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自然界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千差万别,不同物质之所以表现不同的性质,其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内部结构的不同,特别是原子结构。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并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因此,本章将重点介绍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反映元素原子结构内在联系的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
●1.1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
-
●1.2微观粒子运动规律
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1.3薛定谔方程与四个量子数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Schrödinger)根据微观粒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又称薛定谔方程
-
●1.4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理解波函数与原子轨道、电子云与概率密度的概念,
-
●1.5几率密度与电子云
理解波函数与原子轨道、电子云与概率密度的概念
-
●1.6四个量子数
熟悉四个量子数的意义、表示及取值,熟练掌握s、p、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
-
●1.7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三原则
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pauling图)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三原则,能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1.8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理解能级组、能级交错、能级分裂、简并轨道等概念。
-
●1.9元素周期性-半径
元素周期性中有关半径的定义,了解共价半径,金属半径和范德华半径,及其周期性规律
-
●1.10元素周期性-电离能与电负性
熟悉周期表有关元素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
第二章分子结构
一、熟悉化学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特点、离子的特征。
二、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和π键。
三、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理解sp、sp2、sp3、sp3d、sp3d2杂化、等性和不等性杂化,熟悉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类型的关系,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
四、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理解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三原则,熟悉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键级的概念,掌握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并能用以说明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磁性。
五、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熟练用其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杂化类型及几何构型。 -
●2.1离子键理论
熟悉化学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特点、离子的特征。
-
●2.2键参数
熟悉化学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等
-
●2.3共价键理论-要点
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理解共价键的形成
-
●2.4共价键理论-成键类型
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和π键。
-
●2.5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理解sp、sp2、sp3、sp3d、sp3d2杂化、等性和不等性杂化
-
●2.6杂化轨道理论-等性杂化
理解sp、sp2、sp3、sp3d、sp3d2杂化、等性和不等性杂化
-
●2.7杂化轨道理论-不等性杂化
理解sp、sp2、sp3、sp3d、sp3d2杂化、等性和不等性杂化,熟悉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类型的关系
-
●2.8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基本要点
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
-
●2.9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应用
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熟练用其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杂化类型及几何构型。
-
●2.10分子轨道理论-1 要点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理解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三原则,熟悉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键级的概念
-
●2.11分子轨道理论-2分子轨道能级图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掌握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
-
●2.12分子轨道理论-3应用
掌握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并能用以说明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磁性
-
第三章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掌握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的概念及判断,了解偶极矩及分子的磁性。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氢键的概念、形成、特点、强弱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3.1分子的极性与偶极矩
掌握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的概念及判断,了解偶极矩及分子的磁性。
-
●3.2分子间作用力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
●3.3氢键
掌握氢键的概念、形成、特点、强弱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第四章配合物结构
一、熟悉配合物的组成,熟练掌握配合物的命名,了解配合物的分类。
二、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熟悉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与中心离子杂化类型的关系,理解高自旋和低自旋配合物、内轨与外轨配合物的概念及判断。
三、了解配合物的应用。 -
●4.1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的组成:内界和外界,配位数和配体数
-
●4.2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书写与命名
-
●4.3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掌握价键理论要点和物质的磁矩与配位方式的分类
-
●4.4配合物的内外轨判断方法
掌握价键理论要点和物质的磁矩与配位方式的分类,熟悉6配位的结构特征,高自旋与低自旋
-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分压、分压定律及有关计算。
二、掌握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三、熟悉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功与热、内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四、掌握恒容与恒压反应热、焓与焓变,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五、理解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盖斯定律,掌握有关计算。 -
●5.1道尔顿分压定律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分压、分压定律及有关计算。
-
●5.2热力学基本概念与第一定律
掌握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三、熟悉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功与热、内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
●5.3热化学
掌握恒容与恒压反应热、焓与焓变,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5.4反应焓
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基本概念
-
●5.5化学反应的方向
掌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判断,吉布斯最小自由能原理
-
●5.6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了解掌握吉布斯贺姆霍兹方程,学会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掌握非298K下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计算,以及掌握van;t hoff等温式的应用
-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了解与反应自发性有关的因素,熟悉熵、标准熵、熵变、吉布斯自由能、自由能变、标准生成自由能、标准反应自由能变及有关计算,掌握自由能判据及应用。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速度方程、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等概念,熟悉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的要点,并会运用其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平衡常数的几种表示方法(重点 与 ),熟练掌握围绕化学平衡展开的有关计算,熟悉多重平衡规则并会运用。
四、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熟悉范特霍夫等温方程。 -
●6.1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的定义,掌握定容反应速率的新定义。
-
●6.2化学反应机理与活化能
通过双分子气体反应的碰撞原理,掌握化学反应的机制,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
-
●6.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尤其是活化能的影响。掌握基元反应定律
-
●6.4反应限度与平衡常数
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与应用。
-
第七章酸碱平衡
一、熟悉酸碱电离理论,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二、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值,酸碱指示剂。
三、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掌握电离常数的概念、表示、影响因素及意义,熟悉电离常数与电离度的关系及平衡组成的计算,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理解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概念。
四、掌握一元弱酸碱、二元弱酸、多元弱酸碱、盐溶液、缓冲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五、掌握一元强酸弱碱盐、一元强碱弱酸盐、一元弱酸弱碱盐、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平衡及水解常数,了解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六、掌握缓冲溶液的缓冲机理、常见缓冲溶液的类型、缓冲能力与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缓冲溶液的有关计算。 -
●7.1酸碱的质子理论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了解酸碱电子理论。
-
●7.2弱电解质解离平衡
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与解离平衡常数的定义。
-
●7.3共轭酸碱
掌握共轭酸碱对的概念,以及相互乘积关系
-
●7.4解离度与稀释定律
了解解离度(转化率)的概念,掌握稀释定律公式及其应用
-
●7.5弱酸离子浓度计算
掌握弱酸的pH近似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条件
-
●7.6盐的水解
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计算与应用,搞清盐的水解与弱酸电离和弱碱水解的关系。
-
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
一、掌握溶度积的概念,理解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熟悉溶度积规则,并能熟练运用其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
●8.1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
了解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及与溶解度的相互关系换算
-
●8.2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了解溶度积规则,学会判断是否生成沉淀
-
●8.3溶度积规则与分布沉淀
熟练掌握分布沉淀的原则,学会熟练应用计算
-
●8.4沉淀的转化计算
掌握反应平衡K的计算,学会判断沉淀转化的程度及其相关计算
-
第九章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平衡
一、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氧化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重点是离子-电子法)。
二、掌握原电池的构成、电极反应(半反应)、电极类型、电池反应、表示方法,能根据给定反应设计原电池。
三、了解电极电势的产生、概念及影响因素,熟悉标准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熟练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并求电动势、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选择氧化剂或还原剂、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等)。
四、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应用(氧化态或还原态浓度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溶液酸碱度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生成弱电解质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熟悉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
●9.1氧化数
掌握氧化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半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
●9.2原电池
学会原电池的正确书写方法
-
●9.3电极电势
掌握双电层模型,了解电极电势的原理,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来源和写法。
-
●9.4电极电势的计算
掌握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式的写法与计算
-
●9.5电极电势的应用
掌握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
第十章配位平衡
一、掌握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二、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相互转化与运算关系 -
●10.1配位解离平衡及平衡常数
掌握配位平衡常数与解离常数的关系,尤其是逐级配位常数的相互关系。
-
●10.2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转化
以平衡常数为核心,掌握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酸碱电离平衡的相互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