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创新思维与方法
数字人文创新思维与方法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4
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开课高校南京大学
开课教师陈静
学科专业历史学历史学类
开课时间2025/02/16 - 2025/06/30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一、课程类型:

公共课基础课


二、谁适合上这门课?

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有兴趣学习使用数据分析思维、数字分析方法、数字软件与技术来开展人文艺术研究的跨科学人才。


三、这门课教什么?


  • 引介前沿学术领域。介绍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扩大本科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知识更新;
  • 跨学科知识及能力培养。通过讲授面向人文艺术的的数字化、数据库、文本挖掘、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主题模型及社交网络等方法,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跨学科人文研究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 数字时代人文研究意识及能力培养。聚焦人文艺术研究问题,借助数字人文思维与方法,培养跨专业学生开展面向数字时代的人文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 对接国际研究生培养需求。针对国际一流大学开设数字人文硕士项目,增强本科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 培养具备高数字素养的综合性人才。针对目前社会亟需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培养文科生的数字素养。



四、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


    本课程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 了解数字人文、大数据等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
  • 了解元数据、数字档案、图像标注方法及相关软件;
  • 掌握人文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方法;
  • 掌握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文本分析方法;
  • 掌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
  • 掌握GIS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工具;
  • 学会结合GIS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这门课的亮点是?


  • 本课程适合多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满足学生,尤其是文科生上手学习数据分析及相关方法的需求;
  • 本课程内容专题性强,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清晰,且课程使用软件皆为免费开放版权软件,已有一些相关使用软件,可以配合作为课程内容使用;
  • 本课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四位授课老师来自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历史学院及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知识背景多样,且在数字人文领域经耕耘多年,发表论文多篇,并合作主编了“数字人文研究”系列丛书,在今年年内出版。四位老师近年来受邀在国内外开展数字人文相关讲座及工作坊多次,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
课程大纲
DH四人谈:老师们和你聊聊什么是数字人文
1.1 DH四人谈: 什么是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与人文大数据的关系
1.1 数字人文与人文大数据
1.2 大数据
1.3 人文数据的特点以及如何获取
1.4 以数据驱动的人文研究
量化数据库的建制与使用
2.1 必要:微观历史数据库的兴起
2.2 可能:量化数据库与中国史研究
2.3 如何:量化历史数据库的构建
2.4 要点:从结构数据到追踪数据
2.5 示例:从微观数据到宏观历史的中国知识阶层来源研究
文本分析
3.1 阅读文献的新可能性
3.2 评价文本分析的三要素
3.3 文本处理的准备
3.4 文本分析的几把刷子(I)
3.5 文本分析的几把刷子(II)
社会网络分析
4.1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案例
4.2 描述网络的属性
4.3 理解网络的指标
4.4 从理论到实践
图像与数字人文的关系
5.1 图像与数字人文
5.2 如何对图像进行数字化标注
5.3 数字化、数字艺术史
5.4 图像数据以及数字人文
空间人文与GIS:理论、方法、工具与案例
6.1 概论
6.2 空间人文与城市历史地理
6.3 GIS与历史空间舞台的重构
6.4 利用GIS讲好城市空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