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
4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30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7/06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与定位

《现代通信技术》依托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流学科(教育部学科评估获 “A+”),作为“通信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必修课,多年来持续建设,先后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2020)、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21)、北京市级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019)、首批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2019)等。作为衔接专业基础课到专业选修课的关键枢纽,构建现代通信网络与支撑前沿技术知识体系,是北邮的亮点特色课。课程定位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Ÿ  立足学科建设需要,作为由理论基础课(如: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到专业选修课(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贯通衔接的枢纽课程,在知识结构定位上注重发挥承前启后、体系衔接的作用,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通信系统及网络中最关键的技术要点和支撑这些技术的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实现理论与技术学习驱牵引导、纲举目张的效果;

Ÿ  立足能力培养需要,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识专面广的特点,从从信息通信网络分层架构(端到端)和网络融合体系的角度出发,对所涉及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展开详细研究,注重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尤其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Ÿ  立足素质教育需要,在教学方法定位上遵循理工融合、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适应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程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和应用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更深一步专业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高职业敏感性和适应性。

 

人才培养目标

从通信类人才培养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出发,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立足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立足素质教育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适应能力强的“新工科”通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程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和应用趋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终身学习能力,加深对专业发展的理解。

 

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方向,树立大网络、全局观、方法论的意识,本课程从信息通信网络分层架构(端到端)和网络融合体系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在处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上注重轻重有别、详略得当。

通过对实际的通信过程进行逻辑抽象,提出面向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接入与传送的分层架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典型的功能应用和关键的实现技术,包括各种类型的通信业务与终端技术、网络与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此外,教学内容注重联系实际,在保证课程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同时,不断吸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结合科教融合思想,完成了国家技术发明奖等一批科研成果到教学的知识转化;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贴近现实的应用需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大纲
绪论
1.1课程开设背景和设置目的
1.2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
音视频业务基本知识
2.1听觉特性与音频信号
2.2视觉特性与视频信号
2.3音视频信息数字化与压缩编码技术
2.4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
3.1通信网络基本技术要素
3.2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
3.3交换技术及其种类
3.4连接技术及其种类
3.5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电路交换技术
3.6电路交换系统的硬件功能结构
3.7电路交换系统的呼叫处理程序
3.8智能网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
3.9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3.10以太网技术
3.11ATM技术
IP网技术
3.12网络互连与因特网
3.13网络分层与地址转换协议
3.14IP地址
3.15路由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IP网技术、软交换技术和IMS技术
3.16路由器中的路由选择
3.17路由协议-RIP协议
3.18路由协议-OSPF协议
3.19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3.20IMS技术的概念
SDH技术
4.1传送网与SDH概述
4.2SDH帧结构
4.3SDH段开销
4.4SDH复用映射结构
4.5SDH指针处理
光纤通信技术(上)
4.6光纤的结构和导光原理
4.7光纤的损耗特性
4.8光纤的色散特性
4.9半导体激光器及发光二极管
4.10光发送机
光纤通信技术(下)
4.11光检测器-PIN光电二极管
4.12光检测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4.13光接收机
4.14光波分复用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5.1无线通信概述与电波传播特性
5.2调制编码与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5.3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
5.4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5.5切换技术
5.6功率控制
5.7蜂窝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