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30
开课时间2025/02/11 - 2025/05/30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将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系列课程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架设在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之间的桥梁。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如何进行几何参数的精度设计,即如何通过有关的国家标准,合理解决产品使用要求与制造工艺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测量技术手段,保证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以确保产品质量。

本课程是从精度误差两个方面去分析研究机械零件及机构的几何参数的。设计任何一台机器,除了进行机械的运动设计,还需进行机械的结构设计和机械精度设计。所谓运动设计或称为系统设计,是机器的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它满足机器运动学方面的要求,如机构、机器的轨迹、速度或加速度等。而结构设计或称为参数设计,是机械的零件设计,它满足机器或部件中零件强度,刚度方面的要求,如构件的长度或截面积,零件的直径和寿命等。机械精度设计主要是保证机器或部件工作时的精度方面的要求,使产品功能与经济效益能产生好的综合效应。精度设计是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测量等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 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第一章作业

综合测试

第三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第一节 圆柱结合的使用要求

第二节 有关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第三节 标准公差系列

第四节 基本偏差系列(I)

第五节 基本偏差系列(II)

第六节 圆柱结合的尺寸精度设计(I)

第七节 圆柱结合的尺寸精度设计(II)

实验课1:孔轴的测量

第三章第一次综合测试

第三章第二次综合测试

第三章第三次综合测试

第三章第四次综合测试

第四章 几何公差与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几何公差表示方法(I)

第三节 几何公差表示方法(II)

第四节 几何公差表示方法(III)

第五节 几何公差表示方法(IV)

第六节 几何公差带(I)

第七节 几何公差带(II)

第九节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术语与定义

第十节 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及应用

第十一节 最大实体要求及应用(I)

第十二节 最大实体要求及应用(II)

第十三节 最小实体要求及应用

第十四节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I)

第十五节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II)

第十六节 形状误差的评定(I)

第十七节 形状误差的评定(II)

第十八节 位置误差的评定

实验课2:几何误差测量

第八节 几何公差带(III)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第二节粗糙度的评定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及其选用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代号及其标注

实验课3:表面粗糙度测量

第六章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第一节 滚动轴承公差等级及应用

第二节 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及其精度设计

第三节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精度设计举例

第六章综合测试

第七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与检测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第二节 评定齿轮精度的偏差项目及齿轮副侧隙的必检参数

第三节 评定齿轮精度的可选用偏差参数

第四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第五节 齿轮副和齿轮坯精度的确定与设计范例

实验课4:齿轮偏差项目的测量

第七章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