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科微生物学
现代工科微生物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10/23
开课时间2025/08/25 - 2026/01/15
课程周期21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同时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同时又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主干课程知识的综合和实际应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现广泛开设于综合性及工科类院校的生物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学习中。由于在工科院校或非生物专业院校开设的微生物学课程课时量较少(32-48学时,常规院校一般64-96学时),同时工科专业学生培养要求实践应用层面较高,一直以来都是工科院校微生物学教学的难题。本课程是为适应工科院校按学科大类开设基础课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内容包括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微生物营养、微生物代谢、微生物生长与工程控制、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免疫与免疫技术、微生物制药、微生物发酵工程、微生物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前沿工程应用进展以及微生物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等,极具工科院校应用性特色。同时也可供理科生物专业及非生物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课程内容以站在工科应用实践角度阐明微生物的六大重要规律(即结构功能、代谢产能、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系统进化)为主线,共分十一章,分别介绍了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病毒学专题、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的应用、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生态、感染与免疫,以及微生物的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力求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讲清概念、理顺脉络、阐述规律、突出工科应用特色、学科交叉特色、学科的重点、难点,并努力联系工程应用实际。

课程大纲
绪论
1.1微生物学发展史
1.2微生物特点及应用
1.3微生物大学科交叉应用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1微生物的宏观形态-真细菌(上)
2.2微生物的宏观形态-真细菌(下)
2.3微生物的宏观形态-古生菌、真菌
2.4原核微生物结构-细菌的细胞壁
2.5原核微生物结构-细胞壁以内
2.6原核微生物结构-细胞壁以外
2.7真核微生物结构
微生物的营养及实践应用
3.1微生物的类营养要素
3.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3培养基的使用设计及工程应用(虚拟仿真+学科交叉)
3.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微生物的产能、耗能代谢及应用
4.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生物氧化
4.2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异养
4.3微生物的能量代谢-自养及能量转换
4.4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4.5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5.1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5.2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
5.3真菌的生长繁殖-霉菌、酵母菌
5.4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生长因子
5.5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h氧
5.6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5.7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化学因素
5.8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物理因素
病毒学基础
6.1病毒学研究概述
6.2毒粒的性质
6.3病毒的复制
6.4经典病毒举例
微生物遗传学
7.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7.2基因组结构、质粒与转座因子
7.3基因突变研究
7.4基因突变及修复
7.5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
7.6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及微生物的育种
微生物生态学
8.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8.2环境中的微生物
8.3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微生物的进化分类
9.1进化的测量指征
9.2细菌分类
9.3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与技术
感染与免疫
10.1感染
10.2非特异性免疫
10.3特异性免疫-概念
10.4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10.5特异性免疫类型
10.6免疫病理
10.7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专题 微生物生物技术
11.1发酵工程概述
11.2工业常用微生物来源
11.3微生物发酵工程实操理论
11.4发酵方式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