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制作与应用》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各种类型PPT(不限于课件)的设计制作水平和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可以轻松制作出适应不同场景的PPT并能应用自如。国内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或《信息技术基础》,这些课程中都有讲到PPT制作,但只是作为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内容,课时有限,学生难以全面充分掌握PPT制作技能,更谈不上应用自如,因此,有必须专门开设《PPT制作与应用》课程来弥补这一不足。
《PPT制作与应用》围绕如何进行PPT制作和应用,本课程全面系统地讲述了PPT综合设计、PPT动画设计、PPT案例与应用三大板块,具体课程内容包括:PPT学习目的和方法、PPT制作程序、PPT基础操作、PPT整体设计、PPT页面设计、PPT素材应用、PPT修饰美化、PPT动画制作、PPT案例分析、PPT作品赏析。
1.学习到一套比较完善和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201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现了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三大原则,我们遵循了这三大原则,力图建立一套适合国家标准、比较完善且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WORD讲义、PPT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操作视频、测试题库、优秀作品库等,重构并精心编排课程教学内容,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业与作品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PPT的设计、制作、讲解和演示,从而具备较强的PPT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2.体验到按照“两性一度”要求进行优化和改进的教学和实践过程。
根据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按照“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方向,提升课程品质和技术含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
①高阶性
在教材选择、课件设计、视频录制、课堂教学、题库编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对课程教师团队坚持高标准;同时,在线上学习、上机实验、期末课程设计等方面,对学生坚持严要求。形成了线上线下相互联系、教学与实践相互统一、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②创新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特长、兴趣等的不同、结合问卷调查,让学生自愿组队(一般2-4人一组)进行课程的学习和上机实验,这样,每个小组可以一起进行在线学习、一起完成上机实验、一起进行小组讨论、一起进行创新实践,即使期末课程设计是各自独立完成的,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一起讨论选题、技术指导、批评指正、学习借鉴,通过这些举措,一个学期下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由PPT“小白”或“菜鸟”升级为PPT“能手”甚至“高手”。期末有约25%的同学其作品能够评为原创“优秀作品”。
③挑战度
一方面,按照教学计划,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上机实验的内容、期末课程设计,对学生的PPT技能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相对而言,期末课程设计要求最高,挑战越大,它要求学生用三周的时间,运用所学的所有PPT技能完成一个自己选题的综合型PPT作品,要体现技术性、设计性、原创性和创新性,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本课程期末设计具有相当的挑战性,能够激发他们挑战自我并超越自我的斗志和潜能。
3.有机会成为PPT高手。
如果能够认真学习本课程体系的内容,积极参与到教学和实践过程,并努力完成三周的课程设计,将极有可能成为一名PPT高手,也即能熟练操作PPT,会设计PPT模板,并善于使用PPT母版和版式进行整体设计,提升PPT的设计效率,熟练PPT页面设计的方法和各种典型页面的设计,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相对复杂的演示动画;对于PPT作品具有见招拆招的模仿能力,即使是独立设计PPT作品,也能够得心应手。
1、PPT小白:基本上只是在中学计算机课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听过课,而且都是玩儿似的听的,几乎从来没有认真完成过一次PPT作业,PPT的操作基本不熟,顶多会套用版式和模板,对PPT制作充满恐惧,压根没招。
2、PPT菜鸟:PPT操作基本掌握,会设计PPT版式,会搜集和使用素材,但不懂PPT整体设计和页面设计,也不懂得如何对PPT进行美化和修饰,动画制作水平基本停留在设置简单的动画效果;对于PPT作品具有见招学招的模仿能力,但如果是独立设计PPT作品,则心有意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