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7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7
开课时间2025/02/15 - 2025/06/15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道德经》作为一部传世经典,是中华民族心灵智慧的标杆,乃至有后世学者“不读《道德经》,就没有中国智慧”之感叹。《道德经》乃人类“轴心时代”的标志性成果,她的横空出世既是对中华先祖修身治世思想的理论升华,又是开启了后世人类文明和谐共处的“玄同之道”的大门。读《道德经》,意在如庄子所强调的“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老子之道乃在于“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只有我们努力地去把握“冲气以为和”的中和之道,便是走在大道上。而走在大道上了,才算是明明白白走上健康自由的人生之路。因为从根上讲,一切的幸福与自由都源于对“道”的正确理解与履践。

 本课程还有微信公众号:老子道学传播与研究中心。上面有许多学习资料,欢迎大家加入!

课程大纲

第一讲 《道德经》的作者、文本及其价值

第一节《道德经》名称的流变

第二节 《道德经》的成书、版本与章序问题

第三节 《道德经》的作者考析

第四节 老子与孔子的师生关系

第五节《道德经》是修身治世的宝典

第六节 《道德经》之于当代社会的价值

第七节 为什么需要学习《道德经》

第一讲测试题

第二讲 《道德经》思想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

第二节 《道德经》与远古崇拜

第三节 《道德经》与史官、师道传统

第四节 《道德经》与夏文化的精神特质

第二讲测试题

第三讲 《道德经》的核心概念:道

第一节 有物混成 :《道德经》的宇宙本原观

第二节 道在何处:《道德经》的体道观

第三节 秩序、法则:“道”的内涵辨析 (一)

第四节 道路、方法:“道”的内涵辨析 (二)

第三讲测试题

第四讲 《道德经》重要概念“一”“玄”“德”

第一节 有无之间:《道德经》中“一”的内涵

第二节 “玄”为何物:“道”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 德者道之功:《道德经》的尊道贵德观念

第四讲测试题

第五讲 离形:超越感官

第一节 五色令人目盲:感官构成了我们与真相的屏障(上)

第二节 五色令人目盲:感官构成了我们与真相的屏障(下)

第三节\t乐与饵过客止:感官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第四节\t大患有身:在“无身”与“贵身”之间

第五节\t不见可欲: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欲望观

第五讲测试题

第六讲  去知:超越理性

第一节\t知美则恶:分别法造成了世界的纷争(上)

第二节\t知美则恶:分别法造成了世界的纷争(下)

第三节\t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之道

第四节\t自是者不彰:小我的执着是烦恼的根源

第五节\t执者失之:理论化是对变动生成的本质的遮蔽

第六讲测试题

第七讲  同于大道:道境的况味

第一节 有为利无为用 一心开二门(上)

第二节 有为利无为用 一心开二门(下)

第三节 知白守黑:在相摩相荡中体会道的魅力

第四节 大音希声:将语言带到语言的边际

第五节 归根曰静:道境乃观复之地

第七讲测试题

第八讲 《道德经》的人生感悟

第一节\t卑弱以自持:《道德经》的柔弱观

第二节\t知者不言:《道德经》中思辨与体验

第三节\t清虚以自守:《道德经》的清静无为观

第八讲单元测试

第九讲 《道德经》的成功智慧

第一节 慎终如始:老子的初心

第二节 功成遂事:老子的成功学

第三节 吾独异于人:老子的修为

第四节 为者败之:老子对失败的反思

第五节 善行无辙迹:老子对行动的要求

第九讲测试题

第十讲 《道德经》的自我管理智慧

第一节 修道养寿:老子的长寿密诀

第二节 报怨以德:老子的情绪管理

第三节 知足之足:老子的知足思想

第四节 复归婴儿:老子的精神修养

第五节 曲则全:老子的挫折意识

第十讲测试题

思考题

第十一讲 《道德经》的伦理智慧

第一节 无私成私:老子的公私观

第二节 无弃人,无弃物:老子的善恶观

第三节 “三宝”:老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第四节 道法自然:老子的自然伦理思想

第五节 “宠辱不惊”:老子的生命伦理思想

第十一讲测试题

第十二讲 《道德经》的社会治理智慧

第一节 天网恢恢:老子的制度建设思想

第二节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的慎战思想

第三节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的玄德治国

第四节 无为而治:老子的治国方略

第五节 以天下观天下:老子的天下情怀

第十二讲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