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常见,而且多发,很多学生把它作为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入门课。本节系统阐述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特征及学习方法,并对影像图像的判读步骤、诊断原则及诊断报告的书写方法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在本课中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同时也为同学们从学生到医生架起了一座桥梁。
-
●0.1绪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常见,而且多发,很多学生把它作为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入门课。本节系统阐述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特征及学习方法,并对影像图像的判读步骤、诊断原则及诊断报告的书写方法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在本课中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同时也为同学们从学生到医生架起了一座桥梁。
-
第一章检查技术
构成胸部的各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天然对比,影像学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章详细阐述了X线、CT及MR三种检查方法的作用及优缺点。
-
●1.1X线检查
X线胸片经济简单、应用广泛、整体感强,是胸部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X线检查对肺内细微病灶或隐匿性病灶易漏诊,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一定的困难。本节例举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投照体位及其应用目的。
-
●1.2CT检查
CT检查易于发现胸部病变及显示病变的特征,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的正确率,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本节从扫描前准备入手,先后讲述了平扫检查、增强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和能谱CT的应用及其检查意义。
-
●1.3MR检查
肺实质信号微弱,又受呼吸与心脏搏动的影响,图像质量受限。近年来,虽然采用了呼吸门控、心电门控技术,仍得不到满意效果,因此,MR检查在胸部的应用远不如CT与X线普遍。胸部MR常用于检查纵膈病变。
-
●1.4超声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X线检查及CT检查是呼吸系统的优势检查项目,那么超声能否应用于呼吸系统检查?哪些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更适合选择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能够检出哪些呼吸系统疾病、超声检查在呼吸系统的应用有哪些局限性和不足?本节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
第二章正常影像表现
掌握正常影像表现是进行疾病诊断的基础。本章从胸廓正常表现、肺部正常表现和纵膈正常表现三个方面剥茧抽丝详细阐述了胸部不同组织器官在影像中的正常表现。
-
●2.1胸廓正常表现
胸廓正常表现包括胸壁软组织、骨性胸廓和胸膜三部分内容,本节具体讲解了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乳房及乳头、胸椎、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和胸膜的影像表现,以及奇叶的概念。
-
●2.2肺部正常表现
肺部正常表现由肺野、肺门、肺纹理、肺叶和肺段、气管、支气管几部分内容组成。在肺野部分,讲解了肺野的划分;肺门、肺纹理部分讲解了肺门、肺纹理的组成;肺叶和肺段部分,强调了肺小叶是肺的基本解剖单位,叶间裂是区分肺叶、肺段的标志。
-
●2.3纵膈正常表现
纵膈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胸廓入口,下为横膈;两侧为纵膈胸膜和肺门。在X线部分,讲解了简单而常用的纵膈六分区法;CT部分,讲解了前、中、后纵膈的位置及其所包含的组织结构。
-
第三章基本病变表现
在影像学检查时,胸部疾病可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密度或信号异常,这些异常的表现是胸部病变的大体病理改变在影像学上的反映。本章从肺部病变、纵膈病变和胸膜病变三方面入手,分别讲解了这些部位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3.1肺部病变
肺部病变可简单划分为:支气管阻塞、肺实变、空洞与空腔、结节与肿块、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和钙化六个方面,本节讲述了上述六方面的影像表现,同时也穿插讲述了一些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典型征象,如“空洞”、“空腔”的概念,“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为第四章疾病诊断奠定了基础。
-
●3.2胸膜病变
胸膜病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胸膜本身的病变:如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胸膜肿块;二、胸膜腔内的病变:如气胸、液气胸和胸腔积液。本节简单讲述了这些病变的常见病因,并详细讲述了其影像学表现。
-
●3.3纵隔病变
除纵膈气肿和含气脓肿外,X线胸片多仅能显示纵膈形态和位置的改变,而CT和MRI检查则能进一步明确纵膈病变的病因,本节根据CT值区别把纵膈病变分为四类:脂肪性、实性、囊性及血管性,并分别讲述了不同CT值病变的常见种类及好发部位。
-
第四章疾病诊断
本章从临床、病理、影像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四个方面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了讲解。
-
●4.1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内径不可逆的异常扩大。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根据扩张形态可分为:柱状型、曲张型和囊状型。影像学多表现为囊柱状透亮影,“轨道征”和“印戒征”是其特征性CT表现。囊状型支气管扩张需与多发含气囊肿和肺气囊相鉴别。
-
●4.2肺炎
肺炎为肺部常见病、多发病,可按病因和解剖部位分类。根据影像学表现判断病因困难,故常按解剖分布分类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本节从临床、病理、影像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四个方面对三种肺炎进行了讲述。
-
●4.3肺脓肿
肺脓肿系由不同病原菌引发的肺部坏死性炎性疾病。肺脓肿的病因可分为:吸入性、血源性和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临床起病急骤,脓臭痰是其典型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肺炎导致小气道堵塞、小血管炎性栓塞从而导致的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肺脓肿空洞需要与癌性空洞和肺结核空洞进行鉴别。
-
●4.4肺结核
肺结核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增殖和变质。临床上多起病缓慢、病程长,午后低热、盗汗、消瘦是典型表现。2004年我国实施新的分类标准分为五型:原发型肺结核、血型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其它肺外结核。本章详细讲述了五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并对部分种类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讲解。
-
●4.5弥漫性肺病
弥漫性肺疾病已达200余种,病因较多,部分病因尚未明确。本节仅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肺泡蛋白沉积症两种相对常见的疾病进行讲解。
-
●4.6肺肿瘤
肺肿瘤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性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占绝大多数,其中98%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本节着重讲述了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和继发性肺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以及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4.7纵膈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
纵膈内组织器官较多,胚胎发育来源复杂,因而纵膈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种类繁多。一般而言,纵膈肿瘤和瘤样病变有特定的好发部位。本节对胸廓入口区、前纵隔、中纵膈和后纵膈常见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了讲解。
-
●4.8胸膜病变
胸膜病变是指起源于胸膜或累及胸膜的病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主要包括胸膜的炎症、损伤、肿瘤、尘肺及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胸膜病变,本节主要讲述了化脓性胸膜炎和胸膜肿瘤两种病变。胸膜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部不适、胸闷及胸痛等。
-
●4.9胸部外伤
胸部外伤分为闭合伤和开放伤,包括胸壁软组织、骨骼、肺、气管、支气管、纵膈及横膈的损伤,其病因往往都较明确,病情严重,本节对肺挫伤与肺撕裂伤、肋骨骨折两种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