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学什么?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国内第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慕课,展示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新理论、新案例和新教学模式等关键内容,面向职前化学师范生(本科、硕士)、中学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员、大专院校老师、中学生等广大学习者。
本课程聚焦学习者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技能和教研能力的培养,结合了大量丰富实用的“小学科学-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详细地分析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实验开发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并深入浅出地解读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
2.课程主题: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简称“手持实验”)
手持实验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典型代表,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装有配套软件的电脑组成的实验系统,能自动采集实验数据并以曲线图呈现,具有便携性、实时性、直观性、精确性等,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教学中。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具有以下6大特点:
(1)用数据说话的实验。以数据、曲线图的方式实时呈现实验证据,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2)激发探究热情的实验。化定性为定量,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3)对接高考真题的实验。近几年曲线类题型已成为各地高考的热点。利用手持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曲线解读能力。
(4)指向深度学习的实验。利用手持实验开展探究性(或研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
(5)高中新课标要求的实验。高中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数字化实验等实验探究活动。
(6)多次省级、国家级比赛获奖的实验。如钱扬义教授指导2016级本科生陈德成基于手持实验展开“钠和氧气的反应”教学,获2019年第十届东芝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东芝创新奖”、化学组二等奖(第二名)。
3.课程特点
(1)课程内容·典型创新
课程内容以“案例-课例-理论”为主线,展示了钱扬义教授工作室多年的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研究开发成果,不仅包括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实验案例、教学范式和教学理论,还提炼了实验案例的开发的思路与实验心理学理论建构依据。选取的实验案例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与学科课程标准相衔接,解决传统实验疑难,创新突破重难点。
(2)课程资源·丰富实用
根据“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师需求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念,结合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开发大量丰富实用的课程资源,包括案例视频、实验论文、拓展论文、教学讲义、图表数据等课程资源。案例源于高中化学、初中化学和小学科学实验,满足教学各阶段、各类型的学习活动的需求,对优化传统实验、创新化学概念教学模式和拓展教学活动有促进作用。
(3)优质师资·不断扩充
本课程由钱扬义教授主持,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的王春副教授、四川省南充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白涛老师作为主讲教师,南北西三方联动。目前课程已有5名高校教师、5名中小学教师、22名师范生参与建设,整合了“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化学师范生”师资力量。
4.学习内容
★这门课,怎么样?
往期应用情况告诉你:
往期学员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