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的意义:1)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 社会经济大发展忽视了生态的保护与修复, 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生态退化现象(问题)。
2)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水发生着联系。
3)水问题是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
4)生态保护与修复正是针对人类活动产生的与水相关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而言的。
课程主题:针对我国面临的与水有关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理论知识及应用实践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我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识别理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判定方法,生态系统问题的调查及分析方法,现有的生态修复方法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常见各种生态系统现存的生态问题及其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初步掌握应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特色:1)以水为线,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问题为目的进行编写,具有时代性。2)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3)在介绍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专业前瞻性;4)为便于学生掌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际技能,配有必要的实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5).表述清楚,结构清晰,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
第1章 绪论
1.1 为什么要学习《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1.2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基本概念
1.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学科基础
第1章作业
第1章测试
第2章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退化的生态系统
2.1 非良性物质循环的后果
2.2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上)
2.3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
第2章作业
第2章测试
第3章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判断
3.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法 (上)
3.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法 (下)
3.3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指标
3.4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方法(上)
3.5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方法(下)
3.6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
3.7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承载状态评价
3.8 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法
3.9 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法
3.10 服务功能判定法
3.11 指示生物判定法
第3章作业
第3章测试
第4章 生态保护
4.1 生态保护的含义、对象及手段
4.2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上)
4.3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下)
4.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形成因素
4.5 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6 生物安全
4.7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设计
第4章作业
第4章测试
第5章 生态修复
5.1 生态修复的含义及类型
5.2 生物修复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5.3 生物修复的原则及可处理性实验
5.4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修复机理
5.5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机理
5.6 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
5.7 水生生物对富营养物的修复机理
5.8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原则、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方法
5.9 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5.10 河流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5.11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
5.12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5.13 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5.14 生物入侵 (上)
5.15 生物入侵 (下)
5.16 生态修复效果的判定
第5章作业
第5章测试
第6章 流域生态修复
6.1 外流河流域生态修复
6.2 内流河流域生态修复
第六章作业
第六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