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17期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17期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6
开课时间2025/01/20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大纲

绪论

  • 1.1 1课程简介
  • 1.2 2人体解剖学绪论
  • 1.3 3器官系统
  • 1.4 4解剖学姿势、轴和面

运动系统

  • 2.1 骨学与关节学
  • 2.2 肌学

基本组织

  • 3.1 48组织学绪论
  • 3.2 上皮组织
  • 3.3 结缔组织
  • 3.4 肌组织
  • 3.5 神经组织

消化系统

  • 4.1 76内脏学概述
  • 4.2 77消化系统总论
  • 4.3 78口腔
  • 4.4 79牙
  • 4.5 80舌
  • 4.6 81咽
  • 4.7 82咽的交通
  • 4.8 83食管
  • 4.9 84胃
  • 4.10 85小肠
  • 4.11 86大肠
  • 4.12 87直肠与肛管
  • 4.13 88大唾液腺
  • 4.14 89胰
  • 4.15 90肝
  • 4.16 91肝外胆道系统
  • 4.17 92消化管壁微细结构
  • 4.18 93小肠微细结构
  • 4.19 94小肠营养物质吸收
  • 4.20 95胃微细结构
  • 4.21 96胰微细结构
  • 4.22 97肝小叶
  • 4.23 98肝小叶、门管区局部放大
  • 4.24 99肝的血流
  • 4.25 100胆汁的流出

呼吸系统

  • 5.1 101呼吸系统概述
  • 5.2 102鼻
  • 5.3 103鼻旁窦
  • 5.4 104喉的概述
  • 5.5 105喉的软骨
  • 5.6 106喉的连结
  • 5.7 107喉腔
  • 5.8 108气管与主支气管
  • 5.9 109肺
  • 5.10 110胸膜
  • 5.11 111纵膈
  • 5.12 112气管微细结构
  • 5.13 113导气部
  • 5.14 114呼吸部
  • 5.15 115气-血屏障

泌尿系统

  • 6.1 116泌尿系统概述
  • 6.2 117肾
  • 6.3 118肾的位置被膜
  • 6.4 119输尿管
  • 6.5 120膀胱
  • 6.6 121尿道
  • 6.7 122肾微细结构概述
  • 6.8 123肾小体
  • 6.9 124滤过膜
  • 6.10 125肾小管
  • 6.11 126尿液的形成
  • 6.12 127球旁复合体

男性生殖系统

  • 7.1 128男性生殖系统
  • 7.2 129睾丸和附睾
  • 7.3 130输精管与精索
  • 7.4 131附属腺体
  • 7.5 132前列腺
  • 7.6 133男性尿道
  • 7.7 134阴茎
  • 7.8 135阴囊
  • 7.9 136睾丸微细结构

女性生殖系统

  • 8.1 137女性生殖系统
  • 8.2 138卵巢
  • 8.3 139输卵管
  • 8.4 140子宫
  • 8.5 141子宫固定装置
  • 8.6 142阴道
  • 8.7 143女性外生殖器
  • 8.8 144乳房
  • 8.9 145会阴
  • 8.10 146女性生殖系统
  • 8.11 147卵巢微细结构
  • 8.12 148卵泡
  • 8.13 149排卵与黄体
  • 8.14 150子宫微细结构

腹膜

  • 9.1 151腹膜概述
  • 9.2 152腹膜功能
  • 9.3 153腹膜与所覆被脏器关系
  • 9.4 154网膜
  • 9.5 155系膜和韧带
  • 9.6 156腹膜襞、隐窝和陷凹
  • 9.7 157腹膜腔分区与间隙

脉管系统

  • 10.1 总论
  • 10.2 心
  • 10.3 动脉
  • 10.4 静脉
  • 10.5 淋巴系统
  • 10.6 微细结构

免疫系统

  • 11.1 202免疫细胞
  • 11.2 203淋巴组织
  • 11.3 204胸腺
  • 11.4 205淋巴结
  • 11.5 206脾

内分泌系统

  • 12.1 207内分泌概述
  • 12.2 208甲状腺
  • 12.3 209甲状旁腺
  • 12.4 210肾上腺
  • 12.5 211腺垂体
  • 12.6 212垂体门脉系统
  • 12.7 213神经垂体
  • 12.8 214松果体

皮肤

  • 13.1 215皮肤
  • 13.2 216真皮
  • 13.3 217注射
  • 13.4 218皮肤附属器

感觉器官

  • 14.1 219感觉器总论
  • 14.2 220眼球壁
  • 14.3 221视网膜
  • 14.4 222眼球内容物
  • 14.5 223眼副器
  • 14.6 224眼球外肌
  • 14.7 225眼血管、神经
  • 14.8 226外耳
  • 14.9 227中耳
  • 14.10 228内耳
  • 14.11 229平衡觉感受器
  • 14.12 230耳蜗
  • 14.13 231听觉感受器

神经系统

  • 15.1 232神经系统总论
  • 15.2 233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 15.3 234脊髓外形
  • 15.4 235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 15.5 236脊髓内部结构1
  • 15.6 237脊髓内部结构2
  • 15.7 238脊髓功能
  • 15.8 239脊髓损伤
  • 15.9 240脑干外形1
  • 15.10 241脑干外形2
  • 15.11 242脑干内部结构
  • 15.12 243脑神经核
  • 15.13 244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 15.14 245内脏运动核
  • 15.15 246躯体感觉核和内脏感觉核
  • 15.16 247上行传导束
  • 15.17 248下行传导束
  • 15.18 249网状结构
  • 15.19 250小脑
  • 15.20 251前庭小脑
  • 15.21 252肌梭
  • 15.22 253肌张力调控
  • 15.23 254脊髓小脑
  • 15.24 255间脑
  • 15.25 256背侧丘脑
  • 15.26 257下丘脑
  • 15.27 258大脑
  • 15.28 259大脑外形
  • 15.29 260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 15.30 261语言中枢
  • 15.31 262基底核
  • 15.32 263基底神经节
  • 15.33 264大脑半球髓质
  • 15.34 265内囊
  • 15.35 266边缘系统
  • 15.36 267侧脑室
  • 15.37 268浅感觉传导路
  • 15.38 269深感觉传导路
  • 15.39 270视觉传导路
  • 15.40 271瞳孔对光反射
  • 15.41 272皮质脊髓束
  • 15.42 273皮质核束
  • 15.43 274运动神经元损伤
  • 15.44 275锥体外系
  • 15.45 276脑和脊髓被膜概述
  • 15.46 277脊髓被膜
  • 15.47 278腰穿与腰麻
  • 15.48 279脑被膜
  • 15.49 280大脑镰与小脑幕
  • 15.50 281硬脑膜窦
  • 15.51 282海绵窦
  • 15.52 283脑脊液循环
  • 15.53 284脑血管
  • 15.54 285脊神经总论
  • 15.55 286颈丛
  • 15.56 287臂丛
  • 15.57 288腰丛
  • 15.58 289骶丛
  • 15.59 290脑神经概述
  • 15.60 291感觉性脑神经
  • 15.61 292运动性脑神经
  • 15.62 293三叉神经
  • 15.63 294面神经
  • 15.64 295舌咽神经
  • 15.65 296迷走神经
  • 15.66 297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区别
  • 15.67 298交感神经
  • 15.68 299副交感神经
  • 15.69 300内脏运动神经
  • 15.70 301内脏感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