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7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高校四川师范大学
开课教师廖雪花李巍杨军
学科专业工学计算机类
开课时间2025/02/13 - 2025/06/15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知识体系脉络如下: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覆盖软件开发过程关于软件质量问题和软件测试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相关基础知识。本课程共分为8章,共36小节,除第1章外,每一章都配有章节测试,用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1) 软件测试概述:理解软件测试重要性;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分类,从总体了解软件测试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范围。

        2) 软件缺陷:理解软件缺陷;掌握软件缺陷产生的实质;掌握软件缺陷管理与软软缺陷生命周期。

        3) 测试用例:理解软件测试用例重要性;掌握软件测试用例基本组成部分;掌握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4) 功能测试:掌握黑盒测试基本原理;理解黑盒测试的基本要求;掌握边界值分析方法;掌握等价类划分方法及其与边界值分析方法的结合;掌握决策表方法和因果图方法。

        5) 代码测试:掌握静态白盒测试原理;掌握常用程序设计语言编程规范;掌握常用代码检查方法;掌握动态白盒测试基本原理;理解动态测试与软件调试区别;掌握常用动态白盒测试方法;掌握白盒测试完成度指标。

        6) 软件过程与测试:掌握瀑布软件开发过程;掌握瀑布模型对应的测试过程;掌握软件测试模型;掌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回归测试

        7) 软件测试工作目标:理解好的软件应该具备哪些特性,理解如何进行软件测试测试工作才能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8) 软件质量保证:掌握软件质量模型;理解软件产品质量;理解软件过程质量;理解软件维护质量。

        9) 软件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掌握软件测试脚本的概念,理解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基本任务,掌握使用软件测试工具完成软件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方法。


课程大纲

开宗明义

  • 1.1 开宗明义

有因有果

  • 2.1 矛与盾
  • 2.2 烧脑
  • 2.3 测试导图
  • 2.4 本章测试

认识臭虫

  • 3.1 Bug缘起
  • 3.2 第一个臭虫
  • 3.3 优雅人生
  • 3.4 不完美怎么办?
  • 3.5 别怕
  • 3.6 本章测试

测试软件的功能

  • 4.1 什么是黑盒测试
  • 4.2 等价类划分
  • 4.3 边界值分析
  • 4.4 决策表
  • 4.5 因果图
  • 4.6 本章测试

测试软件的代码

  • 5.1 为什么要测试代码
  • 5.2 看与分析
  • 5.3 代码变成图
  • 5.4 覆盖图的结构
  • 5.5 覆盖图的逻辑
  • 5.6 覆盖定义与引用
  • 5.7 本章测试

开发与测试

  • 6.1 从糖醋排骨到软件开发
  • 6.2 测试与开发的结合
  • 6.3 保证最小的程序单元
  • 6.4 将单元集成起来
  • 6.5 回归测试
  • 6.6 到用户中去测试
  • 6.7 本章测试

什么是好软件

  • 7.1 从好的软件看好的测试
  • 7.2 工程师谈测试
  • 7.3 本章测试

Rational基础

  • 8.1 Rational基础理论

让计算机做测试

  • 9.1 为什么要自动化
  • 9.2 功能测试搭建环境
  • 9.3 熟悉RFT环境
  • 9.4 录制测试脚本
  • 9.5 回放测试脚本
  • 9.6 资源下载

手工修改脚本

  • 10.1 创建消息框
  • 10.2 改写选项值

识别对象

  • 11.1 显示测试对象图
  • 11.2 共享测试对象图
  • 11.3 修改测试对象图
  • 11.4 设置识别阈值
  • 11.5 设置模式识别

数据驱动测试

  • 12.1 数据驱动测试

测试Web性能

  • 13.1 性能测试环境搭建
  • 13.2 Web性能测试

测试Web安全

  • 14.1 安全测试环境搭建
  • 14.2 扫描Test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