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掌握什么是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以及微生物学发展各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熟悉微生物的发展史简史,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特殊关系
学习内容: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发展史 -
●1.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点: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
●1.2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知识点: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
●1.3微生物学发展史
知识点: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学习目标:掌握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及放线菌的个体形态构造及群体形态。
学习内容: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构造及群体形态。 -
●2.1细菌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细菌大小测定方法、单位及表示方法;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和特殊结构(芽孢)的成分和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
-
●2.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
知识点: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菌丝分类;菌落特征。
-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学习目标:掌握霉菌、酵母的细胞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霉菌菌丝体的各种特化形式;蕈菌的繁殖方式和子实体的形成;熟悉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
学习内容:酵母菌的基本结构、繁殖方式、生活史和菌落特征;霉菌基本结构,菌丝体的各种特化形式。 -
●3.1酵母菌
知识点:酵母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
●3.2霉菌
知识点:丝状真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丝状真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菌丝体的各种特化形式;丝状真菌的菌落特征。
-
●3.3蕈菌种类及子实体的形成
知识点:蕈菌的定义;蕈菌的种类及分布;蕈菌菌丝的锁状联合;蕈菌的形态特征。
-
第四章病毒
学习目标:掌握病毒的形态构造、反映病毒生长繁殖规律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及有关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特别是噬菌体溶源性反应的基本概念,朊病毒的定义及朊病毒的研究过程;熟悉噬菌体的繁殖。
学习内容: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效价的测定、朊病毒的发现及科研启迪。 -
●4.1病毒
知识点: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大小、形态构造;病毒的对称体制;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噬菌体的繁殖、效价、溶源性、一步生长曲线、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
-
●4.2朊病毒的发现及科研启迪
知识点:朊病毒的定义、特点、研究过程。
-
第五章微生物营养及培养基
学习目标:掌握六类营养要素的定义及其生理功能,培养基的设计方法、种类;熟悉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应用。
学习内容: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
●5.1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碳源和氮源
知识点: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
●5.2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培养基的设计原则、方法、种类、应用及配制步骤
-
●5.3培养基的种类
掌握:培养基的设计原则、方法、种类、应用及配制步骤
-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学习目标:掌握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原理及方法,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及有高温灭菌的种类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熟悉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等基本概念。
学习内容: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
●6.1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知识点:干重法、比浊法测生长量,平板菌落计数法、血球计数法计繁殖数的方法
-
●6.2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知识点:典型生长曲线的4各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及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
●6.3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知识点: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高温灭菌的种类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
第七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学习目标:掌握微生物发酵的类型及应用、光能营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方式、肽聚糖的生物合成,熟悉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
学习内容:微生物发酵的类型及应用、光能营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肽聚糖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
●7.1微生物发酵的类型及应用
知识点: 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
●7.2光能营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知识点:光能营养微生物产ATP的方式及特点
-
●7.3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合成
知识点: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过程(细胞质中、细胞膜中、细胞膜外)
-
●7.4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知识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特点及合成途径
-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学习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方法,掌握菌种保藏的原理及方法;熟悉原核生物的各种质粒及其特点、基因工程育种。
学习内容: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3种突变株的筛选方法、转化、接合、转导、原生质体融合、准性生殖、基因工程育种、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原核生物的各种质粒及其特点
-
●8.2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及3种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
●8.3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知识点: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法:转化、转导、接合及原生质体融合,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准性杂交
-
●8.4基因工程育种
知识点: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
●8.5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知识点:菌种的衰退与复壮、防止衰退的措施、菌种保藏的原理及方法
-
第九章微生物药物产生菌的开发
学习目标:掌握微生物药物的定义及微生物药物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熟悉微生物药物的新资源以及从中发现的微生物药物。
学习内容:微生物药物的定义及发展史、微生物药物的新资源(粘细菌、稀有放线菌、植物内生菌) -
●9.1微生物药物的定义及基本开发途径
知识点:抗生素、抗菌药物及微生物药物的定义及区别,微生物药物的发展史及相关代表性人物。
-
●9.2微生物药物新资源-粘细菌
知识点:粘细菌的特点、分离纯化方法及从中获得的微生物药物。
-
●9.3微生物药物新资源-稀有放线菌
知识点:稀有放线菌的定义、种类及从中获得的微生物药物。
-
●9.4微生物药物新资源-植物内生菌
知识点:植物内生菌的定义及从中获得的微生物药物。
-
第十章抗菌药物的开发及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学习目标: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学习内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作用于细胞膜的以及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
●10.1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知识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磷霉素、杆菌肽、环丝氨酸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
●10.2作用于细胞膜的抗生素
知识点:抗菌肽及多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
●10.3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知识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
第十一章疫苗的开发利用
学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疫苗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明确疫苗的成分、性质和种类,以及不同疫苗的特点;理解佐剂在疫苗中的作用;了解疫苗与其引发的免疫反应,以及疫苗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制。
学习目的:通过疫苗的成分、性质、种类以及作用机制的学习,了解疫苗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其广泛的应用性。
学习目标:
了解疫苗的历史发展,免疫佐剂的类型和应用
掌握疫苗的成分、性质和分类
熟悉疫苗及其引发的免疫反应 -
●11.1疫苗的历史与发展
本节讲述了疫苗的三次革命,以及每个阶段的代表性的疫苗类型。
-
●11.2疫苗的成分、性质和种类
本节介绍了疫苗的组成,每种成分的作用,以及疫苗的分类,每种类型疫苗的抗原物质、免疫机理和优缺点等
-
●11.3免疫佐剂的发展和应用
本节介绍了免疫佐剂在疫苗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佐剂的类型和应用。
-
●11.4疫苗与免疫
本节介绍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不同疫苗所引发的免疫应答反应。
-
第十二章抗体药物的开发利用
学习内容:本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抗毒素与抗血清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和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基因工程抗体对单克隆抗体的改造;治疗性单抗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和应用,理解体会抗体药物的重要性和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学习目标:
了解抗毒素的制备方法
熟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
掌握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
●12.1抗毒素和抗血清的制备与应用
本节介绍了抗毒素的定义、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
●12.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本节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缺点
-
●12.3基因工程抗体
本节介绍了通过基因工程对鼠源单抗的改造和全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方法
-
●12.4治疗性单抗
本节介绍了治疗性单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