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9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内容丰富,结合当下前沿音乐教育理论,直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最迫切的实际需求,内容涉及国内外各类音乐教学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新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微课制作、课堂音乐教学艺术设计等诸多重要问题,不仅能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必备知识和技能,也能作为音乐学科其他专业学生快速掌握教师技能的辅修课程。 课程主讲教师均为音乐教育领域专家,课程具有专业的助教团队、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试题库等,能够保证课程学习的科学有效,培养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的高素质音乐专业教师。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基础、历史概况和课程目标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学校音乐教育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孟辉
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概况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孟辉
国外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孟辉
音乐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演变和具体内容
孟辉
国外关于教学目标的研究
孟辉
说课与微课制作
说课
孟辉
微课制作
孟辉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简介与报名流程
孟辉
教师资格证笔试与面试考试
孟辉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孟辉
奥尔夫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孟辉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孟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论
李萍
如何理解“三个3”
第一个“3”
李萍
第二个“3”
李萍
第三个“3”
李萍
如何理解“三个6”
第一个“6”
李萍
第二个“6”(上)
李萍
第二个“6”(下)
李萍
第三个6
李萍
教学设计
李萍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课的性质及要求
徐姣娇
审美感知在教学中的体现
徐姣娇
艺术表现在教学中的体现
徐姣娇
文化理解在教学中的体现
徐姣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内容和提示
感受与欣赏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雍敦全
表现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雍敦全
创造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雍敦全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内容和提示
雍敦全
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
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雍敦全
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雍敦全
音乐教学计划的制定
雍敦全
课堂音乐教学艺术的设计
雍敦全
课堂音乐教学的组织艺术
雍敦全
音乐教师与音乐教学评价
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
雍敦全
音乐教学评价
雍敦全
  • 第一章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基础、历史概况和课程目标

    探究学校音乐教育的内涵首先从基本理论出发,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掌握理论知识、学校音乐教育背后所包含的庞大理论基础,站在高度的思想上武装头脑,指导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其次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概况包括我国古代、近代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与实践的过程,还应面向世界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与世界各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最后探讨音乐课程目标,音乐课程是课程的一个学科分类,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音乐课程内容进行安排的方法,是对学生最终学习结果和达到的程度的预判和标准,其中包含了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目标及其内涵以及各学段目标。

  • 1.1学校音乐教育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从宏观上了解学校、了解学校音乐教育是什么?在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中探究学校教育产生的根源,主要内容包括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它形成的理论基础两个部分。学校教育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活动。科学的教育理论是作用于教学实践的高级教育思想的结晶,无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赋予了音乐教学活动一套带有历史性的、自然自洽的理论体系,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着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社会学理论基础和美学理论基础。

  • 1.2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概况

    我国历史悠久,音乐教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要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带有学校形式的教育机构,直至近代清末明初全国中小学堂正式设立音乐课,教育部分颁布了一系列音乐课施行规则、校令与音乐课程纲要。将音乐课作为一门学科从开课周期、行课时长、上课评价标准等多维度促进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了一条适用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直到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仍在不断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开拓学校音乐教育新方向。探究国外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较强的外驱作用,近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为学校音乐课程打下基础,本节将以美国、俄国、德国、日本这四个国家的学校音乐发展为例进行探讨。美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始于1838年,是以殖民地时期承担社区音乐教育的歌咏学校为先声而发展起来的。俄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体系初始于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学校改革。在1840年颁布的学校法中,确立了教区学校、州立学校和省立学校三级教育体系。德国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教育历来都是普通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9世纪初期,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兴起了一个新的民歌运动,唱民歌构成了小学音乐课程的主题,歌咏课成为音乐课程的主要形式。日本在明治初期开始确立小学教育中的唱歌课。

  • 1.3音乐课程目标

    目标是为课程而定的,一提到“课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课程理论家、评论家,科学化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成为了现代课程范式的经典,通常被人们称为是“泰勒课程原理”,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四个: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我国的学校普遍按照泰勒原理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也通常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广义说,课程目标是指依照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教育内容使学生获得的培养目标。如果按学科具体说,则被称为学科目标。音乐课程是课程的一个学科分类,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音乐课程内容进行安排的方法,是对学生最终学习结果和达到的程度的预判和标准。本节将梳理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目的)的演变,分析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探究学段目标,拓展视野了解国外课程目标的分类。

  • 第二章说课与微课制作

    本章节主要讲述说课、微课制作两大部分的内容。说课与微课制作是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必备能力,说课教师使用的是说课稿,微课教师使用的是教案。说课的内容和程序大致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和说教学过程等五项内容,从理论的角度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微课是在网络平台面对学生上课,微课是要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部表现出来,它是以教学短视频的形式,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围绕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程知识点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说课侧重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微课侧重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 2.1说课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简而言之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技能展示方式和教学研讨形式,正为行业所青睐,以至于教师招聘,中小学优质课竞赛中,说课都成为必备环节。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新乡市红旗区举行优质课比赛.从8点开始一直讲到晚上掌灯,仍有几位教师没有轮到评委们听得厌倦了,就让剩下的几位教师说说自己是怎样教学的。于是,便诞生了说课一词。因此,从说课历史的角度讲,音乐课的说课的重心应该放在音乐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上。

  • 2.2微课制作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短视频的形式,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围绕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程知识点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 第三章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如何顺利获证,需要系统的认知和学习。

  • 3.1教师资格证简介与报名流程

    2018年9月,教育部宣布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不能作为教师资格证书使用,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提升。本节将从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取要求以及教师资格证报名流程两方面向大家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准备工作。

