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肾脏泌尿整合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肾脏泌尿整合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肾脏泌尿病学是一门以器官为模块的整合课程。该课程打破学科界限,以培养医学生临床胜任力为基点,通过纵向(基础到临床)及横向(肾脏到泌尿)两轮整合后建设的全新课程。该课程强化学科交融,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思维,我们希望通过整门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深入的掌握肾脏泌尿系统的临床及基础知识。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泌尿系解剖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张凯
肾脏组织胚胎学
肾的组织结构
真智伟
肾脏泌尿生理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李育娴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氯水的重吸收
李育娴
尿生成的自身调节
李育娴
肾脏泌尿病理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一)
姜文霞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二)
姜文霞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姜文霞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及结核
姜文霞
药理:利尿剂
利尿药及脱水药
陈浩宏
肾内科
肾脏病学总论
余晨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
张昆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
张昆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狼疮性肾炎
崔春黎
糖尿病肾病
崔春黎
高血压性肾病&高尿酸性肾病
崔春黎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一)
李江涛
急性肾损伤(二)
李江涛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一)
陈越
慢性肾脏病(二)
陈越
小管间质性疾病
余晨
肾脏替代治疗
崔春黎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总论
泌尿外科概述
吴登龙
体格检查
吴刚
泌尿生殖系统解剖
吴刚
泌尿系统的主要症状
吴刚
泌尿系统感染及结核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和结核&上尿路系统感染
吴刚
下尿路感染&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吴刚
泌尿系统结核
吴刚
泌尿系结石
尿石症概述
卞崔冬
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
卞崔冬
泌尿系肿瘤
肾肿瘤
罗华荣
膀胱肿瘤
罗华荣
前列腺癌
黄盛松
睾丸肿瘤
罗华荣
阴茎癌
罗华荣
泌尿系统梗阻
乐威
泌尿系统外伤
泌尿系损伤(一)
桂亚平
泌尿系损伤(二)
桂亚平
泌尿系畸形
肾脏及输尿管先天畸形
黄盛松
生殖器畸形
黄盛松
  • 第一章泌尿系解剖

    本章介绍泌尿系统的基本解剖学知识,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重点介绍泌尿系统各脏器的大体结构特点、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功能特征,为后续的临床相关疾病学习奠定基础。

  • 1.1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本节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重点介绍肾实质的大体结构,肾门、肾窦、肾蒂和肾段的概念,肾的被膜组成和解剖特点熟悉肾的位置和毗邻结构。重点介绍输尿管的分段和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膀胱的形态、分部及膀胱三角的概念,熟悉膀胱的位置和毗邻结构。重点介绍女性尿道的特点。

  • 第二章肾脏组织胚胎学

    肾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它以形成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多余水分、无机盐及有害物质,参与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肾实质由大量肾单位和泌尿小管组成,是形成尿液的重要组织结构。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它们与泌尿小管中的集合管一起,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参与原尿和终尿的生成。 泌尿系统发生于胚胎时期的间介中胚层。肾的发生经历了前肾、中肾和后肾三个阶段,最终后肾成为成体的肾脏。发生过程的异常可导致肾的先天性畸形。

  • 2.1肾的组织结构

    肾单位和集合管是肾的基础组织结构。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内有滤过屏障,在血液流经时形成原尿;肾小管与集合管共同组成单层上皮性的泌尿小管,参与原尿中营养成分和水的重吸收,并分泌代谢产物形成终尿。

  • 第三章肾脏泌尿生理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肾脏实现以下功能: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和电解质浓度;调节酸碱平衡。 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尿液。凡是能够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尿生成。尿生成的调节包括自身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3.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这个过程就是尿生成的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我们会从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的动力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这三个方面来学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3.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氯水的重吸收

    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会被选择性重吸收。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的结构和功能不同,肾小管各段的物质转运方式、转运量和转运机制亦不相同。本节主要介绍Na+、Cl-和水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3.3尿生成的自身调节

    尿生成的自身调节,也就是肾脏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尿生成进行的调节。尿生成的自身调节包括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小管液溶质浓度对尿生成的调节,以及球管平衡。

  • 第四章肾脏泌尿病理

    主要介绍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发病机制与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肾间质疾病、肾肿瘤、尿路上皮肿瘤,以及肾的结核与前列腺疾病的病例发病机制与临床病理联系。

  • 4.1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 4.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 4.3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及结核

    泌尿系统疾病--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 第五章药理:利尿剂

    利尿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性疾病,也可用于某些非水肿性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高血钙症等的治疗。本章在复习肾脏尿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高效能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和脱水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 5.1利尿药及脱水药

    血液中的成分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均可经肾小球滤过而形成原尿。正常人每日原尿量可达180L,但排出的终尿仅为1~2L。99%的原尿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其中近曲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约85% NaHC03、60%的水、40% NaCl、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所有可滤过的有机溶质。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 重吸收原尿中约 20%~30%的Na+;远曲小管重吸收滤液中约10%的NaCl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集合管重吸收原尿中2% ~5%的NaCl。 高效能利尿药包括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 抑制Na+- K+-2Cl-共同转运子而发挥利尿作用。中效能利尿药包括氢氯噻嗪、氯噻酮等,通过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共同转运子而发挥利尿作用; 低效能利尿药包括螺内酯(安体舒通)、 氨苯蝶啶、 乙酰唑胺等,分别通过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 钠钾交换和抑制碳酸酐酶而产生利尿作用。脱水药通过提高血桨渗透压渗透性利尿作用。本节介绍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第六章肾内科

