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8
开课时间2025/02/21 - 2025/08/21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狭义的现代文学史一般是指“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1949)的文学发展史。“五四“前后是传统转向现代的转折点,其后的二三十文学是现代文学精神的展开,并愈加丰饶,蔚为大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已经构成我们现代经典的传统,成为现代人文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 。

同时,“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可以理解为一部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史和精神的文学表达的历程,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是今日社会主义中国,革命文学的曲折前史,学习促人深思,令人振奋。


课程大纲

绪论

  • 1.1 第一节 “人”的观念与文学史构成
  • 1.2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开端
  • 1.3 第三节近代文学观念变革
  • 1.4 第四节 近代文体革命
  • 1.5 第五节 近代市民通俗文学初兴l

新文学革命

  • 2.1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革命
  • 2.2 第二节 文学思潮与论争
  • 2.3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及流派

1920年代小说(一):鲁迅

  • 3.1 第一节 鲁迅的文学道路
  • 3.2 第二节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1920年代小说(二)

  • 4.1 第一节 1920 年代小说
  • 4.2 第二节 叶绍钧 许地山
  • 4.3 第三节 郁达夫等

1920年代新诗和散文

  • 5.1 第一节 1920 年代新诗
  • 5.2 第二节 郭沫若 闻一多 徐志摩
  • 5.3 第三节 1920 年代散文
  • 5.4 第四节 周作人的散文和鲁迅的《野草》

1930年代文学思潮

  • 6.1 第一节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 6.2 第二节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1930 年代小说(一)

  • 7.1 第一节 京派与海派
  • 7.2 第二节 左翼小说

1930年代小说(二)

  • 8.1 第一节 茅盾
  • 8.2 第二节 老舍
  • 8.3 第三节 巴金
  • 8.4 第四节 沈从文 李劼人

现代通俗文学

  • 9.1 第一节 市民文化与通俗文学潮流
  • 9.2 第二节 包天笑 周瘦鹃等
  • 9.3 第三节 张恨水 李寿民等

1930年代新诗散文

  • 10.1 第一节 1930 年代新诗
  • 10.2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 10.3 第三节 1930 年代散文
  • 10.4 第四节 鲁迅 林语堂 何其芳

1920—1930 年代戏剧

  • 11.1 第一节 1920 年代戏剧 田汉
  • 11.2 第二节 1930 年代戏剧
  • 11.3 第三节 曹禺

1940年代文学思潮

  • 12.1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思潮
  • 12.2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思潮

1940 年代小说

  • 13.1 第一节 1940 年代小说
  • 13.2 第二节 张爱玲 钱钟书

1940 年代新诗

  • 14.1 第一节 1940 年代新诗
  • 14.2 第二节 艾青
  • 14.3 第三节 九叶诗派

1940 年代戏剧散文

  • 15.1 第一节 1940 年代戏剧
  • 15.2 第二节 1940 年代散文

解放区文学

  • 16.1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
  • 16.2 第二节 赵树理

课程结构和学习指南

  • 17.1 课程教与学说课

课外资源

  • 18.1 《现代文学作品新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