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防治原则和治法
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治宜等六大治疗总则,以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大治法。
-
●1.1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治宜等的治疗总则。
-
●1.2治法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
第二章中药
走进中药,通过认识中药,思考中药是不是被认为仅仅是安慰剂或辅助药?中药能不能离开中医理论而单独存在?中药的毒性应该如何评价?
-
●2.1初识中药
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为中药。
-
●2.2性能毒性
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能和特性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
●2.3配伍用法
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
●2.4补益气血中药
补益气血中药的主要类型
-
●2.5补益阴阳中药
补益阴阳中药的主要类型
-
●2.6温里泻下中药
温里泻下中药的主要类型
-
●2.7解表祛风湿药
解表祛风中药的主要类型
-
●2.8祛湿中药
祛湿中药的主要类型
-
●2.9清热药
清热要的主要类型
-
●2.10消导、祛痰、理气药
消导、祛痰、理气药的主要类型
-
●2.11理血、固涩、息风、安神药
理血、固涩、息风、安神药
-
第三章方剂
一为方剂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方剂与治法和药物的关系;方剂的分类,组成、变化、剂型及煎药与服药法;二为方剂的分类介绍。
-
●3.1方剂与治法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具体病证,以辨证立法为依据,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恰当配伍而成,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
●3.2方剂的基本组成及变化
方剂是在使用单味药治病进而用多味药治证的基础上,辨证立法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每一首方剂的组成,必须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药物,在配伍组成方面,必须遵循严格的原则。
-
●3.3解表剂
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
-
●3.4祛风剂
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的方剂,称为祛风剂。
-
●3.5祛湿剂
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方剂,称祛湿剂。
-
●3.6清热剂
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属八法中的清法。
-
●3.7和解剂 消导剂 泻下剂
一、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等证的方剂,称为和解剂。二、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除痞化积等作用,以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称为消导剂。属八法中的消法。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属八法中的下法。
-
●3.8祛痰剂 温里剂
一、以祛痰平喘药为主组成,具有祛痰平喘作用,治疗咳嗽、哮喘的方剂,称为化痰止咳平喘剂。二、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治疗脾胃虚寒、阴盛阳衰、亡阳欲脱等里寒证的方剂,称为温里剂。属八法中的温法。
-
●3.9理气剂 理血剂
一、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调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分病的方剂,称为理血剂。二、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调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分病的方剂,称为理血剂。
-
●3.10补益剂
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气血阴阳不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属八法中的补法。
-
第四章辩证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为指导,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
●4.1八纲辩证
在运用八纲辨证中,既要掌握八纲其各自不同的辨证、证候特点,又要注意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这样,才能对疾病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
●4.2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
-
●4.3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和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
第五章针灸经络
本章节重点介绍经络理论、常用腧穴、针法、灸法。
-
●5.1针灸源流
最早见于文字的针刺治病的记载,出自《黄帝内经》。
-
●5.2经 络
经络是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
●5.3腧 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
●5.4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
十四经脉是十二经脉与任督脉的总称。掌握每一条经脉的循行路线,了解腧穴的主治范围,为针灸的临床奠定基础。
-
●5.5针法灸法
针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治疗人体多种疾病的方法。灸法是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
-
●5.6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通过四诊对病人进行分析、归纳,明确病因病机及其病位所属何经、何脏,用针、灸、罐等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