  • 3.2教师资格证笔试与面试考试

    前期工作准备做足后,了解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获得教师资格证需要通过笔试、面试两轮考试。笔试分为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三个科目。面试分为试讲、结构化面试两个部分。通过相关考试后,还需要获取普通话证书。如何更好的掌握笔试的要点,抓住面试的精髓,顺利拿证,本节课程将为同学们细细展开。

  • 第四章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都制定了属于本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我国为了促进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学习了解了很多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同时将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引入我国并应用在各个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本章主讲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这三大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现状。

  • 4.1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柯达伊·佐尔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课程中一定要包括音乐教育,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教育。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采用了柯达伊教学体系的首调唱名法、节奏名读法、字母谱、科尔文手势以及固定音名唱法。

  • 4.2奥尔夫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卡尔·奥尔夫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面向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关注儿童的“原本性”。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采用了奥尔夫教学体系的节奏朗诵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采用动作练习锻炼儿童大脑和身体的协调力以及学生的节奏感、听辩能力、反应能力;将各种奥尔夫乐器应用于节奏训练、音乐要素训练和即兴创作等。

  • 4.3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关注儿童对音乐情感的反应,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大量采用了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中最突出的体态律动。

  • 第五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制定这项体现国家意志的系统工程,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统筹各方力量组织完成的,是我国音乐教育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学习、了解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内容,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 5.1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论

    何为课程标准?为什么要了解音乐课程标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发展的沿革;课程标准修订涉及哪些方面的工作;新课标“新”在哪?怎样才能最快把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和突出特点?

  • 5.2如何理解“三个3”

    此次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在整体设计上有3点最鲜明、最重要的变化;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3方面内涵;每位高中生在音乐课各模块学习中至 少须获3学分。

  • 5.3如何理解“三个6”

    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归理为6个方面;设置6个必修模块;设置6个选择性必修模块

  • 5.4教学设计

    教师可结合自己所面向的特定课堂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基础,各取所需,从课例中灵活选择适宜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实施教学。

  • 第六章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计中,需紧密结合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大核心素养,通过聆听、参与、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不同语境中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含义。

  • 6.1音乐鉴赏课的性质及要求

    本节内容包含认识音乐课的类型,音乐鉴赏课的内容,以及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的介绍。

  • 6.2审美感知在教学中的体现

    本节将从审美感知的角度讲解,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

  • 6.3艺术表现在教学中的体现

    本节将了解什么是艺术表现,艺术表现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体现艺术表现环节。

  • 6.4文化理解在教学中的体现

    本节将了解文化理解的含义及内容,以及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 第七章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内容和提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本章将分别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四个课程内容领域作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的讲解。

  • 7.1感受与欣赏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音乐感受与欣赏是学生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节从四个方面:感受与欣赏教学的概念、感受与欣赏教学的地位和价值、感受与欣赏教学的内容和提示、感受与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感受与欣赏的教学。

  • 7.2表现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音乐表现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从五个方面:表现教学的地位和内容、演唱教学的提示、演奏教学的提示、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的提示、识读乐谱教学的提示,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表现的教学。

  • 7.3创造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从四个方面:音乐创造教学的意义、音乐创造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音乐创造教学的内容和提示、音乐创造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创造的教学。

  • 7.4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内容和提示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本节从三个方面: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的意义、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提示、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教学中对教师的建议,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

  • 第八章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

    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是每个音乐教师日常所须面对的常规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章通过对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音乐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音乐教学艺术的设计、课堂音乐教学的组织艺术五节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开展日常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

  • 8.1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了解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音乐教师才能够厘清音乐教学过程的概念、因素、一般流程,进而合理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本节将从三个方面:音乐教学过程概述、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 8.2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研究教学方法就是在研究“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介媒体。本节将从五个方面:教学方法概述、学生学习方法的分类、选择恰当教学方法的依据、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音乐课堂的课程类型,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 8.3音乐教学计划的制定

    制定严密而完整的教学计划,是加强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保障。本节将从三个方面:音乐教学计划分类、学期授课计划的制定、课时计划的制定,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制定音乐教学计划。

  • 8.4课堂音乐教学艺术的设计

    教育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教育更要讲究教育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内容、方法、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化的运用,必须对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等进行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处于愉快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节将从四个方面:教学环境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音乐课堂的提问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对音乐课堂的以上几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艺术设计。

  • 8.5课堂音乐教学的组织艺术

    拥有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本节将从两个方面:音乐课堂中的组织教学、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在音乐课堂中组织教学。

  • 第九章音乐教师与音乐教学评价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祖国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了解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以及对教师的音乐教学评价工作如何展开,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优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 9.1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无论是内在的精神状态,还是外在的行为和实践活动,都对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节将从音乐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性格、仪表和风度五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

  • 9.2音乐教学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测定、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够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节将从五个方面: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音乐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教学评价的工作如何开展。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基础、历史概况和课程目标

    1.1 学校音乐教育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1.2 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概况

    1.3 音乐课程目标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说课与微课制作

    2.1 说课

    2.2 微课制作

    视频数2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

    3.1 教师资格证简介与报名流程

    3.2 教师资格证笔试与面试考试

    视频数2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4.1 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4.2 奥尔夫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4.3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

    5.1 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论

    5.2 如何理解“三个3”

    5.3 如何理解“三个6”

    5.4 教学设计

    视频数9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6.1 音乐鉴赏课的性质及要求

    6.2 审美感知在教学中的体现

    6.3 艺术表现在教学中的体现

    6.4 文化理解在教学中的体现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内容和提示

    7.1 感受与欣赏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7.2 表现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7.3 创造教学的内容和提示

    7.4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内容和提示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

    8.1 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8.2 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8.3 音乐教学计划的制定

    8.4 课堂音乐教学艺术的设计

    8.5 课堂音乐教学的组织艺术

    视频数5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音乐教师与音乐教学评价

    9.1 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

    9.2 音乐教学评价

    视频数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