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走进药物分析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在绪论中将为大家介绍药物分析的概况。
-
●0.1药物分析的定义和任务
了解药物、药品、药物分析的概念以及药物分析的发展史从而更好的学习《药物分析》这门课程。
-
第一章药品质量标准
在这一章将从药品标准、药典、药物检验机构和程序以及假药和劣药四个方面为大家阐述药品质量标准。
-
●1.1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的制定,是药物分析的关键问题。药品标准,俗称药品质量标准,,是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所制定的,用于检验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且,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匀的质量规定。
-
●1.2药典
我们所使用的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国家药品标准有凡例与正文及其应用的通则共同构成,药典收载的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药典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有同等效力。
-
●1.3药物的检验机构和程序
我国的国家级药品检验机构,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或检验院,分别承担辖区内的,药品检验工作。
-
●1.4假药和劣药
在药品检验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假药和劣药这两个词。很多人觉得,假药就是用非药品冒充药品,劣药就是用过期药或者不合格原料做成的药物来冒充合格药品。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是这么简单进行区分,实际情况,也比我们想象要复杂的的多。
-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实验
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它是药品质量检验工作中的首项任务,只有在药物鉴别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其他分析才有意义。
-
●2.1药物鉴别试验的项目
比较常见的鉴别项目,包括了性状的鉴别,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性状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外观,臭,味,溶解度和,物理常数等。
-
●2.2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具有鉴别和估测药物纯度的意义,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ChP2015收载的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解离常数、黏度、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和吸收系数。我们将重点为大家介绍熔点、溶解度、旋光度和吸收系数几个理化常数。
-
●2.3鉴别实验的鉴别方法(上)
不同的药物采用的鉴别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化学药物,我们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中药材及其提取物和制剂常用的鉴别方法还有,显微鉴别法和特征图谱或者是指纹图谱鉴别法。
-
●2.4鉴别实验的鉴别方法(下)
这节课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原子吸收法,质谱法和色谱法等内容。
-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杂质检查是药品标准检查项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亦可称之为药物的纯度检查。因此,规范地进行杂质的研究,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将直接关系到药物质量的可控性及安全性。
-
●3.1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杂质的来源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是生产过程中引入。在原料药的合成过程中,反应中用到的试剂、溶剂,若最终残留于药物中也成为杂质而存在;所用原料不纯或未反应完全、反应的中间体或副产物在精制时未能完全除去而引入杂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器皿、装置及不耐酸、碱的金属工具,都可能将砷盐以及铅、铁、铜、锌等金属杂质引入药物中。
-
●3.2一般杂质的检查(上)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典型的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主要介绍一般杂质检查中的氯化物、硫酸盐、铁盐和重金属的检查。
-
●3.3一般杂质的检查(下)
这节课我们为大家介绍砷盐的检查,溶液颜色的检查以及残留溶剂的检查。
-
●3.4特殊杂质的检查
特殊杂质是指在该制剂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其来源、生产工艺及药品的性质有可能引入的杂质。
-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分析目的与所选用的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和灵敏度及其他特定要求。同时,待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特点及所处基质环境也影响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
-
●4.1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
样品的制备方法系指在样品分析之前,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使其转变为适宜的形式或状态后测定,来满足所选用的分析方法对分析样品的特定要求。
-
●4.2药物的含量测定
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法和酶化学方法等。使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测定药物的含量,被称为含量测定。测定结果用含量的百分率表示,而生物学法或酶化学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被称为效价测定,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单位表示。
-
●4.3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的原理,是遵循朗伯-比耳定律,它是指在理想溶液条件下,当单色光辐射穿过待测物质的透明溶液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物质所吸收的光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呈正比。
-
●4.4药物的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需要进行分析方法的再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巴比妥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此类药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降低脑细胞代谢等效应。
-
●5.1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巴比妥类药物通常为白色结晶或者为结晶性粉末,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空气中稳定,加热都能升华。一般微溶或极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其钠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
●5.2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主要包括丙二酰脲反应、钠盐的鉴别反应、特殊取代基或元素的鉴别反应、特征熔点行为及吸收光谱特征等。
-
●5.3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有银量法、溴量法、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
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是指含有取代基苯基的一类羧酸化合物,芳酸及其酯类药物中许多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贝诺酯和布洛芬等。
-
●6.1典型药物的分类及性质
本类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可根据结构特点分为水杨酸类、苯甲酸类,即分子结构中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以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羧基通过磺酸基或烃氧基等与苯环相连。