    本课程完成肾脏泌尿系统基础部分的学习后,本章节开始正式进入临床课程学习。肾内科学将从肾脏病总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脏替代治疗几个部分进行该章节课程的讲述。

  • 6.1肾脏病学总论

    肾脏可以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肾脏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主要作用是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骨骼生长等。本篇介绍了肾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多种疾病检查方法,并阐述了肾脏疾病的常见综合征及防治原则。

  • 6.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本节节重点介绍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定义、病理特点和分型、鉴别诊断以及治疗预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肾炎综合征和/或肾病综合征为主,目前临床主要依据病理特点进行分型,通过病理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案。此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需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行仔细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 6.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本节主要讲述了四个常见继发性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高尿酸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病理改变、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及分型标准在临床诊治中起关键性作用,同时对常用免疫制剂也做了介绍。糖尿病肾病和高尿酸肾病属于代谢性疾病所致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有一定联系,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的常见继发性肾脏疾病,应重视其防治。高血压肾损害也是导致ESRD的重要原因,控制血压和保护靶器官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 6.4急性肾损伤

    本节重点介绍了急性肾损伤(AKI)的定义和分级、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防治。AKI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AKI尚无特效治疗。预防AKI尤为重要,主要措施包括稳定血液动力学、避免肾损伤毒素和药物以及解除肾后性梗阻。此外,需要正确处理包括电解质紊乱、容量过负荷和感染在内的多种并发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 6.5慢性肾脏病

    掌握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及分期;熟悉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熟悉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原则;熟悉慢性肾脏病各系统的表现及相关机制。

  • 6.6小管间质性疾病

    小管间质性肾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间质损伤和(或)肾功能减退,是导致急性肾衰竭病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以慢性肾小管和间质性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为轻度的蛋白尿、肾小管功能障碍、晚期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本章介绍了其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 6.7肾脏替代治疗

    本节主要讲述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三种替代治疗方法的概念、基本原理、适应症、透析方式及一些并发症,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在终末期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进展做了简单介绍。

  • 第七章泌尿外科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血尿的常见原因和定位诊断;掌握PSA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熟悉各种不同症状与泌尿生殖系各种疾病的关系, 泌尿外科器械检查和造影检查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外科疾病的各项症状和特点。

  • 7.1泌尿外科总论

    讲述泌尿外科的发展史与现状,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需要相关相关特征性症状和体征;讲述泌尿外科的体格检查特点,泌尿生殖器官多具对称性,体检时特别注意左右对比;讲述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系、男性生殖系及肾上腺)解剖特点;讲述泌尿系统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如疼痛、排尿异常、尿液异常(血尿、脓尿)、尿量异常等。

  • 7.2泌尿系统感染及结核

    通过本节学习,需要掌握尿路感染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掌握肾自截的概念及临床意义,肾结核的药物治疗原则;熟悉尿路感染定位诊断、各项辅助检查及并发症;熟悉肾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全身和局部治疗;了解尿路感染病理、预防;了解肾结核在泌尿、男性生殖系结核中的重要性,泌尿系结核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前列腺及附睾硬结的鉴别诊断。

  • 7.3泌尿系结石

    通过本节学习,需要掌握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原则;掌握下尿路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熟悉掌握泌尿系各器官结石的主要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了解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理、病因及常见结石的成分,尿石症常用的治疗方法。

  • 7.4泌尿系肿瘤

    通过本节学习,需要掌握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肾癌和前列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睾丸和阴茎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的概况。

  • 7.5泌尿系统梗阻

    通过本节学习,需要掌握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尿潴留的常见原因、治疗原则及急诊处理;熟悉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了解尿路梗阻的病理变化,肾积水的常见病因、病理及诊治原则。

  • 7.6泌尿系统外伤

    通过本节学习,需要掌握肾脏外伤的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尿道损伤的病理、诊断及急诊处理原则;熟悉膀胱损伤的症状、分型、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泌尿系各部位损伤的发病,病因及有关病理解剖。

  • 7.7泌尿系畸形

    通过本节学习,需要熟悉肾脏囊肿性疾病,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隐睾症的诊断与治疗;了解肾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男性生殖器官的其它先天性畸形。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泌尿系解剖

    1.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

    视频数1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肾脏组织胚胎学

    2.1 肾的组织结构

    视频数1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肾脏泌尿生理

    3.1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2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氯水的重吸收

    3.3 尿生成的自身调节

    视频数3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肾脏泌尿病理

    4.1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2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4.3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及结核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药理:利尿剂

    5.1 利尿药及脱水药

    视频数1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肾内科

    6.1 肾脏病学总论

    6.2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6.3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6.4 急性肾损伤

    6.5 慢性肾脏病

    6.6 小管间质性疾病

    6.7 肾脏替代治疗

    视频数1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泌尿外科

    7.1 泌尿外科总论

    7.2 泌尿系统感染及结核

    7.3 泌尿系结石

    7.4 泌尿系肿瘤

    7.5 泌尿系统梗阻

    7.6 泌尿系统外伤

    7.7 泌尿系畸形

    视频数19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