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基础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
7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7
开课时间2025/02/15 - 2025/07/07
课程周期21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遵循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道路,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每一个播音主持爱好者的心愿,更是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要求。在将文字稿件或素材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若要使有声语言表达让人舒服,适合听者接受,需要对稿件或素材进行充分的准备,并通过有效的创作路径,运用创作表达技巧进行创作,进而充分发挥传播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实现语言艺术的传播目的。

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核心课。课程分别从创作观的建立、创作情感的触发与调动、语言创作的内外部技巧、创作主体身份的建立和多样化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具体讲授,带领同学们走进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艺术世界,激发同学们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热爱,使同学们基本掌握全媒体需要的多样化的语言传播能力。

学习这门课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播音员主持人如何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如何通过有声语言有效沟通?

播音员主持人在不同场景中应该如何选用话语样式?

全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熟练驾驭“语言传播”技能的高水平播音主持人才?

帮助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和众多语言艺术创作爱好者解决上述问题的疑惑,把专业语言艺术教育与大众语言艺术教育结合,摆脱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通过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语言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正是这门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开课的重要原因。希望本门课程可以帮助大家开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大门。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老中青三代优秀的专业教师组成,老师们一直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工作,都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线下一流课程“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的主讲教师,除了有较高的学识水平以外,大都有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播音主持第一线有过较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熟悉广播电视传播实际,拥有很强的新闻工作者的意识和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能力。老师们爱岗敬业,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学质量高、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在本门课程中,老师们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典型的创作案例、清晰的分析讲解,带领同学们走进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艺术世界,激发同学们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热爱,建立语言艺术创作思维,掌握语言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下面按照教师讲授出场顺序介绍授课教师:

王明军,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语言协会朗诵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广联演员专业委员会理事。

著名演播配音艺术家,作品曾获政府“华表”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译制片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作品一等奖。曾获评中国传媒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影视配音艺术》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三等奖,《影视配音实用教程》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影视配音艺术课程及教材建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要作品: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新旧版《水浒传》《少年包青天》《射雕英雄传》《长沙保卫战》《洪学智》《新安商人》《侠客行》等。译制片:《名侦探柯南》《变形金刚》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谍中谍》系列《黑衣人》系列《超人》《红与黑》《傲慢与偏见》《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拿破仑传》《英国病人》《哈姆莱特》《克莱默夫妇》《死亡诗社》等。演播小说及广播剧:《百年孤独》《三体》《失乐园》《人间失格》《博尔赫斯小说全集》《福尔摩斯探案集》《苦妓回忆录》《白夜行》《苏东坡人文地图》《破绽》《耶路撒冷》《陆犯焉识》《我不是潘金莲》《人世间》《古董局中局》系列《侯卫东官场笔记》系列《活着再见》系列《刀锋上的救赎》《明朝那些事》等。

 

陈晓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从教36年,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和教学指导一线,深受学生喜爱。长期负责组织教学、教学评审和教学督导工作,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和教材编写任务,代表成果主要有:《广播电视语境研究》《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研究》《实用播音教程2——语言表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并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王宇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组成员。曾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编导,有丰富的电视文艺工作经验。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如吴郁教授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马玉坤教授的《中国播音学史料学研究》。代表成果主要有:《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合著)《朗读技巧》《电视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研究》(合著)《幽默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等。其中:专著《朗读技巧》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合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奖二等奖。参与配音的“‘四有好老师’系列短片”获第八届中国影视“学院奖”教师组纪录片特等奖(一级学会奖)。


刘卓,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部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首届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特聘全国语言艺术专业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专业考评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播音主持(主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作为优秀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广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的科研项目,在专业刊物发表过论文数十篇。代表成果主要有《方明的播音创作》《播音主持名家》《罗京现在开始播音》《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青少年语言艺术考级教材》,曾荣获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著作三等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著作类学会奖二等奖和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阎亮,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学博士,文学硕士,工学学士,深受学生喜爱。

