绍差错控制编码,包括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分组码、线性分组码和汉明码。

  • 11.1差错控制编码

    本章主要介绍差错控制编码,包括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分组码、线性分组码和汉明码。

  • 第十二章同步原理

    本章介绍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同步问题,重点介绍了载波同步、码元同步和群同步。最后对本课程做了总结。

  • 12.1同步原理

    本节介绍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同步问题,重点介绍了载波同步、码元同步和群同步。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程简介与通信概述

    1.2 通信系统模型和分类

    1.3 信息量度量与性能指标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确知信号

    2.1 确知信号

    视频数1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随机过程

    3.1 平稳随机过程

    3.2 平稳高斯过程

    3.3 窄带过程与通信信号的关系

    3.4 窄带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信道

    4.1 信道类型和信道模型

    4.2 信道特性和信道容量

    视频数2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调幅与双边带调制

    5.2 单边带调制及线性调制的一般模型

    5.3 残留边带调制

    5.4 相干解调及其抗噪声性能

    5.5 包络检波及其抗噪声性能

    5.6 非线性调制的基本概念

    5.7 调频信号的产生

    5.8 调频信号的解调

    5.9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视频数9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概述

    6.2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及数学描述

    6.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

    6.4 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6.5 数字基带信号的无码间串扰传输

    6.6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特性设计

    6.7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8 部分响应系统

    6.9 时域均衡器

    视频数9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7.1 2ASK调制解调

    7.2 2FSK调制解调

    7.3 2PSK调制解调

    7.4 2DPSK调制解调

    7.5 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一)

    7.6 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二)

    7.7 二进制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三)

    7.8 多进制调制原理

    7.9 QPSK调制原理

    7.10 QPSK的改进

    视频数10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8.1 正交振幅调制与最小频移键控

    8.2 正交频分复用

    视频数2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9.1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视频数1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信源编码

    10.1 模拟信号的抽样

    10.2 模拟信号的量化

    10.3 脉冲编码调制

    10.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

    10.5 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视频数5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1 差错控制编码

    视频数1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同步原理

    12.1 同步原理

    视频数1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