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4
开课时间2025/02/17 - 2025/06/15
课程周期1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问题。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他常用机构、机械效率与自锁、机械系统动力学等。

       授课中

(1)穿插相关科研课题和工程设计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学习者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

(2)深度挖掘提炼《机械原理》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增加了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

(3)从大国重器的工程实例和人文素养等维度对课程开展德育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融合。



学完这门课,你会解释一些常见机构是怎么工作的;具有透过表像看“本质”的能力。对于常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具备"I can do it!"的勇气兼能力。


每节视频后都有相应的小练习,以加强视频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同时每大节后面有思考题,有助于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单元后面有测试。

教师答疑:

      教师与助教在每周一上午,定期答疑;

      对于网上提问,2个工作日内响应提问。


如需实验实践学习需要,建议访问

1.3 仿真平台(虚拟实验)

包括 :常用机构仿真及应用实例。

课程大纲
绪论
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机构结构分析
2.1 机构的组成
2.2 机构运动简图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3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4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运动分析的目的和速度瞬心法
3.2 瞬心位置的确定
3.3 利用瞬心法进行机构速度分析
3.4 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运动分析
3.5 综合运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
机构的效率和自锁
4.1 概述
4.2 运动副中的摩擦
4.3 机械的效率与自锁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5.1 概述
5.2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5.3 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5.4 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5.5 飞轮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6.1 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6.2 四杆机构的演化
6.3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6.4 急回运动及运动连续性
6.5 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6.6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7.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7.2 推杆的运动规律
7.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7.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8.1 齿轮传动的应用和分类
8.2 齿轮的齿廓曲线
8.3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8.4 渐开线标准齿轮机构的名称和基本参数
8.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8.6 渐开线齿轮切制的范成法
8.7 变位齿轮概述
8.8 变位齿轮的啮合传动
8.9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8.10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8.11 蜗杆传动
8.12 圆锥齿轮传动
齿轮系及其设计
9.1 轮系的类型
9.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3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4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5 轮系的功用
9.6 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确定
其他常用机构
10.1 棘轮机构
10.2 槽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