教学的同时兼顾艺术创作,长期从事译制纪录片Discovery、BBC的配音工作,为大量影视广告、专题片、纪录片、宣传片配音。代表著作有《影视配音艺术》《影视配音实用教程》《配音·演播》《播博汇文论(第一卷)》等。曾获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广协会新闻类节目一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广电总局优秀国产动画片奖等。

 

王群,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曾获评中国传媒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知名体育解说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002年完成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首届体育评论解说通道班的建设。2005年出版了专著《电视体育解说》,2008年1月出版译著《体育解说——如何建立成功的职业生涯》。2006年受北京奥组委体育展示活动部的委托,培训了奥运会所有场馆的赛时播音员。2020年参与了圆点直播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网络视听主播(主持人)合规培训课程建设。

 

2教学内容: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的课程特色体现为“专业实践性”。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分为四大核心模块:

(1)   创作观的建立模块

(2)   情感的触发与调动模块

(3)   情感的准确呈现模块

(4)   对象的接受与鉴赏模块

教学重点体现在“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上,即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落实语言表达做到“真”和 “准”。四大模块中的“创作观模块”是重中之重,其对应的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问题是贯穿课程始终的教学重点,是“一个中心”的直接体现。第二大模块“情感的触发与调动”对应的是创作准备、播音感受与语言表达内部技巧的教学内容,是对如何做到“真”的基本点的落实。第三大模块“情感的准确呈现”对应的是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内容,主要解决在“心里有”的基础上做到“嘴上能”,切实做到“准”。第四大模块“对象的接受与鉴赏” 对应的是话语样式与体式、播音主持的创作状态及表达基本规律的内容,是要结合不同的节目类型和语境解决如何让传播对象乐于接受的问题。

 

(3)教学对象: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对语言表达艺术感兴趣、希望了解播音主持语言的创作规律、创作过程、或希望以后能从事语言艺术相关创作工作的同学。不管同学们今后从事媒体领域还是其他领域的语言艺术创作工作,“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都将为你打下扎实的语言艺术创作能力基础。

 

4教学手段:

本课程将充分发挥MOOC平台共享、互动的网络传播优势,以课程视频、案例分析、示范讲解等方式,在基于授课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以经典案例导入和示范分析积极观照常见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意识出发探究有声语言创作在传播领域的基本实践技能。本课程从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和语言传播特点出发,采用由内而外的创作技巧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全媒体环境下正确的语言传播创作观。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课程概述与导引
1.1播音主持创作的内涵与基本认知
1.2播音主持正确的创作道路
1.3认识播音主持语言特点
第二章 创作准备
2.1 创作准备的概念和内容
2.2 创作准备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 播音感受
3.1 播音感受的概念
3.2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第四章 对象感
4.1 对象感的定义和特点
4.2 对象感的获得与应用+创作状态
第五章 情景再现
5.1 情景再现的概念
5.2 情景再现的应用
第六章 内在语
6.1 内在语的重要意义 (一)揭示语句本质
6.2 内在语的重要意义(二)承接语言链条
第七章 停连
7.1 停连的含义和作用
7.2 停连的运用原则
7.3 停连位置的确定
7.4 停连的处理方式
第八章 重音
8.1 重音的定义、意义、作用、位置确定
8.2 重音的分类(一)
8.3 重音的分类(二)
8.4 如何表达重音
第九章 语气
9.1 语气的内涵
9.2 语气的感情色彩与分量
9.3 语气的声音形式(一)
9.4 语气的声音形式(二)
第十章 节奏
10.1 节奏的概念辨析及基本认识
10.2 语言节奏的概念及认识
10.3 语言节奏的把握
10.4 语言节奏的整体呈现
第十一章 话语样式
11.1 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简介
11.2 朗诵式话语样式的理解与表达
11.3 宣读式话语样式的理解与表达
11.4 讲解式话语样式的理解与表达
11.5 谈话式话语样式的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