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专题
汉魏六朝文学专题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4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7/15
课程周期21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汉魏六朝”历时近八百年,是中国历史由宏阔到混乱、由大一统到大分裂的时期,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独立、自觉、生长壮大的重要时期。

这是一个痛苦的时代,这是一个感叹和珍视生命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学艺术璀璨炫目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同文明交流、碰撞、融合的时代。诸多的外来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不间断地输入到华夏大地。异域文化、异质文明为本土文化带来鲜活的生命力与丰厚的养料,使这一时代的文学异彩纷呈,成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学大时代。

本课程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以十二周的时间系统讲授汉代文学中标志着文学独立的“汉赋”、“汉诗”及魏晋南北朝的诗、赋、骈文与散文,并以专章讲授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繁盛及对文学的广泛深远影响。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专精、博通与趣味的结合,适合大专院校学生作为专业课或通识课修读,同时可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学习。

课程大纲
汉文学生态与汉赋
1.1 汉文学生态与作家群
1.2 汉赋的渊源
1.3 汉赋如何成为“一代之文学”
1.4 汉赋的特征及发展阶段
1.5 汉赋的文学史意义与学术史意义
1.6 《子虚赋》《上林赋》导读
汉诗
2.1 楚歌
2.2 汉乐府概说
2.3 汉乐府选读
2.4 汉代文人诗:从四言到五言
2.5 《古诗十九首》
2.6 《古诗十九首》选读(上)
2.7 《古诗十九首》选读(下)
五言腾涌——魏晋诗(上)
3.1 “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3.2 建安诗人
3.3 曹操《短歌行》
3.4 曹丕与“建安七子”
3.5 “建安之杰”曹植
3.6 《赠白马王彪》(上)
3.7 《赠白马王彪》(下)
五言腾涌——魏晋诗(下)
4.1 魏晋名士与正始文学
4.2 阮籍与《咏怀诗》(上)
4.3 阮籍与《咏怀诗》(下)
4.4 《咏怀诗》 选读
4.5 “广陵散绝”说嵇康
4.6 “陆海潘江”
4.7 左思《咏史》
4.8 玄言诗
“六朝第一流人物”——陶渊明
5.1 说不尽的陶渊明
5.2 陶渊明仅仅是“田园诗人”吗
5.3 从《饮酒》(其五)说起
5.4 《归园田居》与《读山海经》
5.5 陶渊明的四言诗
5.6 陶渊明的文与赋(上)
5.7 陶渊明的文与赋(下)
5.8 “七彩融为一白”
声色大开——南朝诗(上)
6.1 性情渐隐 声色大开
6.2 谢灵运与山水诗(上)
6.3 谢灵运与山水诗(下)
6.4 池塘春草谢家春:谢灵运诗选读
6.5 鲍照与七言诗
6.6 鲍照诗选读
声色大开南朝诗(下)
7.1 永明新体诗
7.2 谢朓
7.3 谢朓山水诗选读
7.4 “宫体”与《玉台新咏》
7.5 集大成的庾信
魏晋南北朝的文与赋(上)
8.1 魏晋南北朝的“文”
8.2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选读(上)
8.3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选读(下)
8.4 六朝骈体概说
8.5 王粲《登楼赋》导读
8.6 江淹与《别赋》(上)
8.7 江淹与《别赋》(下)
魏晋南北朝的文与赋(下)
9.1 “抛物线的顶点”:徐陵与庾信
9.2 “缉裁巧密”的徐陵骈文
9.3 庾信文章老更成
9.4 《哀江南赋序》导读(上)
9.5 《哀江南赋序》导读(下)
9.6 《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
魏晋南北朝小说
10.1 概说:何为“小说”
10.2 六朝志怪
10.3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神
10.4 丛残小语 人间言动(上)
10.5 丛残小语 人间言动(下)
早期印度的佛教文学
11.1 佛陀和佛教的产生
01 出生与悟道
02 传法与创教
03 创建僧团
04 建立尼团
05 著名弟子
11.2 佛教元典文学
01 三藏的创建及其传承
02 佛教元典文学的分类
03佛教元典的语言与文字
04 佛教元典的文学特点
汉魏六朝佛教文学
12.1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对佛教的接受
01 佛教的传入
02 华夏对佛教的接受
03 佛教在华夏的发展
12.2 佛典翻译文学概况
01 佛典的汉译
02 佛典汉译的风格
03 佛典汉译的标准和原则
12.3 佛教文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01 佛教的人生观之一:苦
02 佛教的人生观之二:梦、幻
03 佛教的人生观之三:色空
12.4 汉译佛典文学及华僧文学
01 汉译佛典文学
02 华僧的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