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化工生产中内在的共同规律的课程,具有极强的工程性和应用性,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其操作原理为共性归纳成的若干典型单元操作,包括流体输送、搅拌、过滤、沉降、传热、蒸发、气体吸收、液体精馏、萃取、干燥等。以统一的研究对象(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和研究工程问题的方法论为两条主线,系统介绍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突出各单元共性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解决化工及相关过程提出的实际问题,包括(1)为了安全、经济而有效地满足工艺要求,如何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经济上的特点,进行过程和设备的选择,以适应指定物系的特征,充分调动设备的积极因素,抑制设备的不利因素;(2)如何进行过程计算和设备设计,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实验以获得有用的设计数据;(3)为了适应生产的不同要求,如何进行操作和调节,在操作中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如何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并能提出排除故障的措施。总之,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和认识实习等,讲述的是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试验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着重培养学习者从工程的角度分析、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实验技能、设计开发能力和创新理念。本课程教材分上、下两册,共108学时,上册60学时(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传热),下册48学时(气体吸收、液液精馏、气液传质设备、热质同时传递、固体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