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系统地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和掌握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懂得如何运用实验原理和方法去研究某个物理问题,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及使用测量方法。
本课程的性质:
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类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技能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开端。该课程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
(1)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事实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 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包括十三章内容。通过绪论引入该课程,绪论部分主要是为了了解实验误差的种类和处理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有效数字的保留、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
然后分各个实验项目进行教学和学习,实验项目分别是:金属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热电传感器的测试特性、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多用表的设计与组装单臂电桥测量中值电阻、固体密度的测量、密立根油滴实验、光计的调整与使用、示波器基本原理及使用、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每个实验项目都包括实验背景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操作、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