-
●6.2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依据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该类药物可采用显色反应、沉淀反应,以及红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薄层色谱法鉴别。
-
●6.3部分代表药的含量测定
基于药物结构中游离羧基的酸性和芳环的紫外吸收特征,本类药物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酸碱滴定法。制剂的检查性定量测定,如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主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而制剂的含量测定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本类药物原料药的酸碱滴定法主要采用直接滴定法,亦可采用剩余量回滴法或两步滴定法。
-
第七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碳环中夹杂有非碳元素原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其中非碳元素原子称为杂原子,一般为氧、氮、硫等。
-
●7.1吡啶类药物的分析
按照杂原子种类和数量等差异杂环类可以分为很多种,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吡啶类和苯并二氮杂卓类。
-
●7.2苯并二氮杂䓬类药物的分析
该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焦虑、抗惊厥类药物,代表药包括地西泮 阿普唑仑等。地西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定。
-
●7.3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
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
-
第八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是一类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须的生物活性物质。大多数人体内无法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它们的结构各不相同,有些是酯,有些是醇,有些是酚,有些是酸。按照溶解度不同,我们可将他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水溶性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
-
●8.1维生素A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学习维生素A的分析维生素A一般指维生素A1又被称为视黄醇。它用于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功能,还具有维护上皮组织细胞健康等功能。常用于夜盲症等疾病的治疗,它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醇,在自然界中其天然产物主要来源于海鱼肝脏中提取的脂肪油,是多种脂类的混合物。主要是醋酸酯。目前我们多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取。
-
●8.2维生素B的分析
维生素B1的药物分析,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其中B1是最早被提纯的维生素,缺乏它会导致脚气病和神经性皮炎等疾病。
-
●8.3维生素C的分析
由于维生素C能够对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所以又被称为抗坏血酸。当然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抗坏血病还有很多,维生素C在食品、药品、化妆品当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
●8.4维生素E的分析
维生素E为α-生育酚及其酯,天然品为右旋体,合成品为消旋体,它的药用品一般为合成品,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比如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
-
第九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甾体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具有甾体结构的激素类药物。在人体发育、生殖等方面,都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药物。
-
●9.1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分类
今天的课程我们为大家介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和基本结构特征,希望大家能够找到这几类甾体激素的区别。
-
●9.2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鉴别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鉴别主要是根据甾体母核和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反应进行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呈色反应、沉淀反应、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
-
●9.3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根据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特征可采用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
-
第十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生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类药物。它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低微浓度下能够有选择性地抑制或者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
●10.1β内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本类抗生素包括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它们的分子结构当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所以被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10.2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析
氨基糖苷类药物都是以碱性环己多元醇为苷元与氨基糖缩合而成的苷,故被称为氨基糖苷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
●10.3四环素类药物的分析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抗生素,广泛用于多种细菌及衣原体支原体等所致的感染。
-
第十一章药物制剂的分析
药物制剂是原料药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临床使用的剂型,这有助于药物的使用、运输、储存和更好地发挥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
●11.1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各国药典都収载了多种药物制剂类型,比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剂型。而每种剂型下还収载多种亚剂型,比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外还有含片、舌下片、分散片、缓释片等。
-
●11.2片剂和注射剂的分析
本节课,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片剂和注射剂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十二章体内药物的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体内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
●12.1体内药物的分析概述
通过获得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以及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方式等信息,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新药研发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