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掌握行政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特点、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行政的概念与特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行政学的恢复与发展,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
●1.1行政管理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行政管理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1.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特点。
-
●1.3行政管理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
-
●1.4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重建与发展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
●1.5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东方行政
-
第二章政府职能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行政职能的概念,行政基本职能;掌握行政职能的实现途径,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和趋势。 教学重点:行政职能的概念,行政基本职能的内容,行政职能实现途径,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和趋势。
-
●2.1行政职能概述
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的类型。
-
●2.2行政基本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
●2.3行政职能的实现
行政职能市场化的含义和方式。行政社会化的含义和方式。
-
●2.4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中国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全能型政府时期,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时期。
-
●2.5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职能重心的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职能关系的转变。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履行好经济调节职能,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政府社会治理创新职能,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
第三章行政组织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类型;掌握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特点,行政组织的结构和体制。 教学重点:行政组织的概念,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的结构和体制。
-
●3.1组织的含义、要素和类型
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的特点。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行政组织的类型。
-
●3.2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点
行政组织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行政组织体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完整制与分离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制与机能制。
-
●3.3行政组织的结构、体制、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发展。大部制改革的成就与不足。
-
●3.4行政组织的变革
行政组织的变革
-
●3.5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
第四章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机关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过程;理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掌握政府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公务员制度等。 教学重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必然性。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
●4.1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政府人力资源概念。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品位管理。职位管理。
-
●4.2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
西方国家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传统官吏制度及其弊端。文官制度的建立。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 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统分统包”的干部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全面推行。
-
●4.3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人员录用,职业规划,考核,培训,奖惩,职务升降与职务任免。辞职辞退和退休。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人员录用中的方法:布告法,考察法,考录法,聘用法。人员培训中的方法:讲授法,研讨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人员考核中的方法:描述法,民意测验法,关键事件法,指标量表法。
-
第五章行政领导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掌握行政领导的概念和特点、行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行政领导的制度与方法艺术。 教学重点:行政领导概念与特点,行政领导权利与责任,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方法艺术。
-
●5.1行政领导概述
行政领导的含义。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
-
●5.2行政领导体制
行政领导体制
-
●5.3行政领导者素质
行政领导者素质
-
●5.4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1)
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1)
-
●5.5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2)
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2)
-
第六章行政决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决策一般程序;理解行政决策的概念与特点、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参与;掌握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类型。 教学重点:行政决策概念与特点,行政决策一般程序,行政决策系统,行政决策模式。
-
●6.1行政决策的含义
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决策的特点。行政决策分类。行政决策的影响因素。
-
●6.2行政决策的特点和类型
行政决策的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求实原则,系统原则,民主原则,可行性原则。 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决策目标的确定,备选方案的设计,决策方案的抉择。
-
●6.3行政决策的过程
行政决策系统: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控制系统。 行政决策模式: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精英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团体决策模型。
-
●6.4行政决策的模型
行政决策
-
第七章行政执行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执行的原则与作用、行政评估的原则与方法、行政评估的内容;掌握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步骤、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重点:行政执行的概念与特点,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行政执行的手段,影响行政执行的主要因素。
-
●7.1行政执行概述
行政执行概念。行政执行特点。行政执行意义。
-
●7.2行政执行的过程
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
●7.3行政执行的影响因素及优化
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改善行政执行的对策。
-
第八章行政法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立法的程序;理解人治、德治和法治、行政法治与行政法治;掌握行政法治的特点,行政立法的含义和原则,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依法行政。 教学重点:人治、德治与法治的区别,行政法治与行政法治的区别,行政法治的概念与特点,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行政执法的基本形式,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救济。
-
●8.1法治行政概述
人治、德治和法治。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
-
●8.2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的含义和原则。行政立法的程序。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
●8.3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的基本形式。行政执法地的合法要件。行政执法责任制。
-
●8.4行政救济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
第九章行政监督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作用、行政监督的类型;掌握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教学重点:行政监督的概念与特点,行政监督的必要性,行政内部与外部监督。
-
●9.1行政监督概述
行政监督的概念。行政监督的特点。 行政监督的必要性:制约公共权力的需要,制约人性弱点的需要,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
●9.2行政监督理论
行政系统内部一般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
-
●9.3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法制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
-
第十章政府绩效管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政府绩效管理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的价值与目标、行政效率的测定;掌握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政府绩效的影响因素,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政府绩效评估。
-
●10.1政府绩效的内涵与特征
政府绩效的内涵与特征
-
●10.2政府绩效管理内涵与过程
政府绩效管理内涵与过程
-
●10.3政府绩效评估内涵、要素、特征
政府绩效评估内涵、要素、特征
-
●10.4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
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