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5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陈蕾
环境监测特点和优先检测
陈蕾
环境标准
陈蕾
水和废水监测
水污染与水质监测
李肖玲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1)
李肖玲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2)
李肖玲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李肖玲
水样的预处理
李肖玲
物理指标检验
物理指标的测定(1)
李肖玲
物理指标的测定(2)
李肖玲
金属元素的测定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1)
李肖玲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2)
李肖玲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酸度、碱度、pH值
李肖玲
溶解氧(DO)
李肖玲
水中的含氮化合物
李肖玲
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磷化合物
李肖玲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化学需氧量
李肖玲
生化需氧量(BOD)
李肖玲
总有机碳 (TOC)(BOD)
李肖玲
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陈蕾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陈蕾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陈蕾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
陈蕾
一氧化碳、臭氧的测定
陈蕾
颗粒物的测定
陈蕾
空气质量指数计算
陈蕾
固体废物监测
固体废物概述
陈蕾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陈蕾
危险特性的监测方法
陈蕾
生活垃圾监测
陈蕾
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基本知识
陈蕾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陈蕾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陈蕾
土壤组分与污染物的测定
陈蕾
物理性污染监测
噪声污染监测
噪声基本知识
陈蕾
噪声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陈蕾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感觉的关系
陈蕾
噪声污染监测
陈蕾
振动及测量方法
陈蕾
放射性和辐射监测
陈蕾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遥感监测
环境空气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李肖玲
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李肖玲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意义
陈蕾
质量保证基本概念
陈蕾
监测实验室基础
陈蕾
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述
陈蕾
  • 第一章绪论

    绪论

  • 1.1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分类。

  • 1.2环境监测特点和优先检测

    环境监测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技术概述;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 1.3环境标准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水质标准;大气标准;固体废物控制标准;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和废水监测

  • 2.1水污染与水质监测

    水体与水体污染;水质监测类型、目的、监测项目。

  • 2.2水质监测方案制定

    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地下水监测方案制定;水污染源监测方案制定。

  • 2.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定义、水样类型及适用范围;采样方法、采样器及适用范围;水样储存、运输、包装要求。

  • 2.4水样的预处理

    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方法;水样消解的意义和方法;富集和分离的意义和方法。

  • 2.5物理指标检验

    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矿化度;电导率。

  • 2.6金属元素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分类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及应用

  • 2.7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氰化物和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含磷化合物。

  • 2.8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COD、BOD、TOC的基本概念、分类、测定方法及计算;有机物测定指标比较。

  •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 3.1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大气、空气及其污染;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 3.2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监测目的;调研及资料收集;监测项目;监测站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质量保证。

  • 3.3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直接采样法、富集(浓缩)采样法、采样仪器、采样效率

  • 3.4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二氧化硫的测定;氮氧化物的测定;一氧化碳的测定;臭氧的测定。

  • 3.5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降尘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 3.6空气质量指数计算

    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分级和计算方法

  •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

    固体废物监测

  • 4.1固体废物概述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

  • 4.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样品的采集、制备;样品水分的测定;样品pH的测定;样品的保存。

  • 4.3危险特性的监测方法

    固体废物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实验方法

  • 4.4生活垃圾监测

    生活垃圾的概念、分类;生活垃圾特性分析;渗滤液分析。

  •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质量监测

  • 5.1土壤基本知识

    土壤组成、基本性质;土壤背景值;土壤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5.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资料的收集;监测项目;采样点的布设;监测方法;土壤监测质量控制。

  • 5.3土壤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土壤样品的分解方法;土壤样品的提取方法。

  • 5.4土壤组分与污染物的测定

    土壤水分;pH;可溶性盐分;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 第六章物理性污染监测

    物理性污染监测

  • 6.1噪声污染监测

    噪声基本知识;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标准;噪声监测。

  • 6.2振动及测量方法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

  • 6.3放射性和辐射监测

    照射量和吸收剂量;环境中的放射性;放射性防护标准;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器;放射性监测。

  • 第七章环境污染自动监测遥感监测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遥感监测

  • 7.1环境空气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分类;水、气自动监测的组成、作用及污染物监测方法

  • 7.2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遥感监测技术;简易监测

  • 第八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 8.1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意义

    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 8.2质量保证基本概念

    质量保证基本概念

  • 8.3监测实验室基础

    监测实验室基础、实验室质量保证

  • 8.4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述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1.2 环境监测特点和优先检测

    1.3 环境标准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1 水污染与水质监测

    2.2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

    2.5 物理指标检验

    2.6 金属元素的测定

    2.7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2.8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视频数16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3.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3.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3.5 颗粒物的测定

    3.6 空气质量指数计算

    视频数7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4.1 固体废物概述

    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4.3 危险特性的监测方法

    4.4 生活垃圾监测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5.1 土壤基本知识

    5.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5.3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5.4 土壤组分与污染物的测定

    视频数4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6.1 噪声污染监测

    6.2 振动及测量方法

    6.3 放射性和辐射监测

    视频数6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遥感监测

    7.1 环境空气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7.2 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视频数2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8.1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意义

    8.2 质量保证基本概念

    8.3 监测实验室基础

    8.4 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述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