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1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6/29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四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中药学既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中药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为基础,与《方剂学》等基础课程一起,为中医学专业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学专业的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本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特色是:视频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讲授中药功效和主治病证的同时,穿插中药的传说故事,中药名称由来等有趣的小知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中药学的学习。

   《中药学》课程是中医学类专业在读学生及准备考研、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莘莘学子的好帮手!



课程大纲
绪言
1.1.1中药与中药学相关概念--中药与中药学相关概念
1.2.1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沿革--八大中药著作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2.1.1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
2.2.1中药的采集-- 植物类、动物类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
中药的炮制
3.1.1 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的意义
3.1.2 中药的炮制--常见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性能
4.1.1 四气--四气
4.2.1五味--五味
4.3.1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4.4.1 归经-- 归经
4.5.1 毒性--毒性
中药的应用
5.1.1配伍--配伍
5.2.1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
5.3.1 剂量--剂量
5.4.1 用法-- 一般煎煮法
5.4.2 用法-- 特殊煎煮法
5.4.3用法-- 汤药的服法
解表药
6.1.1发散风寒药 -- 解表药概述
6.1.2发散风寒药-- 麻黄
6.1.3 发散风寒药 -- 桂枝
6.1.4 发散风寒药 -- 紫苏叶、生姜、香薷
6.1.5 发散风寒药 -- 荆芥与防风
6.1.6 发散风寒药 -- 羌活、白芷、细辛、藁本
6.2.1 发散风热药 -- 薄荷与牛蒡子
6.2.2 发散风热药 -- 桑叶与菊花
6.2.3 发散风热药 -- 柴胡、升麻、葛根
6.2.4 发散风热药 -- 蝉蜕与蔓荆子
清热药
7.1.1 清热泻火药 -- 清热药概述
7.1.2 清热泻火药 -- 石膏与知母
7.1.3 清热泻火药 -- 栀子
7.1.4 清热泻火药 -- 芦根、天花粉、淡竹叶
7.1.5 清热泻火药 -- 夏枯草与决明子
7.2.1 清热燥湿药 --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
7.3.1 清热解毒药 -- 金银花与连翘
7.3.2 清热解毒药 --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7.3.3 清热解毒药 -- 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
7.3.4 清热解毒药 -- 射干、马勃、山豆根
7.3.5 清热解毒药 -- 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
7.3.6 清热解毒药 -- 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7.4.1 清热凉血药 -- 生地黄与玄参
7.4.2 清热凉血药 -- 牡丹皮与赤芍
7.5.2 清热凉血药 -- 地骨皮
7.5.1 清热凉血药 -- 青蒿
泻下药
8.1.1 攻下药 -- 泻下药概述
8.1.2 攻下药 -- 大黄
8.1.3 攻下药 -- 芒硝
8.2.1 润下药 -- 火麻仁与郁李仁
8.3.1 峻下逐水药 -- 甘遂、大戟、芫花
8.3.2 峻下逐水药 -- 巴豆霜与牵牛子
祛风湿药
9.1.1 祛风寒湿药 -- 祛风湿药概述
9.1.2 祛风寒湿药 -- 独活
9.1.3 祛风寒湿药 -- 蕲蛇
9.1.4 祛风寒湿药 -- 威灵仙、川乌、木瓜
9.2.1 祛风湿热药 -- 秦艽与防己
9.3.1 祛风湿强筋骨药 --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化湿药
