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3
开课时间2025/02/21 - 2025/07/31
课程周期23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及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不断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充分激发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之自觉运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认识中国实际,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课程大纲

导学

  • 1.1 0.1课程基本框架
  • 1.2 0.2近代中国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1.3 0.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
  • 1.4 0.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 1.5 0.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2.1 1.1本章导学
  • 2.2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 2.3 1.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 2.4 1.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 2.5 1.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3.1 2.1本章导学
  • 3.2 2.2近代中国的国情
  • 3.3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 3.4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与前途
  • 3.5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4.1 3.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5.1 4.1本章导学
  • 5.2 4.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5.3 4.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 6.1 5.1本章导学
  • 6.2 5.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6.3 5.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 6.4 5.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 6.5 5.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 6.6 5.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7.1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8.1 7.1本章导学
  • 8.2 7.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8.3 7.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