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论
周易概论
20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3
开课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开课高校中国政法大学
开课教师刘震
学科专业哲学哲学类
开课时间2025/03/11 - 2025/06/30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周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神秘与古老的学术体系,其文化深远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只有正确理解《周易》,才能真正读懂中华文化。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周易》的基本概念入手,分别介绍了《周易》的发展历史,《周易》的学科范畴,《周易》的哲学智慧,以及如何客观理性的认识《周易》中的传统筮法。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学习者对于《周易》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且科学的理解。

学习收获:

1.  正确认识与把握《周易》之中的专有范畴与概念的基础含义;

2.  正确认识与把握《周易》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正确认识与把握《周易》的当代价值。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课程特色:

1.  通过对《周易》中筮法进行解读与分析,引导学习者走出神秘主义的迷雾,帮助大家从哲学角度辩证地看待传统的筮法文明。

2.  通过课程的讲述,引领学习者正确认识伦理思想领域的真善美,建立与完善自身的品德。

 

课程大纲
《周易》的文本导读
1.1《周易》释名
1.2《周易》文本与人更三圣
1.3《周易》古经中的八卦
1.4《周易》中的经卦与别卦
1.5《周易》中的经文
1.6《周易》中的卦序
1.7《周易》中的传文(一)
1.8《周易》中的传文(二)
1.9《周易》中的传文(三)
《左传》《国语》中的《周易》
2.1《左传》、《国语》中的筮法记录
2.2 筮法与中国文化
2.3 朱熹解读传统筮法(一)
2.4 朱熹解读传统筮法(二)
2.5 朱熹解读传统筮法(三)
2.6《左传》、《国语》中的筮例(一)
2.7《左传》、《国语》中的筮例(二)
2.8《左传》、《国语》中的筮例(三)
2.9《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四)
汉代的《周易》与天象
3.1 汉代象数易学
3.2 西汉易学传承
3.3 西汉易学家介绍(一)
3.4 西汉易学家介绍(二)
3.5 东汉易学家介绍(一)
3.6 东汉易学家介绍(二)
3.7 汉代易学之卦气
3.8 汉代易学之爻辰、纳甲
3.9 汉代易学之大衍之数
《周易》中的“图书”之学
4.1 “图书”与《周易》
4.2“图书”之名
4.3 “河图”与《周易》
4.4 “洛书”与《周易》
4.5《说卦》中的八卦
4.6 先天八卦解读
4.7 后天八卦解读
《周易》与象数
5.1 象数易学之“观象系辞”
5.2 象数易学之“拟物取象”(一)
5.3 象数易学之“拟物取象”(二)
5.4 象数易学之“爻位之象”(一)
5.5 象数易学之“爻位之象”(二)
5.6 象数易学之“爻位之象”(三)
5.7 象数易学之“卦变”(一)
5.8 象数易学之“卦变”(二)
5.9 象数易学之“卦变”(三)
《文言传》导读(一)
6.1《文言传》导读(一)
6.2《文言传》导读(二)
6.3《文言传》导读(三)
6.4《文言传》导读(四)
6.5《文言传》导读(五)
6.6《文言传》导读(六)
6.7《文言传》导读(七)
6.8《文言传》导读(八)
6.9《文言传》导读(九)
《文言传》导读(二)
7.1《文言传》导读(十)
7.2《文言传》导读(十一)
7.3《文言传》导读(十二)
7.4《文言传》导读(十三)
7.5《文言传》导读(十四)
7.6《文言传》导读(十五)
7.7《文言传》导读(十六)
7.8《文言传》导读(十七)
7.9《文言传》导读(十八)
《文言传》导读(三)
8.1 《文言传》导读(十九)
8.2 《文言传》导读(二十)
8.3 《文言传》导读(二十一)
8.4 《文言传》导读(二十二)
8.5 《文言传》导读(二十三)
8.6 《文言传》导读(二十四)
8.7 《文言传》导读(二十五)
8.8 《文言传》导读(二十六)
8.9 《文言传》导读(二十七)
《文言传》导读(四)
9.1 《文言传》导读(二十八)
9.2 《文言传》导读(二十九)
9.3 《文言传》导读(三十)
9.4 《文言传》导读(三十一)
9.5 《文言传》导读(三十二)
9.6 《文言传》导读(三十三)
9.7 《文言传》导读(三十四)
9.8 《文言传》导读(三十五)
9.9《文言传》导读(三十六)
《系辞传》中的夫子解易与研易(上)
10.1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同人》
10.2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大过》
10.3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择日
10.4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谦》
10.5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解》
10.6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困》
《系辞传》中的夫子解易与研易(下)
11.1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大有》
11.2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益》
11.3 《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解》
11.4《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否》
11.5《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豫》
11.6《系辞传》中的孔子讲解《周易》之《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