10.1.1 常用化湿药 -- 化湿药概述
10.1.2 常用化湿药 -- 藿香与佩兰
10.1.3 常用化湿药 -- 苍术与厚朴
10.1.4 常用化湿药 -- 砂仁与豆蔻
利水渗湿药
11.1.1 利水消肿药 -- 利水渗湿药概述
11.1.2 利水消肿药 -- 茯苓与猪苓
11.1.3 利水消肿药 -- 泽泻与薏苡仁
11.2.1 利尿通淋药 -- 车前子
11.2.2 利尿通淋药 -- 木通与滑石
11.3.1 利湿退黄药 -- 茵陈、金钱草、虎杖
温里药
12.1.1 常用温里药 -- 温里药概述
12.1.2 常用温里药 -- 附子
12.1.3 常用温里药 -- 干姜
12.1.4 常用温里药 -- 肉桂
12.1.5 常用温里药 -- 吴茱萸
12.1.6 常用温里药 -- 小茴香、丁香、高良姜
行气药
13.1.1 常用行气药 -- 行气药概述
13.1.2 常用行气药 -- 陈皮与青皮
13.1.3 常用行气药 -- 枳实
13.1.4 常用行气药 -- 木香与香附
13.1.5 常用行气药 -- 沉香、川楝子、乌药、佛手、薤白
消食药
14.1.1 常用消食药 -- 消食药概述
14.1.2 常用消食药 -- 山楂、神曲、麦芽
14.1.3 常用消食药 -- 莱菔子、鸡内金
驱虫药
15.1.1 常用驱虫药 -- 驱虫药概述
15.1.2 常用驱虫药 --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止血药
16.1.1 凉血止血药 -- 止血药概述
16.1.2 凉血止血药 -- 小蓟、大蓟、白茅根
16.1.3 凉血止血药 -- 地榆与槐花
16.2.1 化瘀止血药 -- 三七
16.2.2 化瘀止血药 -- 茜草与蒲黄
16.3.1 收敛止血药 -- 白及与仙鹤草
16.4.1 温经止血药 -- 艾叶
16.4.2 温经止血药 -- 炮姜、灶心土
活血化瘀药
17.1.1 活血止痛药 -- 活血化瘀药概述
17.1.2 活血止痛药 -- 川芎
17.1.3 活血止痛药 -- 延胡索与郁金
17.2.1 活血调经药 -- 丹参
17.2.2 活血调经药 -- 红花与桃仁
17.2.3 活血调经药 -- 益母草
17.2.4 活血调经药 -- 牛膝
17.3.1 活血疗伤药 -- 土鳖虫、自然铜、苏木
17.3.2 活血疗伤药 -- 血竭、骨碎补
17.4.1 破血消癥药 -- 水蛭、穿山甲与王不留行
化痰药
18.1.1 温化寒痰药 -- 化痰药概述
18.1.2 温化寒痰药 -- 半夏
18.1.3 温化寒痰药 -- 天南星与白附子
18.1.4 温化寒痰药 -- 旋覆花、白前
18.2.1 清化热痰药 -- 川贝母、浙贝母
18.2.2 清化热痰药 -- 瓜蒌
18.2.3 清化热痰药 -- 桔梗
止咳平喘药
19.1.1 常用止咳平喘药 -- 止咳平喘药概述
19.1.2 常用止咳平喘药 -- 苦杏仁与紫苏子
19.1.3 常用止咳平喘药 -- 百部、紫菀、款冬花
19.1.4 常用止咳平喘药 -- 马兜铃与枇杷叶
19.1.5 常用止咳平喘药 -- 桑白皮、葶苈子、白果
安神药
20.1.1 常用安神药 -- 安神药概述
20.1.2 常用安神药 -- 朱砂
20.1.3 常用安神药 -- 磁石
20.1.4 常用安神药 -- 龙骨与琥珀
20.1.5 常用安神药 -- 酸枣仁与柏子仁
20.1.6 常用安神药 -- 远志与合欢皮
平抑肝阳药
21.1.1 常用平抑肝阳药 -- 平抑肝阳药概述
21.1.2 常用平抑肝阳药 -- 石决明、牡蛎
21.1.3 常用平抑肝阳药 -- 代赭石与蒺藜
息风止痉药
22.1.1 常用息风止痉药 -- 常用息风止痉药概述
22.1.2 常用息风止痉药 -- 羚羊角、钩藤
22.1.3 常用息风止痉药 -- 牛黄
22.1.4 常用息风止痉药 -- 天麻
22.1.5 常用息风止痉药 -- 全蝎、蜈蚣、地龙、僵蚕
开窍药
23.1.1 常用开窍药 -- 开窍药概述
23.1.2 常用开窍药 -- 麝香
23.1.3 常用开窍药 -- 冰片
23.1.4 常用开窍药 -- 石菖蒲与苏合香
补虚药
24.1.1 补气药 -- 补虚药概述
24.1.2 补气药 -- 人参、党参
24.1.3 补气药 -- 西洋参、太子参
24.1.4 补气药 -- 黄芪
24.1.5 补气药 -- 白术
24.1.6 补气药 -- 甘草
24.1.7 补气药 -- 山药与大枣
24.2.1 补阳药 -- 鹿茸
24.2.2 补阳药 -- 淫羊藿与巴戟天
24.2.3 补阳药 -- 杜仲与续断
24.2.4 补阳药 -- 补骨脂与益智仁
24.2.5 补阳药 -- 菟丝子与沙苑子
24.2.6 补阳药 -- 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
24.3.1 补血药 -- 当归
24.3.2 补血药 -- 白芍
24.3.3 补血药 -- 熟地黄、何首乌、阿胶
24.4.1 补阴药 -- 北沙参与南沙参
24.4.2 补阴药 -- 麦冬与天冬
24.4.3 补阴药 -- 石斛、玉竹、黄精
24.4.4 补阴药 -- 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
24.4.5 补阴药 -- 龟甲与鳖甲
收涩药
25.1.1 固表止汗药 -- 收涩药概述
25.1.2 固表止汗药 -- 麻黄根与浮小麦
25.2.1 敛肺涩肠药 -- 五味子与五倍子
25.2.2 敛肺涩肠药 -- 乌梅、罂粟壳、诃子
25.2.3 敛肺涩肠药 -- 肉豆蔻与赤石脂
25.3.1 固精缩尿止带药 -- 山茱萸
25.3.2 固精缩尿止带药 -- 桑螵蛸与海螵蛸
25.3.3 固精缩尿止带药 -- 莲子与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