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课程绪论
无
-
●0.1课程介绍
介绍了课程团队、课程特色。
-
第一章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并能表达人民心声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心理、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
●1.1课程概述
课程内容
-
●1.2民歌绪论
民歌的定义、特点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
●1.3劳动号子(上)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工作的种类和劳动的方式,以及传唱的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1.搬运号子。2.工程号子。3.农事号子。4.船渔号子。
-
●1.4劳动号子(下)
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
●1.5信天游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山歌的结构常见的两句体和四句体的结构,北方多为两句体,南方多为四句体。
-
●1.6山曲
山曲是流传在陕西西北及周边的山歌歌种,题材多与走西口有关。
-
●1.7爬山调
爬山调是流行在西蒙的汉族民歌,集汉族民歌与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于一身。
-
●1.8花儿
花儿是在多个民族中都有流传的山歌,主要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
-
●1.9神歌
神歌是流行在四川的山歌歌种,因最早与祭神仪式有关,也称“神歌”。
-
●1.10江浙山歌
流行在江浙一带的山歌,多四句体旋律以级进为主,如《对鸟》。
-
●1.11孟姜女调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旋律流畅、婉转曲折,很多有丝弦乐器伴奏。
-
●1.12剪靛花调
剪靛花调是流行在北方的俗曲,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
-
●1.13鲜花调
鲜花调的代表歌曲是江苏的《茉莉花》,被称为“第二国歌”,柔婉细腻。
-
●1.14绣荷包调
绣荷包调是专指流行在西北地区的绣荷包小调,以山西的《绣荷包》最为典型。
-
●1.15山东民歌:《包楞调》
《包楞调》流传于山东成武,是山东民歌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本节课将从《包楞调》的历史由来、音乐特征和演唱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
●1.16山东民歌:《赶牛山》
《赶牛山》是山东淄博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小调之一,它是伴随着历史悠久的临淄牛山庙会诞生的一首民间小调。
-
●1.17山东民歌:《绣荷包》
“绣荷包”是汉族民歌中比较普遍的主题之一,大多表现少女的思春及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这首苍山地区的《绣荷包》也是如此,尽管含思委婉,但却颇具山东人耿直、豪爽、热情的性格特点。
-
第二章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源自民间的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
-
●2.1民间舞蹈概述(上)
“艺术舞蹈之母”是人们对民间舞蹈的称呼,中国原始舞蹈诞生了多个舞蹈分支,而民间舞蹈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民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
-
●2.2民间舞蹈概述(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交替进步,在经历了各种不同时期的历史转型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间舞蹈特性。
-
●2.3汉族民间舞蹈类型区(上)
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之一就是秧歌,秧歌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2.4汉族民间舞蹈类型区(下)
北方汉族的秧歌舞蹈主要受旱作文化影响,有着非常丰富的种类,不同的秧歌除了某些共同的艺术特点以外,还有一些差异性,这是地域因素造成的差异,反映在秧歌舞蹈上就是风格的不同,所以,因为地域的不同,各地在舞蹈的动律以及舞蹈风格上就各有侧重,地方特色从而凸显出来。
-
●2.5花鼓舞
南方的汉族舞蹈主要受水稻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花鼓舞蹈。花鼓舞是农耕舞蹈文化的先河,无论从组织方式、活动时间、表演形式还有表现内容上来看,与农业生产活动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是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
-
第三章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我国民间的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说唱音乐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说说唱唱演故事”。
-
●3.1说唱音乐概述
介绍了说唱音乐的特点、分类
-
●3.2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的历史、特点、代表曲目
-
●3.3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的历史、特点、流派及唱段欣赏。
-
●3.4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的历史、流派及曲目欣赏。
-
第四章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声腔、板式、结构、乐队四个方面,了解戏曲音乐,是理解戏曲艺术的重要途径。
-
●4.1戏曲音乐是什么
戏曲音乐是被戏曲高度限制的音乐,它具有程式性、类型化的独特的艺术特点
-
●4.2戏曲音乐的历史沿革
戏曲音乐孕育于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与南戏,历经北曲、明清传奇、完善于四大声腔。
-
●4.3戏曲音乐的声腔
戏曲声腔由四大声腔及地方其它腔系构成,是体现一个剧种音乐风格的核心部分。
-
●4.4戏曲音乐的板式
“板式”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总体而言板式包含三个方面内涵:其一,“板式”指节奏;其二,“板式”指节拍;其三,“板式”指旋律、调式及音乐结构。
-
●4.5戏曲音乐的结构
戏曲音乐的结构体制分为两类,一类是曲牌连套体,另一类是板式变化体。
-
●4.6戏曲乐队的构成及伴奏
戏曲乐队分文场与武场,文场(民族管弦乐)以伴奏唱腔为主,武场(打击乐)以配合动作为主,二者相互配合,完成戏曲舞台的剧目演出。
-
●4.7地方戏曲音乐-吕剧音乐
1953年,在山东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省文化局决定以当时的山东省歌剧团为基础,组建成立山东省吕剧团。1953年11月,山东省吕剧团在济南大观园以“吕剧”挂牌首次公演《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剧目,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吕剧”这个名称得到观众认可。
-
第五章民族器乐
民族器乐属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不但可以了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音乐文化现象,进一步丰富音乐理论知识; 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音乐的“母语文化意识”,更好地建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音乐责任感。
-
●5.1民族器乐概述
乐器的定义、分类,我国乐器发展简史。
-
●5.2吹奏乐器上
民族吹奏乐器分类,竹笛历史发展简述,欣赏《鹧鸪飞》
-
●5.3吹奏乐器下
唢呐、笙、葫芦丝的发展概况、形制、特色演奏风格。
-
●5.4弓弦乐器
弓弦乐器的起源、定义、分类、著名二胡音乐家介绍。
-
●5.5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的定义、分类,古琴、琵琶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介绍。
-
●5.6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的分类及演奏方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