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5
开课时间2025/03/06 - 2025/04/23
课程周期7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它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与自然现象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机理的科学。18世纪末,德国人亚历山大.冯.洪堡首先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探究自然界的因果联系,其研究成果为自然地理学奠定了基础。自然地理学从形成至今,地理地带性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各种自然区划成为人类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各类自然过程研究日益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近年又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相联系,形成了各类专门学科和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并重的崭新发展模式;

2.自然地理学将以先进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以及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技术与理论支撑,以地球表层要素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人文性以及可调控性为研究范畴,以解决全球及区域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为应用方向,在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中具有可辨识独立地位的重要应用基础性科学;

    3.课程是环境科学、地学和水利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野外地理工作能力,具有判别和分析地理地貌形态和成因的能力,建立初步的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

课程大纲
地球
1.1.1定义与研究对象
1.1.2课程任务与学科地位
1.2.1地球的宇宙位置
1.2.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3地球的外部层圈
1.4大陆、海洋和过渡地形
1.5.1地壳特征
1.5.2地幔与软流圈
1.5.3地核与地球物理性质
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作业
讨论
地壳
2.1.1地壳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2.2.1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
2.2.2矿物的形态
2.2.3矿物的光学特征
2.2.4矿物的力学特征
2.2.5矿物的分类
2.3.1岩浆岩与岩浆岩成分
2.3.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2.3.3岩浆岩的产状
2.3.4岩浆岩的类型
2.4.1沉积岩的形成与成份
2.4.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2.4.3沉积岩的分类
2.5.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成分
2.5.2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
2.6.1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2.6.2岩层产状
2.6.3褶皱构造类型
2.6.4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
2.6.5断裂构造类型
2.6.6断层的野外识别
2.7.1地质图
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作业
讨论
实验矿物识别
实验岩浆岩识别
实验沉积岩识别
实验变质岩识别
大气和气候
3.1.1降水形成与分类
3.2.1大气运动形式
3.2.2天气系统构成
3.3.1气候形成因子
3.3.2气候分类
第三章测试题
第三章作业
讨论
风化作用与土壤
4.1.1风化作用类型
4.1.2风化影响因素与风化壳
4.2.1土壤与成土作用
4.2.2土壤分类
第四章测试题
第四章作业
讨论
陆地和海洋水体作用及其地貌
5.1.1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5.2.1海水运动特征
5.2.2海岸地貌类型
5.2.2海岸地貌类型
5.3.1流水侵蚀类型
5.3.2河流作用特征
5.3.3河流地貌
5.3.4洪流地貌
5.3.5流水侵蚀地貌发育阶段
5.4.1地下水的类型
5.4.2地下水的埋深与水位
5.4.3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5.5.1冰川类型与冰川作用
5.5.2冰川地貌
5.6.1岩溶与岩溶地貌
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作业
讨论
风沙作用与黄土地貌
6.1.1风沙作用
6.1.2风沙地貌
6.2.1黄土的特征与分层
6.2.2黄土地貌
第六章作业
第六章测试题
讨论
生态系统与自然地理区划
7.1.1种群与生物多样性
7.1.2生态系统结构与类型
7.2.1中国自然地理的区划因子与区划方案
第七章测试题
第七章作业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