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基础
大地测量学基础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4
开课时间2025/02/11 - 2025/07/01
课程周期20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测绘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基本理论、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大地测量控制网、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理论等多个方面,既包含最新的大地测量理论,又包含具体的数据采集操作。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金双根教授领衔,还包括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新志教授。

3.课程对象

课程学习对象包括测绘工程、导航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从事大地测量、GNSS导航定位、GNSS大气遥感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对大地测量感兴趣的其他学习者。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 课程简介
1.2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1.3 大地测量学的作用与发展历程
第二章 大地测量基础知识
2.1 大地测量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2.2 常用的大地坐标系
2.3 地球重力场基本理论
2.4 高程系统
2.5 时间系统
第三章 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3.1 国家平面控制网
3.2 国家高程控制网
3.3 国家GNSS控制网
3.4 国家重力控制网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
4.1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
4.2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仪器误差)
4.3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外界环境影响与观测误差)
4.4 角度测量
4.5 精密距离测量
4.6 精密水准测量
4.7 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4.8 天文测量简介
4.9 重力测量简介
第五章 地球椭球与测量计算
5.1 地球椭球
5.2 椭球定位
5.3 椭球面上法截线曲率半径
5.4 大地线
5.5 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
5.6 椭球面上大地问题解算
5.7 贝塞尔大地问题解算
第六章 高斯投影及其计算
6.1 地图投影概念和正形投影性质
6.2 高斯投影与国家平面直角坐标系
6.3 高斯投影坐标计算
6.4 椭球面上的方向和长度归算至高斯投影平面
第七章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转换
7.1 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简介
7.2 大地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7.3 平面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7.4 局部坐标系统的选择与坐标转换
7.5 GNSS高程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