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剖学
穴位解剖学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6
开课时间2025/02/20 - 2025/06/17
课程周期1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疗法通过刺激腧穴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尽管针灸疗法本身是安全的,但如果操作不当,针刺某些腧穴时也可能发生意外。故在施针治疗前,应明确穴位区域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做到心有解剖图,下针有分寸,既能提高针灸疗效,又能避免针刺意外。

《穴位解剖学》是一门涉及腧穴学、针灸学和解剖学的跨学科课程。

课程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区、上肢和下肢的顺序,分区域讲解解剖层次和结构,并选取各区域内的要穴、常用穴以及容易发生针刺意外的腧穴,一一介绍其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针刺操作、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预防与治疗。

课程通过大量的解剖图片、三维动画、标本照片以及实操录像,向学习者详细展示各个穴位区域的解剖层次和结构;演示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涉及到的不同结构;分析针刺穴位时,如何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引导和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穴位的解剖结构、分析如何避免针刺意外的能力,为针灸的学习和临床操作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基础。

故《穴位解剖学》课程也是一门联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适合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的在校学生,医务工作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学习。

课程大纲
绪论
1.1 绪论
头部
2.1 头部概述
2.2 颅部
2.3 百会穴
2.4 太阳穴
2.5 面部
2.6 四白穴
颈部
3.1 颈部概述
3.2 颈前区
3.3 天突穴
3.4 胸锁乳突肌区与颈外侧区
3.5 扶突穴
3.6 颈根部
3.7 翳风穴
胸部
4.1 胸部概述
4.2 胸壁
4.3 中府穴
4.4 天池穴
腹部
5.1 腹部概述
5.2 腹前外侧壁
5.3 中脘穴
5.4 天枢穴
脊柱区
6.1 脊柱区概述
6.2 项部
6.3 风池穴
6.4 背部
6.5 大椎穴
6.6 腰骶部
6.7 肾俞穴
上肢
7.1 上肢概述
7.2 肩部
7.3 肩髃穴
7.4 臂部
7.5 臂臑穴
7.6 肘部
7.7 曲池穴
7.8 前臂部
7.9 列缺穴
7.10 内关穴
7.11 外关穴
7.12 腕部和手部
7.13 合谷穴
下肢
8.1 下肢概述
8.2 臀部
8.3 环跳穴
8.4 股部
8.5 梁丘穴
8.6 膝部
8.7 委中穴
8.8 小腿
8.9 足三里穴
8.10 踝部与足部
8.11 太溪穴
8.12 太冲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